拆解书目: 《学习之道》 所属活动: NO.8【天津北洋筹备分舵】拆书家训练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记忆宫殿—让记忆不再困难 学习目标: TF2-3练级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王辰,是一名爱读书、爱钻研、爱实践的85后医务工作者。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拆书片段来自《学习之道》这本书。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片段的方法,在拆书家给出的场景下进行联想记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提高记忆能力,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记住一些关联性不强的事物。【F】本书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是一名精通文学的工程学教授,是一位学习技巧深度实践者。本书在美国被称为“学习神书”,深谙学习技巧的人阅读后都秒变“学霸体质”,开启外挂模式。本书的技巧丰富详实,简单易用,很容易上手操作和实践。【A】这不是一本空谈理论的教科书,书中对于拖延、记忆、考试等方面内容都做了深入解读,并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和实操工具,使得记忆、抗拖延更加接地气。很多畅销书作者,如采铜、秋叶、战隼等都纷纷推荐学习。【B】今天我们来谈的就是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记忆,看过最强大脑的朋友们可能会羡慕那些选手像神一般的存在,其实,只要方法对路,你也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和快速记忆,并且不会轻易忘记。如何快速记住不相关的事物?如果记得牢?记得住?——今天会跟大家介绍一个神秘工具—“记忆宫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记忆宫殿法

记忆宫殿法需要你回想一个你熟悉的空间,比如自己家的布局,然后把它当成视觉形象的记事本,用来存储你想要记住的概念形象。你要做的就是回想一个熟悉的空间:可以是你的家,也可以是去学校的路,或是你最爱的餐馆。大功告成!眼睛一眨,这个空间就变成了你的记忆宫殿,用它就像用笔记本一样。

记忆宫殿法对记忆互无关联的物品很管用。比如购物清单上的物品(牛奶、面包、鸡蛋)。至于怎样使用这个技巧,你可以想象门前有一大瓶牛奶,面包掉在沙发上,破鸡蛋的蛋清从咖啡桌边一滴滴流下来,换句话说,你可以想象你正走过一个非常熟悉的地点,里边有你想要记住的东西。

   假如你想要记住矿物硬度,从1-10表示从软到硬[1.滑石(talc);2.石膏(gypsum);3.方解石(calcite);4.萤石(fluorite);5.磷灰石(apatite);6.正长石(orthoclase);7.石英(quartz);8.黄玉(topaz);8.刚玉(corundum);10.金刚石(diamond)]。你可以编一个助记口诀,让句子中的每个大写字母代表一种矿物:terrible giants can alligators or quaint trolls conveniently digestible。(可怕的巨人觉得短嘴鳄和食人魔很好消化)问题在于这句话很难记住,但是如果放在记忆宫殿里,就非常简单了。你的屋子门前,有一个可怕(terrible- talc)的巨人(giant- gypsum),手里拿着一个罐头(can-calcite)。一旦进去,你发现( find-fluorite)……明白了吧。如果你在学习金融、经济、化学或者别的学科,方法也是一样。


blob.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介绍了一种称之为“记忆宫殿”的方法,提到这种方法,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一位名叫“利玛窦”的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可以快速且有效的记忆事物,他相信“按照事物的顺序进行记忆,通常而言极为简便 传说,记忆宫殿是欧洲中世纪的秘术,因为印刷术没有普及,很多书都需要用人脑记,于是产生了记忆宫殿。本书作者在片段中介绍了用这种方法去记忆事物,尤其是那些互补相关的事物。(简单介绍片段的内容)


但是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互不相关的各类事物,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能会把靠前的几样事物反复在心中默念,强制记忆,但往往顾前不顾后,前边记得牢,后边记不住;或者是只是记住了自己比较熟悉的几样事物,但顺序又错乱了。反正就是记不住。


这让我想起来我在医学院念书的时候,由于医学专业书籍有很多专业术语和大量需要背诵和记忆的内容,考试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比如12对脑神经的名字我总是记不住,通常就是视神经、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举反例)


如何用记忆宫殿法有效记忆呢?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

1、确定宫殿。需要你回想一个你熟悉的空间,可以是你的家,也可以是去学校的路,或是你最爱的餐馆。确定宫殿的目的在于我们可以轻易想起来,这对记忆是尤其重要的。

2、明确布局。比如自己家的布局,有多少间屋子,有哪些摆设,然后把它当成视觉形象的记事本,用来存储你想要记住的概念形象。眼睛一眨,这个空间就变成了你的记忆宫殿,用它就像用笔记本一样。

明确布局的好处是能够让你有效建立动态关联,如果只在一个空间里进行记忆,顺序其实很难记住,而且明确布局还有一个好处是反复强化,将来再调用的时候就更加迅速,人类记忆图像的效率是文字的4倍以上

3、建立动态联系(给自己讲一个小故事)。记忆宫殿法对记忆互无关联的物品很管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购物清单上的物品(牛奶、面包、鸡蛋)。至于怎样使用这个技巧,你可以想象门前有一大瓶牛奶,面包掉在沙发上,破鸡蛋的蛋清从咖啡桌边一滴滴流下来,换句话说,你可以想象你正走过一个非常熟悉的地点,里边有你想要记住的东西。(行动步骤)

这种记忆方法可以应用到你想记忆的任何专业和学科领域。


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呢?首先,记不全,尤其是需要记忆的项目大于7的时候,人脑很难再短时间内记清楚。其次,记不牢,动态的类似故事情节的记忆方法可以让你保持长时间的印象,而且人的大脑对图像的记忆时间会长于文字。最后,就是耽误事,如果说老板突然找你说了几件事情,你没有记全民,落下了,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记个东西要搞这么复杂,费时费力值得吗?如果我不这么记忆,我就记不住?记不牢了?你是不是危言耸听呢?我想说,如果你只是简单的记忆少量的事物,当然可以选择不用这个方法或是使用其他方法。我一开始就说了这个方法的适用情景,就是对于记忆互不相关的事物效果明显。而且建立记忆宫殿可以锻炼你的思维,强化和完善你的头脑和宫殿,如果不想建立高效记忆的思维,你大可不必这样做。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更好的自己,想拥有一个强壮的大脑,那这样的学习和练习就是值得的。其实,还有一句话我特别想说,做出任何的评价,一定是在你实践过之后,不要轻易否定意见事情,就像不要轻易相信一件事情一样(预防异意)


我把这个方法用来记录18项医疗核心制度,首先我的宫殿是医院,布局是我们单位。

首先,我本次选择的宫殿为医院。

其次,布局按顺序依次为病房、抢救室、护士站、手术室、大夫办公室。最后,按照布局顺序讲一个患者就诊的故事

(一)病房

1、有个病人来了病房(1.首诊负责制)

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2.三级查房制度),

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3.会诊制度),

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4.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

(二)抢救室

5、大家商量一下,要抢救啊(5.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6、要手术啊,谁做(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7、怎么做(7.术前讨论制度),

8、这个手术是新开展的手术,打个电话给医务科(8.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三)护士站

9、常规备血(9.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0、术前要用抗生素吧,用什么抗生素(10.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1、护士姐姐来打针(11.查对制度)

(四)手术室

 12、送到手术室,麻醉师叫护士姐姐查对一下做什么手术(1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3、楼下护士打电话来了,你这个病人,几级护理啊?(13.分级护理制度),

 14、化验室帅锅又打电话来了危急值啊!(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可惜这个病人呼吸、心跳停了,赶快心肺复苏啊!遗憾的是病人还是挂了(15.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五)大夫办公室

 16、这个时候天亮了,交班了(16.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17、交完班还得写病历(17.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

     18、看看病历是否保存了(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正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Step-1

请现场的小伙伴看一下您手中拆页上罗列的这15样事物(犀牛、火车、奶酪、棒球、菠萝、手机、衬衣、冰箱、沙子、发票、面包、双杠、共享单车、蜘蛛侠、乌克兰)。给大家2-3分钟,然后在反面空白处写这15样毫不相关的物品名称,看看你的成绩如何?

记忆开始前,让我们再来会议一下刚才片段中关于记忆宫殿的三个步骤:你先画下来你的宫殿,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场景和布局,并给你自己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把各类事物关联起来。看一下你能记下来几样呢?夸张和带有故事性的说明,是不是可以让你记得更加清楚和牢固呢?

一会我们邀请伙伴现场来分享一下他们是如何用记忆宫法来记忆住这些事物的(场景设置和实操)

开始记忆。。。。

 

Step-2

好了,时间到,检验我们方法是否有效的时间到了!

小伙伴们记忆的如何了?

【现场反馈】现场有1位小伙伴记住了15个,2位记住了14个,2位记住了13个。孙博记住15个!掌声在哪里?

那就有请孙博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运用记忆宫殿的方法把这15样不相关的事物记录下来的。

【学习者】首先,宫殿选取在自己的家中,布局就是大房间,我看见蜘蛛侠把家里冰箱中的奶酪、面包、菠萝都带着,然后下了火车就打手机约犀牛去打棒球,骑着共享单车去沙滩上去找这个犀牛,看见沙滩上都是傻子,打球打得差不多了,说玩会单杠吧,玩的过程中说“来时候的火车票谁给报了?”

好的,掌声鼓励!


【小结】 那么我今天的拆解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今后可以适当运用这种方法,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