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的全名叫刘娟元,大家也可以叫我专员。今天我给大家带拆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断,书名通俗易懂《你其实不用这么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心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真的用到了书里的法则,人生会过得很轻松。 F:《你其实不用这么累》的作者彼德.布雷格曼是〈〈哈佛商业评论〉〉、〈〈福布斯〉〉杂志专栏作者,CNN特级评论员,世界500强企业的专业咨询师。这本书里哈佛人生职场教练给出了46条启发和建议。
A:这是一本风靡1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级畅销书,改变了全球百万人的人生轨迹,每篇文章短小精焊,通俗易懂,寓意深刻。B:它从故事和案例中启发寓意, 对处于繁重生存压力下的现代职场人士如何合理确定时间规划、实现目标有深刻的启发价值。
何时何地的力量
充分利用日程表
当埃莉诺还是10岁大的小女孩时,她想要一双新鞋子,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星期六上午陪她去鞋店。可是,星期六到了,妈妈忙得没有时间去,于是告诉埃莉诺说,“我们晚些时候去买鞋吧!”
“什么时候?”埃莉诺问。
“这个周末。”妈妈回答。
“这个周末的什么时候?”埃莉诺接着问。
“明天。“妈妈说。
“明天的什么时候?“埃莉诺仍然继续问。
“下午两点。“妈妈回答。
“听起来不错!谢谢你,妈妈。“埃莉诺放心地笑了。
第二天下午2点,埃莉诺和妈妈一起去买了新鞋子。如果埃莉诺当时不坚持确定具体的购物时间,也许她的愿望就要落空。埃莉诺很聪明,她知道计划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也知道消除这个差距的办法。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待办事项列表更像负罪感列表一样,它记录了一切我们想做、打算做、确实应该做,却从来没有着手去做的事情,这使它看起来更像是“我永远不会着手去做的“事项列表。这个列表越长,我们越不可能真正去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我们可以通过埃莉诺买鞋子的经历找到消除这种噩梦的办法。注意她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明天的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最终使她得到满意的结果。我把这称为:“何时何地的力量”。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兹在《精力管理》这本书中记述了一项实验。实验中,一组女士被要求进行乳房检查,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和次数。另一组则被告知需在30天进行一次检查。第一组人中,只有53%的人做了检查;另一组人中,100%都完成了检查。这就是“何时何地的力量”。
在另一项研究中,两组面临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的戒毒者被要求写一篇文章。其中一组的任务是在某天下午5点前提交,另一组也是要求在这天下午5点前写出,但同时还与他们一起确定了在何时何地写文章。结果,第一组没有人写出文章,这并不奇怪。令人惊讶的是,说过会在何时何地写文章的那些人,80%完成了任务。
换句话说,待办事项列表的问题在于,我们经常会把它当成一种工具来管理每日要完成的事项,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待办事项列表只是一个汇总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需要完成的事情,其中的分类迫使我们注意每一部分都包括什么,确保我们能集中精力于正确的事情,朝本年度的计划目标前进。
日程表才是引导每日完成待办事项的完美工具。因为日程表是有限的,每天就只有那么几个小时。如果试图完成多得不现实的事情,想把它们都塞进有限的时间中去,我们立即就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列出了待办事项的分类列表后,拿出日程表,把这些事情安排到各个时段中去。一定要把最难的和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完成。我所说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在做所有事情之前,甚至要在你查看电子邮件之前,这将使你有最大的可能完成需要做的事情,并在这一天结束时感觉良好。
假如你能像埃莉诺买鞋子那样决定在何时何地去做什么事情,你就可以按照预期的设想真实地完成那些事情。
开场:不知道大家有没这样的困惑?当我们一直想做某件事或某些事情的时候,可能迟迟没有行动,最后日复一日,这件事情就被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直到最后不了了之,大家有没这样的情况?(回应:有)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花2分钟的时间读下原文片断,看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提问:
拆书家:看完这个片断,请问下大家,这个片断里边总共有几个例子来说明了文章的主题?可以告诉我吗?
学习者:3个。
拆书家:是的,那在这3个例子的第1个例子当中,小女孩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妈妈帮她买到鞋子的呢?
学习者:确定时间,行动内容。
拆书家:好的,那么在第3个例子里让戒毒者写文章,又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80%的人完成了任务?
学习者:最后的完成时间,何时何地。
拆书家:好的,确定了时间和地点。伙伴们都看得比较认真哈。那么在大家的生活中有没这样的经历?比如你跟你的朋友说:”咱们好久没见面了,下次见见吧。但这个下次却可能遥遥无期。(笑)而当你换个说法:这个周六下午2点咱们在华强北的IC咖啡厅来喝咖啡吧!可能你们就会按这个时间和地点如约见面了。对吗?
所以以上种种例子都在说明了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那大家觉得为什么确定时间和地点重要呢?
学习者:逼迫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
拆书家:逼迫自己,有一种紧迫感对吧?
学习者:对。
[Why]因为明确的时间点在脑子里会有个很清晰的概念,时间点就像提醒你的闹钟,它起到了提醒和承诺的作用,[好处]有了时间点让你更有规划和紧迫感,驱使着你按时完成。 [坏处]如果你没有确定何时何地,相当于你没有发出明确的指令,这件事情在你的时间表里实际上是没有的,你自然也不会去做。从而使得你的事情一再地被拖延,你的计划就无法实施,你的目标也无法实现了对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How]所以第一步,把你计划或者拖延的事情,至少写出一件来。第二步,把这些事情安排在你近段的日程表的各个时间段中去,旁边写上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把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安排,让事情可预见、可实行。两个步骤其实很简单,但是我们却极容易忽视,当我们没有意识到需要规划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时,我们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大概而模糊的时间,也许就只有这4个字:“以后去做“,但以后真的会来临吗?以后可能永远不会到来。所以规划时间和地点非常的重要。
[预防异议]
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我把时间定好了,临时又有别的事情插进来怎么办?建议你们把日程表中的事项定好优先次序,大家可以按照刚刚秋秋给大家带拆的方法结合用起来,那么哪些事情是可以放在上午完成的呢?哪些事情可以放在下午做?或者放在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时段中去做。
可能还有的伙伴会有疑问:如果临时有别人(领导或同事)来找我做的事情,使得我的计划被打破怎么办?我建议大家把每天的日程表预留出一些时间来,用以应对其他的临时或者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安排。
[适用边界]
大家听过SMART原则吧?(回应:听过)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SMART原则,特别是其中提到的可实现性。如果你安排的事情不具有可实现性,即使写上了时间和地点,你也可能不会去完成。对吧?
举例:
我有学日语的需要,我的日语考试一年仅有一次,我计划了很久但一直没有行动,以至于我又错过了这一年的日语考试。 (失败)后来直到我看到这个片断的内容,我忽然意识到我原来从来没有把我的日语计划安排到我的时间表里去,所以我自然也没有开始我的日语学习。我看到这个片段时我就开始计划每天晚上8点坐在我们家的书桌前学习日语,到了晚上8点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有了个大大的“8”字,这个数字在我脑子里有个非常清晰的提示,我准时翻开了我购买已久的日语书,总算启动了我学日语的第一步。(回应笑)因此这也是我特别想把这个片断分享给大家的起因。
【A】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
(激活场景,显像提问)
接下来我想请各位思考一下,在你们的生活或者工作当中,有没有一件你们拖延已久或者说你们计划要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去实施的呢?比如有的人想学英文,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学英文,我要学英文”,你计划了很久,可是一直拖着没有行动,或者你即使行动了,你的英语书永远翻在第1,2页,大半年,一年过去了,你的书还是没动,你开始懊悔:“怎么不早点看书不行动呢?如果一年下来,我即使每天背1个单词,一年365天我不是已经背了365个单词了?”(回应笑),诸如此类的情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当然不仅限于英文了,有没有想运动但一直没有行动的?有的人可能仅是想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可是一直忽略了拖到现在还没有打?或者说你的工作当中有个文案或者工作要完成的,到现在也没有完成?
所以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最想解决的一件拖延行为是什么?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没有启动呢?请大家花 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呆会我会请2位小伙伴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我一直很想练我的英语口语,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用过我的英语了,我知道在南山图书馆的每周五办了一个英语角,我很早就知道,我开始跟我自己说,我以后每周五都要去参加英语角,结果一次都没有去过。”
拆书家:“你知道这件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南山图书馆的英语角。”
学习者1:”15年吧。”
拆书家:”15年?哈哈,好的,谢谢alice的诚实。我们来请这一组的伙伴分享下。”
学习者2:”我最近是什么情况呢?我是压力过大了,现在是什么都不做了,事情特别多,那我现在主要是几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第一个,18号考两张金融证书,要准备去考试;第二个22号要考驾照;第三个要做一个文案,给大概两到三家公司策划做文案,每天都在学东西,就学了一点点;第四个就是专业的推广加运营,已经线上在做主持和微信互动。这四件事情,我每天的作息习惯是:每天的闹钟是5:37左右,响了之后会起来,结果呢,运营的事情做一点,文案的事情做一点,其他的一些微信互动的事情做一点,结果一天到晚就做了很浅的东西,都做不下去了,感觉没成就感。所以做了一半的时候,下午的时间就不想动了,直接休息,干脆放弃了。”
拆书家:”哦,就是感觉4件事情做了都没有什么成效是吧?”
学习者2:”主要是压力太大了,因为几个事情压在一起,又急又重要。”
折书家:”哦,明白了,导致了你每件事情都只做了一点点。“
学习者2:”对”。
拆书家:“好的,谢谢文杰,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一些让我们困惑的事情啊。”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2)】
我们今天既然学到了这个知识,就把知识运用进去,那如何把知识运用到你计划要做的事情当中去呢?我们来把事情的未来做个规划吧!我们今天学到了:第一步,把你计划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第二步,把事情当即就安排到明天或近段时间的日程表里去,旁边写上时间和地点。接下来我邀请大家写两张便签,第一张请列出你计划要做的事情,第二张写上事情的时间和地点,放到你的日程表里去。事情是有选择性的,至少写上一两件你最想解决的事情。写完后我会请2位伙伴来分享下他的便签。谢谢大家。
大家可以针对刚才自己想到的计划要做的事情去做一个规划。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alice,来给我们分享下,你刚才分享的是从2015年到现在还没有做的事情。”
学习者1:”我就决定这周去。”(笑)
拆书家:”好,这周几呢?”
学习者1:”这周五。”
拆书家:“这周五的几点钟?”
学习者:“7点“。
拆书家:“是下午吗?“
学习者2:”嗯,对。“
拆书家:“好,这周五的下午7点钟是在南山图书馆,时间地点都很明确了哈,那我们大家都记住了啊。(学习者回应:有图有真相)对!好,谢谢alice。这一组呢?”
拆书家:“文杰,分享下你的规划吧,就是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怎么把今天的知识点运用进去?有没规划好时间和地点呢?”
学习者2:“我规划下明天要做的事情,我先把学车的事情往后拖,不重要的事情往后拖,文案和策划,运营和推广这两个很重要的事情。
拆书家:“哦,优先去做。”
学习者2:“对,我根据smart系统,今天晚上就规划下,地点不能在家里,一定要出来,要么就咖啡厅,要么就书店。”
拆书家:“好,我们就确定一个固定的地点吧!”
学习者2:“星巴克或者是书店里面。”
拆书家:“好的,不要或者,具体是哪里?”(笑)
学习者2:“星巴克。”
拆书家:“时间呢?”
学习者2:“时间是明天早晨7点钟,地点是星巴克。”
拆书家:“哪个星巴克?”(笑)
学习者2:“少年宫的星巴克。”
拆书家:“ok,少年宫的星巴克,明天上午7点就可到达星巴克吗?”
学习者2:“7点出发吧,到那边应该是8点。”
拆书家:“好,那我们就定个8点,明天上午8点在少年宫的星巴克。”
学习者2:“对,我的目标是写一篇文案,读一本书。
拆书家:“你大概要花多长时间,你可以计划一下。”
学习者:“文案的话大概要两到三个小时吧,读书的话大概也是2个小时。”
拆书家:“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对吧?”
学习者:“对,那我们就一件一件事情的解决,好的,谢谢文杰。希望接下来就是严格按照你日程表上的时间去执行。”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和意识到了规划具体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那接下来就去充分利用好你们的日程表吧,把你要做的事安排好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我们一起来拒绝拖延,从而让我们按部就班的尽早实现你们的目标和梦想!希望今天的知识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