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行为方式回顾法
如果强烈情绪让你在对话中陷入沉默或暴力,试试下面的方法:
一、 关注你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远离对话,问问自己在做什么?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的应对方式
二、 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三、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学会质疑你的结论,寻找感受背后其他的可能解释—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四、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回到事实本身,放弃绝对表达,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的区别—形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一是什么是关键对话,二面对关键对话我们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什么是关键对话呢,关键对话指的是两人或者多人之间的讨论,这种讨论具有三个特点,1)高风险,2)不同观点,3)激烈情绪,置身于关键对话中,我们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反应,1)逃避关键对话,2)敢于面对,但往往处理不当,3)敢于面对,而且处理得当,最理想的状态肯定是第三种。今天要拆书的内容就是当我们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如果强烈的情绪让你在对话中陷入沉默或者暴力的时候,如何通过行为方式回顾法来改变
【行动步骤】首先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远离对话,问问自己在做什么,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的应对方式;
第二是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导致这种情绪的感受是什么;
然后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最后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其实这四个步骤是从我们的现实中的行为模式里反推出来的,我们的感受是由自己的想法创造的,曾经威廉莎士比亚曾说过: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我们的行为模式总是这样的,我们会对观察到的事实赋予某种意义,猜测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同时还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是好是坏呢,然后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开始对情绪做出响应。
【预防性讲解】为什么我们要反推自己的行为原因呢?有的朋友会说,生活又不是单词比赛,干嘛还搞那么多不同方式的表达。如果自己没有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探寻其中潜藏的动机和目的,恐怕永远也无法完成关键对话,因为你会陷入分析瘫痪无法自拔,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沟通充满障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加工案例】玛利亚是位创意文案人员,她现在感到很烦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事路易刚刚和老老板开完创意审核会议,在会议上两人应当共同演示一起的创意令人气愤的是,丑玛利亚会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这个工夫自完成了演示把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等老板询问玛利亚的意见时,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件事让玛利亚感到既羞辱又愤怒。首先,路易的做法很龌龊,把她的功劳默己有其次,整个会议成了路易一个人的表演秀,自己成了无足轻重的人玛利亚觉得路易是在故意贬低自己的贡献,因为她是整个创意团队中唯一
的女性玛利亚简直烦透了这套“男性至上”的逻得过度敏感,因此大多数辑,她该怎么办呢?她不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沉默不语,埋头做自己的工时候她也会对这种不公公平现象冷嘲热作。不过有例如讽地唠叨几句,以此表明自己的竭你想要那份打印文件是吧,没问题,要不要再给你来一杯咖啡和•块蛋糕啊”她翻着白眼扬长而去面对玛利亚的风凉话和讥讽,路易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气恼,很快对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和对自己充满敌意的行为感到讨厌。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再次合作时谁都没有好脸色,这样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通过学习了行为方式回顾法,现在我们对玛丽亚的行为做一个分析
第一,玛丽亚对路易的态度是冷嘲热讽,对路易是不友好的,已经陷入了沉默的应对方式中;
第二,这种行为背后的感受是玛丽亚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感觉自己不被信任
第三,这种想法的背后是玛丽亚的主观臆断,一度认为是路易强了自己的功劳
最后,分析这种想法背后的事实依据是什么,其实只是路易单独的向老板回报工作,其他的都是由玛丽亚自己想象处理的,看看自己的主观想法造成了多大的困难,给自己也给他人。那如果我是玛丽亚,我会控制自己的想法,控制自己的主观臆断,和路易沟通下,坦诚的说明对这次回报的感受。
【自己的案例】去年年底的时候,由于我调到新成立的公司工作,然后我们的韩总就让我把手头的工作列出清单他来安排交接工作,然后我把交接工作清单列出来后交给他,他就开了个会把手头的工作分配给其他的同事,期间就在会上说要交接清楚才能调入新工作,工作清单工作事项中要写明工作流程重新让我再写一遍,还要和同事单独说一遍,我当时就听了很生气,很不开心,觉得这个领导是对我的不信任,我只要把工作交接好了就可以了嘛,干嘛还要把工作流程重新写一遍,心情很不爽,在会上就和他说我会把所有的工作流程和交接人员详细说明,就不要在重新用书面写了,他说不行。这时候我很愤怒,很生气,然后和同事抱怨领导。但是学了行为方式回顾法后我就梳理了下自己的行为,当时自己的行为是抱怨领导,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行为了,导致我这行为的情绪是感觉自己不被领导信任,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领导故意为难我,工作要重复做,这种想法的形成是只是因为我要调入新工作工作,现有工作需要交接。感觉不被信任,故意为难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且将流程详细的记录也有利于同事更好的工作,这样想后自己就重新写了一份详细的工作流程,愉快的完成交接。
【角色扮演】现场的学习者一位扮演父亲,一位扮演姐姐,一位扮演妹妹
一个个炎热的下午,父亲带着姐妹俩结束了在迪士尼乐园的游玩,三人急匆匆地回到到了宾馆房间。原来,这两个孩子喝了一大桶汽水,现在已经憋不住要上厕所了。由于房间里只有一个卫生间,姐妹俩很快就为谁先上厕所吵了起来。两人先是大声争执,然后你推我搡,连难听的外号都叫出来了。眼见无法解决问题,她们最后向父亲求助了。
姐姐:“爸爸,是我先到的”可是我比你还急”
妹妹:“你怎么知道我不急?你又不是我的身体。我今天早上出门时都没上厕所!
姐姐:”你太自私了!父亲提出了一个方案:“姑娘们,这个问题你们要自己去解决。你们就待在卫生间里商量吧,早晚会决定谁先用谁后用。不过我有一规定,不许打架。在两个烦躁的孩子进行关键对话时,父亲在盯着自己的手表,他想知道这个问题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解决。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卫生间里不时传来几句讽刺挖苦的话。大约过了25分钟之后,父亲终于听到了马桶冲水声,然后从卫生间里走出了一个孩子。一分钟后,冲:水声再次响起,她的姐姐也走了出来。这时,父亲笑眯眯地问道:你们知不知道,在你们争吵不休的这段时间里,你们每个人可以上多少次厕所?”两个孩子可没心思想这个,父亲接着问道:“为什么你们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才用上厕所呢?
姐姐:”因为她总是很自私!“
妹妹:“瞎说,她本来可以等我先上的,可是偏偏不让我,还对我大呼小叫的,她从来都是这样!”
看看就因为一个上厕所就能花了25分钟时间,在他们两姐妹中,他们的行为是在不断的挖苦和指责对方,行为背后的感受是总认为对方很自私,不懂得谦让,如果他们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其实结果就不一样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总是被自己的错误想法左右,对于事情总是参杂了自己的主观臆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消除自己的错误观念,让错误观念转化成正确想法呢,这正是第二片段要拆解的内容,在拆解第二片段之前,请一位现场的学习者和我们分享下是否有类似的案例
【分享】现场学习者张榕分享了近期一个例子
最近一星期她的宝宝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对她很依赖,一定要她在吃完早餐或者做完早操的时候妈妈才可以离开,之前都不会这样,张榕觉得很生气,一星期下来他们都处于这样的反复中,有时候还会恐吓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不放手,妈妈晚上就不来接宝宝。宝宝这时候就更加依赖妈妈,更加不愿意让妈妈离开。
通过分析:首先张榕对待孩子的行为是以恐吓、吓唬宝宝的形式,导致这样行为的背后感受是自己很愤怒,很不理解为什么孩子都五岁了还会这样子,而且自己马上就要迟到了,更加着急。而这背后的真实依据是宝宝感觉不到安全感才会对妈妈如此依赖。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改变主观臆断
了解在自己脑子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学习的是该怎样消除这此法。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时,对话高手会暂停交流,努力改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所谓正确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法,因为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导致对话等健康的应对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这期为,错误想法有―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于他人以及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信息综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改变成正确想法要想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很简单,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成行动者。具体方式如下所示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第一: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自己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第二: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对方视为险恶小人,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第三:如果你发现自己总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的事实,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希望为自己、为他人、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要实现这些目的我该怎么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受害者模式:这可不是我的错
顾名思义,这种想法会把我们变成无辜的受害者:可以说,此类想法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对方是邪恶的、错误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确的、聪明的。总之,别人总是做出错误或愚蠢的举动 结果让我们成为代罪羔羊。
周老板解除了你对某个大项目的负责权,这让你感到很郁闷,四怨自己得到的不么公正待遇。当然,你隐瞒了这个重要可项目工期拖延的事机,这也正是他把你打入冷宫的原因。关于这一事实,让老板深陷危机一点你可没对别人说起,是是啊,老板让你觉得不爽)为了突出受害者想法,你完全忽略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只描述那些高尚的动机“工期拖延是因为我对质量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然后,你开始埋怨老板只会赏恶罚善:“他根本不懂得欣赏像我这样对细节—丝不苟的人才!为了突出受害者想法,你完全忽略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只描述那些高尚的动机“工期拖延是因为我对质量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然后,你开始埋怨老板只会赏恶罚善:“他根本不懂得欣赏像我这样对细节—丝不苟的人才!
大反派模式:“这都是你造成的!
”在虚构这种想法时,我们会把理智而正常的人变成十恶不赦的坏蛋我们
把问题归咎于对方的邪恶目的,然后“正义凛然”地告诉就是救世主—样。j每—个人,仿佛自己例如,我们会把高度关注质量问题的上司司称为控制狂;当配偶抱怨我们说话不算数时,我们会说他们顽固不化
无助者想法这事我也没办法”最后一种错误想法是无助者想法。这种想法的特征是,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无力做出任何积极努力或表现得有所帮助。对于在对话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根本没有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式,以此当做自己不愿作为的借口,例如:我
们会说:“不对儿子大喊大叫,他根本不听你的”或是“跟老板说也是白说,他肯定听不进去,所以我才不去干那种傻事!”如果说受害者和大反派想法是在为我们做过的事寻找借口,那无助者想法可以让说是在为我们消极面对问题的行为寻找借口。
了解在自己脑子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学习的是该怎样消除这此法。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时,努力改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所谓正确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法,因为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导致对话等健康的应对方式。
【步骤】第一,如果我们处于受害者模式,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面对事实,我们不是事件的受害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让自己意识到或许问题自己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部分原因。
第二,如果我们处于大反派模式,我们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理智正常的问为什么会这样做?询问这样一个问题,目的不是要为对方的错误行为找借口,而是学会把对方当成正常的人来看待,目的是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和情绪。
第三,如果我们处于无助者模式,我们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要想实现这些目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预防性讲解】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呢,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当我们自己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便会固执的认为问题的产生都是对方引起的,我们是无辜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就不会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当我们想要寻找借口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便会在自己的大脑中虚构错误的想法。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想法,树立正确的想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小组讨论】下面我们回到玛丽亚的案例中,看看这些技巧如何运用。假设玛丽亚已经对行为形式进行回顾,发现事实和想法直接的差距了,那么玛利亚该如何运用改变主观臆断的三步骤,大家分小组讨论下,待会有请小伙伴来分享下。
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第一:发现路易独自向老板汇报工作时,我觉得应该问他为什么这做。如果我这么问了,就能和他展开对对话,帮助我们更好地合作但是我没有问,随着愤怒情绪的增长,对这个问题我越来越不关注了
第二: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像路易这样做
他的确很关心如何提出高质量的创意,或许他只是没有注意到其实我和他一样希望这个项目取得成功。
第三: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和路易形成彼此尊重的合作关系,希望我的工作表现能得到承认。•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我要和路易约个时间好好谈谈,探讨一下该怎样合作
【自己案例+加工成功案例】和大家说说近期发生在我这边的一个案例,周三部门开会,会上说明了周四下午三点半给维序部人员培训企业文化和制度,可是周四下午自己什么都准备了好了,到了时间点维序部的人一个都没有来,当时很生气的给领班打电话,问他到底有没有人通知培训,他说有通知,自己也没有来,他说自己在弄空调,自己没有时间培训,我就和他在电话里面吵了起来。后面我还很生气加抱怨的形式将这件事情回报给了经理。
通过学习了改变主观臆断的想法,事后我也思考了自己的行为模式,问了自己是否故意忽略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中的责任,我其实应该在周四上午再次和领班确认下午培训事情是否有通知到位,人员是否都能到位,这是我的工作责任;第二,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我想他应该是通知了,但因为天气热的原因想要尽快解决员工宿舍空调问题,所以自己也没来。第三,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这些目的我应该怎么做,其实我的真正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参与培训,对公司制度文化有所了解,让新员工更快的融入集体,所以在我心情平复的时候我又心平气和的和领班商量培训的时候,周五下午就把员工培训进行了。
【促动参与】听了今天的这片段,大家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是否可以和我分享下。
孜孜分享了自己的案例:
家里东西很多,客厅非常的乱,东西都到处乱摆,自己看了很不舒服,然后就整理了,没过多长时间客厅又乱七八糟,原本整理好的物品比如脸盆放在阳台的又被婆婆拿回来放在客厅,自己很生气,婆婆也很不理解。
通过学习孜孜认识到了:
第一:自己处于受害者模式,自己辛辛苦苦的整理完的客厅一下子又变得乱七八糟,很生气,这时候她问自己是否自己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其实客厅是大家公用的一个环境,东西的摆放不能老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婆婆这样放置也有她的理由
第二: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像路易这样做:客厅是大家公共的环境,婆婆有权利东西的摆放位置
第三:真是目的:家里整洁。接下来该怎么做,包容婆婆并且和婆婆沟通,什么东西可以放在客厅,什么东西放在阳台,让家里看起来更整洁一些。
【角色扮演】下面我设计一个案例,你的丈夫有个让人讨厌的习惯—不洗脚就上床睡觉,你并没有直接的指出对方的这个习惯,而是通过生闷气翻白眼等间接方式暗示对方,可惜的是,丈夫并没有意识到你的种种暗示,于是,你的郁闷开始变成愤怒,对于丈夫如此愚钝,你感到很厌恶,你开始用各种风凉话讥讽丈夫,丈夫也很郁闷,一件很小的事情升级为一场严重的冲突。
那通过今天学习的内容大家现场运用下,待会有请两位伙伴一位扮演丈夫一位扮演妻子将如何改变。
妻子:亲爱的,我觉得这几天的脾气不是很好,你不洗脚其实这个是小的事情,我没有直接告诉你,而是通过生气、讽刺等形式来暗示,而没有明确的想法告诉你,导致我们现在的状态,我希望今天能够坐下来和你做个沟通,你不洗脚上床睡觉这个习惯应该改一改的,这个也有我一部分原因的,我没有明确告诉你
丈夫:原来你最近生闷气是这个原因啊,那你应该告诉我,这次是我错了,最近忙着项目的事情太累了,所以吃完饭就躺着,然后就睡着就忘记洗脚了。
妻子:就是因为我没有直接说,是我的问题,所以导致我们的沟通不好,那么我们能达成一个共识吗,就是如果有问题,我就直接说,然后我们一起商量该怎么办?
丈夫:好的,亲爱的。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参加我的TF2-4的拆书分享现场,最后和大家分享莎士比亚说的一句话:我们的想法,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对《关键对话》的学习,对你们的工作生活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