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拆出你的沟通力I》 所属活动: 通过复述准确理解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通过复述准确理解 学习目标: 参与者可正确理解学会“通过复述准确理解”,不怕一时的沟通繁锁

开场: 今天带领大家拆解的这本书呢,叫做《拆出你的沟通力I》,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继《这样读书就够了》的著作。

下面我将运用FAB法则带着大家快速的了解这本书哈。
F: 首先呢,它是通过从其他书籍中摘取的36个片段,进行拆解应用,主要是致力于教给读者两种沟通能力,分别是表达能力和主动倾听的能力;
A:它的优势是片段搭配生动的事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比较紧密,清晰易懂;
B:生活或工作中,你有没有过误解别人的意思而造成尴尬场面的经历,这本书能帮你避免这种尴尬,你有没有觉得他人经常会曲解你的意思,这本书可以提高你表达的能力。如果你想增加表达能力与倾听他人的能力,那么,你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

好,这本书就先介绍到这里哈,接下来就正式进入我们的拆书时刻了,下面我们首先来进行R环节,阅读原文片段,下面请大家用1-2min的时间仔细阅读手上的这个片段哈,看完之后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片段:通过复述准确理解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收他人的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要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想当然地认为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答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地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使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误解和错误。无论谈话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过热,复述都可以使之免于失控。看看下面的对话错在哪里:


妻子:(叹气)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发怒)我妈怎么了?你总是拿她说事,你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贱人。

也许在丈夫冒火之前,做一点复述就能缓和关系。

妻子(叹气)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发怒)你是说你不喜欢她来咱们家?

妻子:(惊奇)不,我一直欢迎婆婆来我们家。只是我的课程论文就要交了,下周我会多点时间待在家里。

丈夫:(松了口气)哦!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看大家基本上都已经阅读完毕了,接下来进入到我们的I环节,也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复述原文片段的内容。

那这个片段呢,

解决的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怎样做才能避免因曲解他人意思而产生误会或冲突;what


方法:按照你的理解复述对方的话,如“您的意思是不是说……”,直到确保你正确的理解了对方的意思。how


当我们接收他人信息的时候,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直觉的理解,直接给出答复。(通常做法)


这样的做法会有一种不好的后果,那就是有时候我们的直觉理解是错误的,曲解了对方的意思,那么我们的回应就会偏激,造成双方的误会甚至产生隔阂,伤了双方的和气。(不这样做的坏处)


就像前两天,我喊办公室的人去B食堂吃饭,师姐就问我:“每天去哪个食堂吃饭全是根据你的心情来的是吧?”我语气不好的说:“我下午有课就会去比较近的B食堂吃饭,平常没课就去A饭堂吃饭啊,我只是问你们有没有人要一起去B饭堂吃而已。”当时的场面就显得很尴尬。(举例)

那面对师姐的问题,我应该先跟她确认她的意思:“师姐,你的意思是说我经常让大家根据我的想法决定去哪个饭堂吃饭,有点自私,是吗?”


这样不论师姐是什么意思,起码我要先弄明白,再来给回应。其实,这样问了师姐之后,事实是她只是单纯的好奇我有时候要去A饭堂,有时候去B饭堂,想要知道我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决定去哪个饭堂吃饭的呢?如果我刚开始就这样问的话,就不会出现那么尴尬的场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4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就正式进入A1环节哈,激活我们与之相关的经验。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你们的工作或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和同事或朋友交谈的过程中,你感觉,他的话里面包含了挑衅、责怪、埋怨、污蔑或轻视(加重语气)的味道,并且你很直接的给予了对方不友好的回应态度。 

 

大家用30s的时间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举手示意学习者直接参与互动,不进行小组讨论)? (自愿:恩恩,好的,请这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一下;无人:嗯,那我就随意点一个伙伴了哈,请这位小伙伴尝试着来描述一下自己类似的经验哈,如果他没有类似的经验,我就继续激活,再比如说,他讲的话并不是恶意,而你却误会了他的意思等等类似的事情)    好的,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哈。


学习者案例记录:参与者喻松霞伙伴分享了自己的案例,作为医生和妈妈的她,每天自己的时间很少。她分享道,快到下班时间丈夫打电话问她,“你现在下班了吗?到哪儿了?”,她立马就回答道“你管我,你就不能在家带会儿孩子,老让我一人带。”



A1+】(反思加工): 7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呢,进入到我们A1+阶段。下面请大家用4-5min在刚刚分好的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分享:当你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下,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你会怎样做?交流完之后,会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哈。每个小组成员可以用1-2min的时间描述相关经验与催化应用,尽可能详细哈,这样呢,会比较有助于接下来的应用。  


好的,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哈,“接下来我们来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吧,有谁愿意主动分享一下呢?(自愿:恩恩,好的,请这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一下;无人:嗯,那我就随意点一个伙伴了哈,请这位小伙伴来描述一下自己的经验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参与者王超颖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分享了一个与校长沟通失误的案例。校长让她把礼品分发给每位老师,她就让每位老师过来领礼品,而校长的意思是让她去挨个发给每位老师,因此受到校长的小批评。她A1+道,“校长,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让每位老师到我这儿来取礼品呢?”


好的,谢谢这位小伙伴,今天我所带领大家拆解的片段就到这里了哈,希望大家可以切实的运用文中的片段,反复练习“通过复述准确理解”的方法,不要怕一时的沟通比较繁琐,从而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带来麻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