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长沙橘洲分舵4月13日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区分观察与评论的技巧 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掌握观察与评论的区分方法

开场: 各位小伙伴,非常感谢各位来到这组,参与我的带拆。因为我们一会儿需要分组讨论,首先我将伙伴们分成两组,每组3-5人。
Hello,大家好!我叫罗小青,我喜欢大家叫我小青。我是一位好动、自信和友爱的妈妈,好动即我爱运动、自信即我爱自律、友爱即我乐于互助,我越运动我就越自信、越自信我就越友爱,请记住我是一位好动、自信和友爱的妈咪!
今天我拆解的片段出自《非暴力沟通》第32页,这本书共13章、190页,本书在当当网图书畅销榜的成功/励志类图书中排名第8,并获得99.8%的好评;本书的核心是引导我们专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今天我带拆的主题为:区分观察与评论。下面请欣赏原文片段,首先,我需要一位伙伴替我朗读原文片段。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行动步骤】非暴力沟通把观察列为第一要素,可见观察极其重要,因为稍不留神很容易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而评论容易引起反驳、争论,后果将会与自己想要的截然不一样。那么到底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呢?如何区分呢?怎么表达呢?

1.做到区别评论的观察

观察:即观、察,观指眼看、看见;察指察看、认识。观察的意思就是看见并认识,是我们用眼睛去看所发生的事情并将看见的结果清楚的说出来。

评论:是对事物进行主观或客观自我印象阐述,是我们想出来的,且评论易让人听到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因此评论的话语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2.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案例1:“今天来到这里一共有13位伙伴”这就是观察,而不是说“今天这里来了很多人啊”。

    案例2:“老公你今晚十点到的家”这就是观察而不是“老公你又很晚才回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做一组练习感受一下观察与评论的区别。首先,按开始的分组,每组3-5人进行讨论。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我给每组每人发一张问卷,大家对每个问题进行观察和评论的区分,直接在问题后面勾选就可以,然后我公布答案,最后请各组在小组内轮流分享近期自己对某事发表过的观察或评论。现在开始练习、分享,时长为4min。

讨论完后我将邀请每一组一位伙伴进行分享。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

下面请*组**来做一下分享。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张银秀分享:对于老师上课声音小,同学说了“老师上课好差啊”属于评论。

周贝分享:小青说的“她好严哦”属于评论,宣宣说的“肖莹作为观察家,带拆人员10人有9人过”这属于观察。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今天听了我的拆解,相信大家对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也能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很多观察和评论。接下来,请大家在便签纸上写下未来一周内与家人或朋友沟通时,有做到基于观察、区别评论的一个沟通计划。现在开始,时长为2min。

写完的示意我一下,我将邀请二位伙伴进行分享。谢谢!

好的,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区分观察与评论就到这,要做好观察,首先得认识评论,第一:明白何为观察,即细察事物、容易让他人接受;第二:明白何为评论,即自我印象的阐述,容易引起他人的逆反心理;第三:区分观察和评论,多用观察的话语减少评论的话语。希望大家在自己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多说观察性语言、少说评论性语言,即使要说评论性语言也尽量做到先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评论。预祝大家越来越懂观察、慢慢远离评论,使我们的话语更容易让他人接受。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张鹛分享:1.与家人沟通时,先观察行为并想好要表达的意见具体的内容。2.在说出之前,先在内心自我陈述所要表达的内容;对照今天所学的观察和评论知识,检验自己要说的话并做调整,做到基于特定观察的表达。3.慢慢将基于观察的表达内化为自己的一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