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厦门鹭岛抚琴分舵第19期定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先总后分,帮助你表达汇报提升 学习目标: 学习者学会先总后分的方式

开场: 小伙伴们好,我今天要定的是TF1-2。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徐雪艳,如果用一个词介绍目前的我,我会用“改变“,我想要改变我自己,第一,从和自己对话变成和别人对话,我一直习惯于独处,这让我觉得更自在,现在我想要走出这个舒适区;第二,从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变成用自我价值衡量自己,好学生,最佳员工,英语专八,国际注册会计师,十几年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些都是我拥有过的标签,可是我不太确定有这些是为了什么,现在我要把我的注意力用在关注自我价值的得升上。因为想改变,所以我走在拆书的路上。

今天我要跟大家拆的片断来自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不知道大家看过这本书没有?没有的话我会推荐你们读一下这本书,我认为它值得职场人拥有,因为:
1. 职场人需要具备结构思考力,它有助于提升沟通力和说服力。
2. 中国传统教育并没有培养我们养成结构思考的习惯,需要我们再学习训练。
3. 《结构思考力》是美国芭芭托.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的本土版,它结合中国人的特点进行阐述,深入浅出,一步步教读者如建思维的金字塔结构,有实用的操作步骤并配合大量的例子,容易理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今天要拆的是《结构思考力》第21页的片断,我有把拆页上的内容打印出来。(分给大家)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现在给大家看一个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例子,假如你是董事长,你的秘书早上一上班就给你打电话,仔细听听看会有什么感受。

”董事长您好!刘经理来电话说系统出现突发状况,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小张说他晚一点开会没关系,明天再开也可以,但最好别11点30分之前开。可是会议室明天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需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把会议的时间定在星期五的10点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好,她说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没错,一个字”乱“,你可能会说:“你去人力资源部结算一下工资吧。”当然,今天你心情比较好,希望辅导一下这位秘书,告诉她这个话不能这么说,如果给你3分钟的时间,你觉得这段话应该怎么说才不乱呢?

相信你也已经得出自己的答案了,接下来我们就花点时间一起通过4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一下这段话该如何表达。

到底是先说原因还是先说结果?
这个很容易达成共识,当然先说结果。因为在商务沟通中时间比较紧迫,所以一定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更有效率。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你的结果特别让人难以接受,有可能你会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比如,你是医生需要跟患者说,他还有3个月的生命,如果直接说结果,患者可能受到打击1个月都活不了,这里说的是特殊情况。在职场中,原则上来说,还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所以这里应该先说:”董事长,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改在周五上午10点开吗?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达成了第一个共识,在商务沟通的表达中要先说结果后说原因。

(省略后三个问题的讨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段话讲的是,商务沟通的表达要先说结果后说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商务沟通往往有明确的目的,为了高效达成目的,先说结果,可以让对方第一时间接收到最重要的他需要关注的信息,不浪费时间。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同意,对不对?可是,是不是能坚持做好呢?并非如此。人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总想先把理由说了,而且说得越多越好,多,显得很有准备,显得结论很靠谱,这满足了自己的安全感,却忘了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是为了让对方知道你做了哪些准备。尊重对方的时间和需求,我们应该先把结果或者观点表达出来。不管是书面还是口头沟通,谨记这条简单的规则,你会发现你的老板或者客户越来越喜欢跟你合作,因为跟你沟通很有效率。

简单的道理也需要经常提醒自己才能坚持做到,比如我写邮件的时候经常在写完之后把自己当成读者读一下,看是不是在开头就能明白这个信想说什么,如果没有,会在信的开头再补上自己的观点或者结论。 举个最近的例子,我需要我的领导批准把我们部门的一个设计岗位换成一个产品岗位。我的邮件发出去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某老大,
某设计师最近离职,他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是xxxx, 我建议把这个设计空岗用来招聘产品经理(结果),望批准。这个建议的理由有:
1. 我们对设计的需求不大,这个设计岗位在职人员在过去创造的价值不大,将来预期价值也不大
2. 我们需要补充产品经理,好几个团队已经出现产品瓶颈,需要解决
3. 我已得跟几位利益相关人分别聊过,他们都同意我的这个建议


领导回信很干脆:批准!

我建议换岗,这是我分析的结果,先表达出来,然后再接着把我分析和沟通归纳的几点原因列出来,领导有时间想要了解的话也可以看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拆书家提问设计:那么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的表达习惯是什么,是先说结果还是习惯先说理由?请在组内分享一下自己过往的例子,五分钟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一:平常和同事说话,对方问这个东西在哪儿,那个东西在哪儿,那个我昨天不是放在那儿了吗,然后我就说然后,然后,然后,领导也说过我这个问题,太多然后,没有直接明了表达观点。


学习者二:过去我可能是担心关心破裂,碍于面子,可能已经知道要说什么了,但是先会讲我观察到什么问题啊,这件事这样做可能会更好啊,所以我决定要怎么样,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对方抓错重点,因为前面讲了太多。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我请你们每个人想想如何把今天拆页的知识点应用到你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沟通效率,在便签纸上写下具体的行动计划。计划应该有助于你监督自己的行动,有时限,可衡量效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一:通过今天的学习,在未来一个月,我要刻意练习先总后分的沟通技巧。每次与人沟通之前先想想我要达到的共识是什么。然后沟通时先说出“结果”,再说出“为什么”是这样定这个结果的。邀请我的朋友来评价我是不是做到了说话更有效率。


学习者二: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从明天开始一个月内,我要刻意改变我的沟通习惯,观察效果。具体做法:在和闺蜜或领导沟通时,直接先说结果,而不能情绪化的先诉说自己的情况和困难,这样可以简单明了的告诉对方重点,不会因为时间问题漏过重点,而把情绪发泄了一堆,其它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如何观察效果:直接告诉闺蜜我的说话方式即将改变,请她及时反馈感受。工作上,每月一次和领导的一对一会议上,请领导反馈我的沟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