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充满电了吗?》 所属活动: NO.6【天津北洋筹备分舵】拆书家训练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为不太理想的工作或者项目创造积极的意义 学习目标: TF2-3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静待花开。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的三个标签是“通信行业”、“80后宝妈”、“书评人”。 【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学会如何为不太理想的工作或者项目创造积极的意义,从而更加高效、充实地行动起来,获得成长。【图书介绍】F:记得有个广告,一个走路歪歪斜斜的人,喝了某牌饮料,立刻就变得活力十足。而这本书,就是让我们通过阅读与行动,满血复活的不二宝典。A:本书作者汤姆•拉思,畅销全球作品超过 600万册,多次占据《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单。与其他励志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结合了商业、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提供给了读者21个快速充电的方法。
B: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作者是一位从16岁就被确诊癌症的病人。那么,成为全球畅销作家的经历就更加显得不可思议了。看过这本书,我们能发现作者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并且可以从3大关键要素入手,迅速为自己的人生充满电量。相信各位都有过,突然就对工作提不起精神,觉得缺少动力与方向的时候。怎么破?通过今天的拆解,相信大家下次再出现工作动力不足的情况,就能够自行寻找到其积极的一面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选自《你充满电了吗》P41

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团队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好工作是人们努力塑造的,而不是在招聘启事上找到的。该研究发现,你可以对你现在的工作进行雕琢,从而大大提高你工作的意义。为了有效的“雕琢工作”,你首先要看看自己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能够给你能量的具体任务上。你还需要观察你工作的人际关系和你所知觉的自己的行为是怎样为他人创造意义的。如果你审视了这三个方面,你应该能在你目前的工作中建立部分梦想。

回想一下你的教育经历和职业生涯,找出那些给予过你正能量,令你废寝忘食的事情。仔细想想你那些时候具体在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接着,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些因素带到你现在的工作里,并想出一件你明天可以花更多时间愉快、自如地去做的事情。

此外,对于周围那些能够激励你工作的人,想想怎样才能花更多时间和他们相处,而那些不能激励的人,则要想办法减少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如果你能远离那些不断带给你压力或是令你沮丧的人,那么你就能为其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工作和其他社交网络一样:正面和负面情绪都传播得很快。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what

看了片段,请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这种创造工作意义的方法是什么?对了,就是“雕琢工作”。

前因后果说明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家有没有过这种境遇:当我们满怀抱负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实际条件却各种的跟不上,于是只能人在屋檐下,得过且过。又或者中意的工作永远都是招聘网站上的,面对没有挑战的任务完全提不起精神。

这时候想起一句话叫“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说它是错的,但起码不应该是上进心爆棚的我们想要的。因为这样只能形成自身极大的内耗,从而将我们的宝贵年华一天天地消磨掉,忘记初心。

怎么解决呢?回到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对当下的工作进行雕琢。那么,具体要如何去做呢?

行动建议和步骤how

1、激情时刻。

设定一个回忆起点,然后将脑海中第一出现的激情时刻保留下来,列成清单。写下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越具体越好。并从中找出与当下工作相关的激情引爆点。

2、划清敌友。

将你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对方是鼓励的、嘲讽的、还是要用实际行动支持的?由此判断出那些消极者。然后花更多的时间与正能量的同伴们相处,远离负能量。

3、成为团队中的充电宝。

当前进路上出现了迷茫困惑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变成第二步中的“敌人”。人有绕着困难走的习惯,那么可不可以回想下出发时的“初心”,畅想下成功后的“场景”,从而用不动摇的正能量来感染身边的同伴。

深度加工原文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段文字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身在国企事业单位,每天的工作重复单调。到了第十个年头,当年的热情和活力几乎烟消云散。上周领导又交代我负责今年的创新工作,耳朵里听着宣贯,心里却默默地想:“就这么点东西,能有什么创新?!”于是,自动进入磨洋工模式,什么时候催了再说吧。

而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里,也能找到成长的机会。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勺鸡汤。如果你也曾遇到过我这种状况,不妨一同规划下,看看如何通过转变观念,发现激情点,将“牢笼”转化成“学校”,从而让自己再次被点燃!

首先,我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比如打开工作十年的回忆闸门后,最先跳入脑海的是什么?记忆犹新的是什么?曾经对哪部分工作投入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时和谁在一起,进展到了哪一步?与现在的工作是否有关联?等等

由此我发现目前大带宽业务越来越多。苹果公司张口就要40G,而腾讯早就升级到了960G。这个量级只能通过OTN技术解决。2012年在中心的时候,我都已经找了师傅要学习这块,但由于工作调动,就不了了之了。这次我再次看到发展趋势,探究的兴趣再一次被点燃。好吧,说干就干,创新课题就这么定了。

相信汇报课题后,就进入到方法的第二步了。会出现说风凉话的、认为不可行的同事。但也肯定有鼓励支持,甚至愿意参与进来一起做的。比如我可以找曾经准备一起研究OTN的伙伴们,如果大家都不改初心,就成立个创新小组,或者干脆报个QC课题,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共进退,当年的热情就一步步地回来了。

成立团队后,自然不会一帆风顺,这时第三步就该登场了。比如在OTN与PTN网络对接问题上,遇到了瓶颈,怎么办?这时,一定要提醒自己,意义是自己创造的,任何负面的情绪都不会带来帮助。于是把到嘴边的“这就是浪费时间!”咽回去。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不要灰心,我想明天联系一下两个设备厂家,再研究讨论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呢?”

如果所有人都秉承着这种积极不放弃的态度,相信大家都会从中有所收获的。

适用边界(预防性讲解)

当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适用的边界。你说我的工作就是垃圾,想破头也找不出任何激情点,怎么办?那可不可以跳出当下工作的范畴,而创造另外的意义呢?《圣经》里说: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比如书中作者提到的社区志愿工作,如果能从每天1个小时的公益行动中找到久违的满足感,没准就能发展成今后更重要的事情了呢。这时,大家想到了什么?对了,斜杠!

那么如何确定“斜”的方向,仍然可以用今天片段的三个步骤,一步步地将自己充满电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场景设计

好了,在学习了如何为工作创造意义之后呢,我们就要一起来实际演练一下啦。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小明最近参加了一次拆书帮的线下活动,回到家兴奋得不得了,很久没有这么过瘾的读书感受了!方法清晰实用,团队氛围还超级棒!于是决定:我要参加拆书帮,成为拆书家!于是进入到新人训练营了,由师傅辅导,每周提交5篇拆书作业。

渐渐地到了第3周,小明突然感觉找片段真没意思,看书就看书嘛,还得时刻关注着哪里有How,哪里是Why,而且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师傅十之八九还得说不行。放弃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小明找到了师傅老王。

下面就请两位分别扮演小明和老王,应用片段中三个步骤,帮助拆书新人找到继续下去的意义,模拟出一个场景。

演练时间8分钟。Let’s go!

学习者案例记录:

角色扮演

小明(李夏): 师傅,我最近工作太忙了,想把拆书先暂停一段时间。

老王(王辰):工作太忙了啊~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当初你参加拆书,是因为什么?

小明: 因为我参加了几次拆书活动,感觉真是太棒了!比自己干巴巴看完书,什么都不记得强太多了!而且拆书片段中的方法都能立刻用到工作生活当中去,感觉实用性很强。所以就想学习这种高效看书的方法。

老王:你现在的工作强度与当时比强度大了很多吗?

小明: 这……到没有特别明显。

老王:呵呵,我想请你再回答我一个问题,从参加拆书训练营开始,每周你会花多少时间在拆书上?

小明: 大概能有1-2天的时间吧,有时候一忙起来,也不能保证全量投入。

老王:那你感觉投入不够就是工作太忙这一个原因吗?

小明:是吧……

老王:咱们分舵那谁是孩子妈,上班+看孩子,上周家里老人还病了。就这样,每次作业都是前几个交的,你觉得她身上有没有你能借鉴的东西呢?

小明:是呀,她这么厉害呢~我还真不太了解。

老王:哈哈,咱们分舵可以藏龙卧虎哟~多和大家在线上线下交流沟通,会学到很多拆书之外的东西!

小明: 嗯嗯,回头我去找宝妈姐去取取经。

老王:其实咱们这些人里,你的负担应该算比较小的,如果说实在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当然咱们要以本职为主。但我的建议是多想想自己的初心,多和身边的伙伴交流下心得,会让拆书这件事更容易坚持下去的。

而且,就像很多事情一样,在最初积累的阶段都会出现进度缓慢,收效不明显的暂时现象,很多人就停在这里也就不了了之了,我相信参加我们拆书帮的人都不是这样轻易放弃的青年。你说是不?

小明: 师傅,我知道了。我要克服眼前的困难,不给咱们分舵拖后腿!

老王:哈哈,其实自从你加入训练营,学习成果还是很明显的。虽然最近交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但是都是在最后时限之前提交了。而且质量都很高,几乎不用怎么修改。还记得你是咱们这期的第一个优秀学员吗?说真的,如果你退出了,实在有些可惜。

小明: 师傅,我一定加油!你就请好吧!

点评一下 

经过我们三个一起讨论,小明终于又重新找到了参加拆书学习的意义,而重新整装前行了。有几个亮点让我印象深刻:

王辰同学使用的“隔壁家那谁”的句式,让小明能从自己单打独斗的困境中走出来,寻求正向能量的影响和帮助,从而完美的完成了今天的第二步策略。

李夏同学建议增加“鼓励”的环节,可以让我们在第三步中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正能量的作用。只有自己充满了信心,才能带动鼓励身边的人更好的向着目标前进。


小结:

好吧,今天的拆书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不理想的工作状态中创造能够点燃自己的意义。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的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差距,那么就需要我们应用今天的方法,从差距中找到动力,从而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是今天拆书家静待花开,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