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拆掉思维里的墙》 所属活动: 福州第十次线下内部拆书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拆掉伤害这堵墙 学习目标: 拆墙

开场: 大家好!我是全晓庆,我现在是一级拆书家。今天我的带拆就是要完成二级拆书家TF2-3的项目,正朝着二级拆书家一步步前进中。今天要拆的片段是源于《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此书由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所著,由北方儿童妇女出版社出版。在现如今人人都在追求“成功”的途中,而这本书则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幸福”,同时道破了很多被人们视为正常,其实很奇异的思维怪圈。我们经常抱怨自己运气不佳,遇人不淑等等,但是这本书可以给你带来新的冲击: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那世俗的、常规的墙,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很华丽,同时帮你建立起有序、轻松、高效、快乐的生活。【突破常规】这本书,我曾经带拆过其中一个片段”克服恐惧“,而今天带来的是书中的另外一个片断”关于受害者模式消除“。也许今天过后,你会觉得你并没有那么不幸,遇到的所谓的不幸也不过就那么一回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何拆掉受害这堵墙
一、后知后觉
1.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
定位自己最容易受害的情景是让自己找到受害者情节的最好方式。不妨对自己留心一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受害者模式,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是情感受害者,有一些人一旦遇到恶劣的服务就怒不可遏。有―些人则是遇到别人的评价就照单全收,然后暗自委屈。问问自己,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最没有掌控感,最没有力量?那就是你的受害者模式。
2.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后的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只有受害的份儿?受害者模式其实来源于过去某个时刻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往往是:面对……我没有办法。
比如前面提到的口罩男传奇。那么多的市民之所以没有成为“口罩男”而是成为受害人,是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一个信念:“面对政府决定的事情,我没有办法”或者是“面对有背景的工程承包商,我没有办法”。他们有很多受害者故事:“这不是我能管的事。"“我有家有口,怎么得罪得起?”其实真正解决问题只需要一张海报与一个口罩。
再比如被男人抛弃就活不下去的女子,她们从小也许会被反反复灌输“没有男人活不下去"或者是“除了爱,只有死”的故事。所以当她们真的不幸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留给他们的选择真的不多。
无法拒绝别人要求的面子受害者,他们的脑子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也许是“我很孤独.我没有朋友不行”或者是“我不能让别人看不起"这样的故事。
3.给自己一个新的掌控故事。
找到这个故事,然后说服自己:过去的是过去,我可以现在就掌控我的生活。尝试把这个情况当成别人的事情,给自己写一封信关于掌控者的故事: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你身上,我觉得你可以做的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先来讲讲两个词“受害者”与“受害者法则”。这是啥呢?大家其实都很熟悉受害者这词: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上。喜欢用虚拟语气“就是因为他,如果不是……我早就……”“那个时候我太小,所以……”“他都这样做了,我只好……”。
那“受害者法则”呢?推卸责任、保住面子(这不关我事,那不关我事);安心做坏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上面的话语都很熟悉吧?今天我们要的就是想要摆脱这种受害感。想想你是愿意坚强地掌控自己呢,还是愿意自怜地受害?你想要把自己的情绪交给别人,还是由自己掌控?因工作不顺,因失恋,因受到不公平,而想换工作,换人,换环境的情绪呢?改变之后真的会有很大的改变么?如果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掌控些什么,你没有必要得到允许后才开始学习,你也没有必要得到机会才开始努力。如果你愿意,你现在能够为这件事做些什么。
其实,想要完全彻底”拆掉受害这堵墙,成为自我掌控的人会有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一、后知后觉【1.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2.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后的模式。3.给自己一个新的掌控故事。】对过往的受害者情景进行了回顾与“重来”。逐渐的我们将有意识的进入第二个阶段:当知当觉【出现受害者模式的时候:1.尽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2.让自己与这种模式待一段。3.尝试拆掉它!】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一些事情你已经可以达到先知先觉【观察这个情景发生的地点,提前调整好心态】最高的境界便是不知不觉【这是想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有了这个心智模式的人,会发现自己体会到了那种久违的掌控自己生命的感觉。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会不定时无意的掉入“受害者模式中”,因此,今天先跟大家分享的是后知后觉的我们要如何迈出第一步来逐步实现拆掉自己的受害这堵墙。
这边先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一个行政妹妹的故事。Lily是一位在行政岗位多年的姑娘,但是觉得自己不合适,想转行HR;恰逢他们公司枝繁叶茂、体系健全,于是内部转岗应该说是她最合适的一个选择。她明确了职业生涯发展,也做好了准备。但几周过去了,仍无动静;她拥有了一个受害者的故事:原部门主管同意了,但HR主管却一直未表态。她想着,我可不能当受害者啊,于是她每周一次给HR主管E-mail,却始终迎来套话式的拒绝。大家说说,此时的她是不是只能默默承受,等着HR主管来选,让别人掌控她呢?(发言阶段)是的,她无法掌控公司或HR主管要不要你,但是她可以掌控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加被需要的人。于是她决定反击:她写E-mail 告知HR主管她开始报名参加HR管理师同时每周她会发送一份关于HR课程、最新见解或是她的思考以及她参加的HR交流会等等。4个月后,她取得了HR管理师的证书,同时收到了其他家公司的Offer,同时她公司的HR主管也对她发出橄榄枝。
这位Lily找到了自己的受害者情景:HR主管压根不接受她;她也意识到了这个背后的原因是在于她缺乏相关HR的经验。也许对于有的朋友来说,故事到此就结束了,Lily会继续顶着”受害者“的心情继续从事着她的老本行,但Lily却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掌控故事: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我的HR技能及知识从而得到认可,改变自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痛苦,便下意识地认为是外界的原因。我们认为改变外界环境,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有时会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换到另一个人,却从没有更加幸福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拆除自己内心的痛苦按钮,成为一个自我掌控的人。
接下来,我想邀请两位学习者来进行一下角色扮演。这是一个同样的故事,但是却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
“让我最痛苦的事情,就是2014年年底我的团队成员的离开。我们当初12个人的团队.说好一起互相帮助,一年以后竟然只剩下了3个人,我特别难受,而且气愤。这些人进入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要把事情做起来,而且也说过一定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什么一遇到困难,全都跑了呢?这样的人,以后不管去哪里都一定会失败,他们这是人品的问题!
而且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教育也有问题,所以导致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没有责任感,他们觉得自己讲话就可以像放屁一样.说了就说了!这个让会太浮躁,你根本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有人说他:“不对啊,那我看其他部门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就你们部门是这样?是不是你也有点问题?”
“其他部门是没问题,但是其他部门和我们不一样啊,我们这个部门是新业务,所以钱不多.又没有固定的计划,压力特别大。公司的这群高层领导啊.自己不懂战略,就拿我们当枪使。”
别人继续挑战他:“是不是你自己没有做好领导的工作啊。我听说你的很多手下是看不到希望才走的。你得给你的员工一个清晰的计划,这样大家就知道在干什么,钱少不要紧,关键是人心别散了。”
“唉,你不知道,我哪里有时间去做领导工作啊,我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完!我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你知道吗?我哪里有时间务虚?他们(离开的人)看到我这样还要走,我也是心寒了。”
“你也真是不容易。"别人终于说。
第一个版本结束了,大家感受下,作为受害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发泄的快感、被同情、觉得自己其实是正确的……)那最大的损失是什么?(觉得失落、绝望、无奈、无助、无力感)。好,请大家记住这些感觉,接下来我们来体验下第二个版本。
【版本二】
“那次团队成员的集体离开,其实我是有责任的,说实话我在他们离开之前就有一点感觉,他们有好几个人都提出想和我聊—聊,不过我那个时候没有注意.觉得自己特别忙,就错过了。如果那个时候可以真和他们聊聊,或许他们就不会走了。”
这个时候有人说:“其实也不是,你不是说你很忙,没有时间做管理吗?”
“作为团队管理者,即使是自己的事情做不完,也要先做好管理啊。管理工作做不好,大家都没事做,我一个人忙也没有用的。如果我很好地发动了大家,我就不会那么忙了。”
“这也不能怪你,公司就给你们安排了这么一个活,新业务,不好管。”有人安安慰道。
“这个项目是我接下来的,当初我就知道难度,而且由于是新项目,虽然没有回定计划,但是就是因为有挑战感,我们也吸引到很多人进来。他们的创造力和冲劲有很大,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来做突破口的。”
“你这么一说的确是这么回事儿,你真的是太背了,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现在也不迟啊,我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不少的东西,我可以把这些经验放到现在的团队里去呢!”
怎么样?是否有个大家一些新的思路呢?第二个版本中,领导由“受害者”变成了“掌控者”。这时你感受到掌控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找到新的可能性、自省,觉得自己可以应付一切、有动力去再尝试)那损失呢?(压力很大、面子问题)。
大家应该感受到了,这是两个对比案例。第一个故事中,“受害者”沉浸在自己的受害的情景中,不愿意去面对、不愿意解决它。而第二个故事则相反,团队管理者虽然已经也承受着受害情景,但是他找到了“受害”背后的原因及模式,自我反省。同时过去的过去了,他懂得将这经验用在了现在的团队管理中,给自己一个新的掌控开始。
受害者生活在让自己舒服的自怜状态,却失去了掌控生活的机会和可能性。掌控着则需要面临一些压力和面子问题,却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大家想要你愿意坚强地掌控,还是愿意自怜地受害?
来,想要成为拆掉“受害“这堵墙的亲们,让我们先迈出第一步,面对已经发生的“受害”情形,我们应该要如何呢?1.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2.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后的模式。3.给自己一个新的掌控故事。如果你已经完全掌控了这个情景,我们私底下或者下次的学习再讨论我们接下来的情况。今天的分享到这,感谢大家的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