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今天要拆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F)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一名沟通专家,本书讲了一种能让大家和谐相处,情意相通的非暴力沟通方式。
(A) 这本书通俗易懂,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被视为沟通界的经典。书中运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更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
(B)每天我们都在说话,沟通,可我们真的会沟通嘛?在我们的生活中言语上的暴力沟通的情况是不是会经常出现?而这些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令人十分痛苦。这本书介绍很多非暴力的沟通技巧,轻松面对生活中的沟通问题。拆页中就告诉了在我们愤怒的时候,如何运用的四个步骤来合理表达愤怒。
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例如,无意中听到某个人的谈话后,我们认为由于种族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这时,我们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这太不公平了!他这是种族歧视!”我们知道,像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于是,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如果我把某个人当做种族主义者,我的需要也许是接纳、平等、尊重或联系。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生气并拼冲着人们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是很容易的。事实上,我甚至还会觉得高兴。但是倾听心底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却很可能引发不安。为了充分表达愤怒,也许我们会对那个人说:“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白种人,注意到这些,我的胃有些不舒服,而且很害怕,因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请你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
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他们就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并表达我们的理解,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异议预防)大家平时是怎样表达愤怒的呢?是直接批评和指责他人,还是一言不发的与他人冷战?不管那种方法,我们的愤怒问题真的得到解决啦?其实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what)在表达愤怒前,让我们先看看愤怒是怎么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层次的需要。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剥夺时,愤怒就会随之而来。
(why)因此每一个愤怒的背后都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为了我们能更有效、更和谐的与人沟通,在我们合理表达愤怒的时候,需要关注愤怒背后的需求。
(How)基于这个原因,拆页中为我们介绍了,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不要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举个栗子)今天是你的生日,老公不仅忘记了,而且还在外面应酬,很晚了才满身酒气的回来。一气之下你把他臭骂一顿,他居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呼呼的睡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拆页中的内容,这样来做:1、先停下来做几个呼吸,什么都不做,因为和一个喝醉的人说什么其实意义不大。2、想想你为什么这么生气,你生气一是他忘了你的生日,二是喝得太多伤身体。3、体会自己的需要求,你其实一是想让他关注你,能在你生日的时候早点回来陪你,二是希望他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4、把你的需求合理的表达出来,等他第二天酒醒后,把你的这两个需要和感受告诉老公。我相信在你做了以上4点,你的情绪也缓解了不少。
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请各位设想一下:1、当你周六加了一天的班回到家里,孩子们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老公在电脑前玩游戏,还责备你回来这么晚让你去做晚餐。2、周末买好票准备和好朋友看电影,可老板突然叫你回去加班。你会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选择一个场景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七:我和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会什么都不说,把自己憋成内伤。
小颖:我肯定会生气,以暴制暴。
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接下来,我要请大家把今天所学习到的,非暴力沟通里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运用到刚才的情景中当中,合理的表达一下我们的愤怒。请大家小组讨论,然后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七:还是和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要什么,把需求告知先生。
小颖:先呼吸一下,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生气,想清楚自己是为了需要关注,最后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