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上海喜乐分舵195期【百新书局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复盘之AQAL转换思维 学习目标: AQAL转换思维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Jelly牙膏,来自上海喜乐分舵,目前的职业身份是独立引导师、独立教练。

我今天选择的学习片段,是围绕复盘展开的。大家对“复盘”都有所了解。一句话概括,复盘就是: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复盘的用意,是为了一次又一次地超越曾经的自己,不断地成功应对挑战,进化到新层次。

今天拆书的片段有两个,分别来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生活就像练习:肯•威尔伯整合实践之道》。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F)《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一本能改变亿万人命运的奇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A)本书包含人类效能的许多原则。这些原则是基本而首要的,可永葆成功与幸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作者史蒂芬·柯维,把这些公认的原则浓缩到7个习惯中,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为忙碌人士带来超价值的自我提升体验。

(B)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永远置身于成功者的圈子之中。因为成功是可以被学习的,而这本书就是学习如何才能成功的最佳教材。通过这本书,我们首先能够明白的一个道理是:我们的思维模式会影响生活。因此改变生活、实现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

(设定学习目标)我们先开始对第一个片段的学习。这个片段的学习比较简短,大概有15分钟,期待大家在完成学习后,回顾自己曾经与其他人发生的矛盾或者冲突,能够对自己当时的思维模式进行识别,它是属于主观式思维模式,还是客观式思维模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what)

书中这个片段,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思维模式有两种:“基于主观事实的思维模式”和“基于客观事实的思维模式”。

“基于主观事实的思维模式”,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建立的思维定式。它是对客观事实的众多描述中的其中一种,并不是客观事实本身。作者用“地图”来形容它。

“基于客观事实的思维模式”,描述的就是客观事实本身。作者用“地域”来形容它。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精力,快速在地域中找出到达目标地点的捷径。

但是,地图有时会有出错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过被导航软件带到沟里的经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思维模式有“主观式思维”和“客观式思维”之分。可能有伙伴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真的有必要去分辨清楚“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哪一种类型”吗?答案当然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常常会觉到是自己脾气不好、性格不好,需要学习“情绪管理”。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对情绪管理的技能已经炉火纯青了。关键的因素在于,我们“主观式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要我们对情绪进行管理,就能够愉快顺心;如果我们能够识别出自己使用的是“主观式的思维方式”,从而改换成使用“客观式的思维方式”,我们就能发现引发不愉快、不顺心的问题根源所在,把引发不良情绪的事情彻底解决掉。避免循环出现,情绪不好,我要解决情绪的状况。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们为企业客户提供培训课程。我和对方的培训专员曾经有过一个争论:有两次课程培训时间间隔比较长,在这段间隔时间中,我们是否要给学员布置课后练习并督促检查。

对方培训专员的观点:不要布置,因为学员们的工作是销售,每个人的日程都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做作业练习。大家对课堂反馈好就可以了。

我方的观点:需要布置作业,因为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业绩,如果不做作业不进行练习,是没有办法实现这个目的。

最后,我们一起商量讨论出一个方案:把大家需要掌握到的技能点,具体需要通过哪些类型的实践锻炼才能实现,告诉学员们,然后结合学员们的具体工作设计出作业练习,这样既结合大家的工作不耽搁时间,又能实现对技能点掌握。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提出一个显像问题,让学习者联想到特定情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练习环节。

大家回想这个星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件事情可以是与其他人发生的冲突,可以是让自己生气、不愉快的一件事情,可以是推进事情完成时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遇到困难后成功把它化解的经历。

回想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这个想法是属于“主观式思维”,还是“客观式思维”?

5分钟后我们请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A:我们公司会在太原开展会,按正常流程,同事应该提前告诉我展会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实际情况是,同事只是告诉我,这次展会是按照以前展会的准备情况进行准备就好,可是临到展会召开的时候,同事突然又告诉了我许多新的需要进行准备的东西,增加我的很多工作量。我必须要加班完成这些准备工作,这件事情让我特别气愤。

结合到这个思维来看,我认为他提的这个要求是增加了我的工作量。我的思考模式是“主观性的思维模式”。

换一个角度思考,同事会提新的要求,是因为他遇到了突发的状况,这是客观事实。从这个角度思考的时候,我的思维模式就是“客观性的思维模式”。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在刚刚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伙伴很轻松就能够分辨出,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属于“主观式思维”,还是“客观式思维”;有些伙伴则遇到了一些阻碍。

大家可以不用着急,遇到新鲜的知识技能,在没有经过练习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表现。

我们可以带着疑问,一起学习第二个片段。因为第二个片段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对思维模式做出识别,从而推动我们加速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化。


IMG_3085.JPG
(F)第二本书《生活就像练习》。这本书结构清晰,模块易懂,文字风格率直坦诚、易于理解。

(A)它提供了一些伟大传统智慧中最普遍和有效率的练习的精华,同时介绍了最适合提升又合情合理的练习环境。它讲述了如何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整合式哲学来影响我们的身体、思想、精神和较深层的心理。它与日常生活的结合非常密切,实践性很强。

(B)通过实践这本书,我们能够有效化解生活中各种主题的困难。而化解困难的前提之一,便是能够转换思维,容纳更多不同的观点。


(设定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第二个片段。这个片段略微复杂,我们会用大概30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期待大家完成学习后,能够在现场参照“AQAL”模型,对自己的思维模式做一次转换。


现在我们用大约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资料片段,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生活就像练习——肯•威尔伯整合实践之道》

        一分钟模块练习:

        使用快速浏览,可以迅速了解你的理性/情感(“我”)、别人的观点(“我们”)、与较大系统的关联(“它们”)、你在具体问题上可能采取的行动(“它”)。如果你需要做比较次要的决定,可以用1分钟来浏览这些象限。化15秒钟来了解每个象限:“我”、“我们”、“它”、“它们”,看看会有什么想法。练习快速浏览有助于花较少的时间来作出更聪明和睿智的决定。


        你从什么观点出发?

        AQAL是多元统一的图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人,以及我们对同类所做的看似疯狂的事情。使用整合式图谱,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所有人共有的普遍心理结构,以及我们变得与众不同的动力、特征和发展差异。学习AQAL能增强我们接受多种观点、理解别人以及回答下列问题的能力:这个人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他们关注哪个象限-观点?他们在哪个意识层次行事为人?哪条发展路线很强或者很弱?他们出于什么状态?他们是哪种性格类型?我们越理解他人的背景和立足点,就能更好地和他们建立关系,并创造更多的和谐。

        这绝不是说我们必须赞同其他人的观点,在这个多元化的多彩世界里,我们不会总是同意彼此的观点,或通过对话达成良好的共识。然而,尽管我们不能始终达成一致意见,但更全面的理解让我们在表达异议的时候能更加理解对方,并对新颖的方案敞开心灵。在我们更深地理解人们的立足点以后,冲突未必就会消失,但我们可以选择更明智和合适的方式回应我们遇到的冲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读起来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内容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这是因为这本书是用了整整一本书系统讲解了AQAL框架概念,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片段只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AQAL这个框架。

所以大家不用焦虑和担心,我会先跟大家简单全面地讲解一下什么是AQAL框架。

AQAL是一个四象限的框架,作者肯威尔伯用这一个框架体系来解释发生在世界上的所有事情。

首先,他分出了四大象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

个体内在(如思想、感觉、意图和心理状态)——我、

个体外在(如身体和行为)——它、

集体内在(关系、文化、与他人共享的意义)——我们、

集体外在(如环境、社会结构及系统)——它们。

作者认为,很多人际、政治、文化、商业乃至灵性观念上的冲突或误会,都源于忽略了其中一个或多个象限。要感受整合意识,我们能做的第一件也是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去检验四大象限。

同时,这四个象限也对应我们当前意识中的四种视角:我、我们、它和它们。

我们整合式生活练习通常在四大象限中发展,以四大象限的形式存在(这是它整合属性的一个体现),但是,有时某个练习会更强调某个象限。

……

        可能你已注意到,虽然我们一次只考虑一个象限,但它们通常是共同显现的(更准确的说法是“四面显现”,意指在同一时刻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同时显现)。这四个象限从不单独或脱离于其他象限存在。然而,当讨论或考虑它们时,我们倾向于一次讨论一个方面。


结合学习上一个片段时对“主观思维模式”和“客观思维模式”的辨别,运用AQAL框架,我们不仅仅能够快速帮助自己辨别出自己所处的思维模式,还能快速进行思维模式的转换。


具体的步骤是:

0、写下最开始你的想法,你对这件事情的观点、感受是什么。


1、依次从这个四个象限来进行思考。

快速扩展你的意识。花点时间,感觉你的“我”空间,即所有在你内部、让你成为你的东西。再感觉你的“我们”空间,即你和他人的关系。然后感觉你的“它”空间,即你的身体——感觉它的复杂性,包括围绕在这个世界上的你的客观存在的所有能量。最后感觉你的“它们”空间——你所从属或参与的众多系统,你的生活和它们紧密相连。请感觉你的意识是如何扩大到这些重要的各个层面中的。


2、注意你在哪个象限卡住了。

AQAL的理论认为,所有的四个象限——我、我们、它和它们都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然而,多数人都倾向于只关注四个想象当中的一个或两个。例如,他们可能只关注外在的事实,却忽略内在的解释;或者,他们只关注个人经验,却不承认集体或者公共问题。在工作、健康或者亲密关系方面,你更关注哪个象限?你最关注的是我、我们、它还是它们?你探索它和它们时,忘了我和我们么?你探索我时,忘了我们和它么?大多数人往往会优先注意一两个象限,忽略其他象限。尤其是,我们试图通过解释、取消或同化其他几个象限的存在,借以突出我们想强调的一个象限——这根本不是整合式的思维方式!


3、去感受你希望得到的结果或者状态是什么?


4、为了实现这个结果和状态,运用这四大象限,去感受自己应该从哪个象限入手,采取什么行动?



(预防异议)听到现在,有伙伴可能开始觉得,这些内容听起来玄而又玄的,真的会有效果吗?它的道理是什么?我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如果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就不想做。

针对这些顾虑,我会建议有这些想法的伙伴,自己买一本原书从头到尾完整阅读。作者在书中做了细致的理论阐述与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关注重点在「实践练习书中的方法步骤」。


如果大家心里无法跨越这个困扰,就可以想想你的手机,你真的理解手机是如何运作的吗?为什么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听歌看视频?我们不需要理解这些功能背后的原理,只要会使用就可以,只要能用手机改善生活品质就可以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现场演练环节。

【A2】(请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我提出来的行动步骤,反思类似情况更好的做法是什么)

在进行上一个片段练习的时候,大家都回想了这个星期发生的事情,并且去识别了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属于主观思维模式,还是客观思维模式。


为了让我们的练习卓有成效,我邀请大家,针对刚刚的练习,再做一个A2练习。A2练习的意思是說,我要把刚刚学到的新方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实践运用。

按照AQAL框架的步骤,

具体要写些什么,怎么写呢,步骤在这里:

1、选择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可以是你刚刚回想起来的事情,也许下个星期它还会发生一次。

这个场景也可以是一个新的事情,它是一件你想克服还没有克服的一个难题,也许是你想改善却不知道如何改善的一段人际关系。

2、按照AQAL的四象限模型,写出自己在每一个象限里问题的回答。

3、回答问题:我希望这个事情发展结果是什么样子,我如果用转换后的思维进行处理,那么我的做法是什么?

写完之后,我们根据时间情况请2~3位伙伴分享一下。


既然有小伙伴把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重复小伙伴的实际困难),我们就直接在现场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练习,运用今天对AQAL框架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

学习者D:你分析的一直是在上半两个象限,没有进入到下半两个象限

学习者E:你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分析,你没有从对方的角度

学习者F

下面我们一起套用这AQAL四个象限,对这个困难进行解决:

个人内在:学习者C的观点是我认为我的老板不是站在中立的立场跟我交流,他对我有偏见

个人外在:学习者C的行为是我听不进去他对我说的话

集体内在:学习者C和他的老板之间关系是紧张、充满冲突的。

集体外在:学习者C的直接领导是老板娘,不是老板;老板与老板娘之间进行沟通,然后老板娘与学习者C之间进行沟通,老板与学习者C之间不会进行直接交流沟通,这样就会出现误会。

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发现学习者C,这个困难对他产生的主要困难点是在个人内在这个象限,同时他忽略了集体内在、集体外在这两个象限。他一直认为自己看的是事实的真相,老板就是专门针对他

学习者C听完大家的讨论之后,发现可以从个人外在这个象限进行突破:我需要调整在和老板相处时我的态度,这样就能减少误会产生的可能性。






Part 10:收尾环节(1分钟)

感谢大家对今天学习的参与。今天片段中分享的概念和方法模型,是关于“思维转换”的。大家可以通过AQAL的四象限,对自己、对他人、对实际状况进行梳理,从而做出判断和决定,并采取行动。

书中的话送给大家,在我们更深地理解人们的立足点以后,冲突未必就会消失,但我们可以选择更明智和合适的方式回应我们遇到的冲突。

改变带来新生活,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天天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