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阿枫,今天是带着我怀中5个月的宝宝来学习的,我是一名准二胎妈妈,也是一名热爱拆书的拆书帮福州分舵会员。我爱学习爱阅读并热衷于个人成长,所以比较经常阅读和拆解与个人成长有关的书籍,例如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类书籍。又因为妈妈的身份,我希望家庭幸福孩子快乐,所以近期经常阅读和拆解亲子类的书,例如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我爱旅行爱摄影,我认为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走到哪里旅行就会拍下生动的照片和视频。今天很高兴认识大家!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在学校或幼儿园门口,甚至包括家门口,父母每天不得不面对道别和分离。有的父母趁孩子睡觉或看电视时偷偷溜走。溜走的初衷是不想让孩子难过,但说到底这是一种“极力逃避”的态度,而且一旦孩子发现父母离开了,就很容易陷入“情绪失控”。
有的父母误认为孩子在道别时表达悲伤是情绪失控的表现。与父母分离,孩子怎么可能不难过呢!正确的做法是,给予一定安抚后,对孩子说再见,同时信任老师和或看护者接手孩子后会继续好好安慰他。
父母不得不面对每天在校门口或家门口与与孩子告别这件事,有的父母认为要在孩子睡觉或者看电视的情况下偷偷离开,到实际上当孩子发现父母离开时会更容易情绪失控,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在告别时悲伤的反应是情绪失控,实际上是孩子与父母分离正常的悲伤反应。
书中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离开之前给予孩子一定抚慰,当着孩子的面与他道别,并且相信信任接手孩子的人会在自己离开好安抚好孩子。
A1
有一天早晨,我到出门上班时间了孩子还没起床,基于每次我上班出门她都要大哭一场,我就没有去叫她,也没告知她妈妈要出门上班去了,我就离开,我没有见到她的哭泣以为悲伤就没有发生,实际上没见到并不代表没有发生,晚上回来她似乎不是很开心,奶奶说,她醒来之后大哭一直要找妈妈,奶奶和她说妈妈上班去了,她不相信,每个房间都找过去,都没发现妈妈的踪迹,奶奶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把安抚下来。我听完内心也是非常愧疚。
A2
每一个工作日出门上班离开家的时候,我都会按照以下三步骤操作:
第一步,我会告诉孩子妈妈要出门上班去了,来和妈妈告别下吧;
第二步,我会和孩子拥抱一下亲吻一下鼻子碰鼻子一下;
第三步,我走出门口与孩子挥手吻别一下,和奶奶说再见,然后关上门离开。
最初几次孩子在我离开时孩子还是有哭泣,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可那几次之后到今天为止,她都没有哭过,现在上班出门之前她自己会提出抱一下爱一下亲一下,仪式完成之后,她会愉快得和我挥手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