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根据沟通情景,选择应用4个要诀去克服有效倾听的障碍。【事件场景】某段时间里你遇到了许多棘手的事情,你的压力很大,一天晚上,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在吃晚饭时,你的家人(父母、另一半、孩子)向你诉说着一件对他(她)影响很大的事。【提问】请问这时你是如何倾听的呢?效果好吗?你觉得还有其它更好的倾听方法吗?【影响】在需要我们用心无旁骛的方式去倾听时,而我们却使用了诸如:表面上在听,心里却想着我们自己所关心的或我们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或是在没完全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之前,就给出了我们的建议、批评等;或是只对说话者信息的表面内容作出回应,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情绪信息等倾听方法的话,就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解决】《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告诉我,有效沟通的障碍是什么,以及克服有效倾听障碍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使用了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从对方的话中,收寻到重要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把倾听做得更棒了!
A1: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量表自测】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做个小测试。它会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的倾听状况如何。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非常符合,6表示很不符合。最后核算一下总分
1 | 我只倾听我感兴趣的部分,不倾听其它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2 | 我会将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 1 | 2 | 3 | 4 | 5 | 6 |
3 | 我表面做出专注倾听的样子,其实在想其它的事。 | 1 | 2 | 3 | 4 | 5 | 6 |
4 | 当听到与我不同的想法、意见时,我会立即反击。 | 1 | 2 | 3 | 4 | 5 | 6 |
5 | 我只关注说话者所阐述的表面的信息,不关注对方情绪方面的信息。 | 1 | 2 | 3 | 4 | 5 | 6 |
总分 |
I: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测试结果的解释】
有超过25分的小伙伴吗?请举一下手。有低于15分的小伙伴吗?请举一下手。我看大部分都是在15分到25分。25分以上,说明你今天来,是你正确的选择!15分以下的,我要拜你为师,你已经是倾听的高手了;15-25分,你已经在使用倾听技巧了,但还不够娴熟;不管结果如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惊喜。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克服倾听的障碍,提升倾听度呢?请阅读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片段】P260-P261 应对有效倾听的挑战
读到此处你可能会觉得要做到良好的倾听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幸运的是,如果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技巧,你也可以把倾听做得很棒。以下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少说话 季蒂昂的芝诺( Zeno of citius,古希腊哲学家,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编者)说得最简洁:“我们生来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如果你的目的是要了解说话者的意思,那么你就要避免自私地抢夺说话者的舞台或一味地转换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当然,少说话并不表示你应该保持绝对的沉默。给出反馈是你澄清理解和获取新信息的重要方式,问题是我们大部分的人在真正需要倾听别人的时候仍然说了太多的话。在很多的文化中,其实都认为倾听和说话是具有相等价值的。( Carbaugh1999)
想一想 用“发言棒”决定说话和倾听****************************************************************************************************
运用“发言棒”,可以探究少说多听的好处。这个练习是基于美国原住民的“议会”传统而来的:首先,人们聚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并指定某个特定的物体作为发言棒(事实上,几乎任何一件能被拿在手里的物体都可以)。然后,参与者开始绕着圈传递发言棒。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言,但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当他(或她)手持发言棒的时候
2.他(或她)握着这个棒子多久,就可以发言多久
3.圈子里的其他人都不能插嘴或打岔
当一个成员结束发言后,他要把发言棒传给左手边的人。此后,他必须保持沉默、倾听别人发言,直到发言棒轮流传递了一圈再次回到他的手中,才可以再次发言。
确保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然后讨论这一次的体验与平时普通的倾听方法有何不同。最后决定该方法有哪些可取的部分是能够被引入日常对话中的。
你可以访问 Cengage brain . com网站,进入《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书的“言语交际课程学习伙伴”来完成这个部分的练习。如有需要,请将你的回答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你的讲师。
*************************************************************************************************
摆脱注意力分散 有一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刺激来自于外在环境,包括电话铃声、收音机和电视机、朋友的随时造访,等等;还有一些来自于内在的心理因素,包括心思被其他事情所占据、肚子饿,等等。所以当你面对重要的信息时,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会让你分心的内在和外在的干扰是很有必要的。这可能意味着关掉电视,关闭手机,换到安静的房间以使你不受电脑诱惑,不必牵挂桌上尝成的工作,不再眷恋柜子上的食物等。
不要过早评断 很多人都知道在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之前不要过早下评断的道理。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却还是很容易会犯这样的错误。例如,武断地批评别人,还没听完别人的话就先做评价等。当你不赞同别人的说法或是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反击回去的确是一个强有力的方式,但是当别人对你提出一些真诚的忠告时,试着去了解这些忠告与事实其实对你更有利。再者,即使没有任何批评和歧义,我们也倾向于根据第一印象去评估别人,作出完全不合理的仓促评断。综合以上负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那就是第一步先倾听,确定你真正了解所有的意思之后,再去评论。
寻找关键意思 我们很容易对一个夸夸其谈的说话者失去耐心,因为我们似乎抓不到他说话的重点,或者说他可能根本就没有重点。无论如何大部分人说话还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因此,你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思考速度比对方的说话速度更快的能力,这样或许你就可以从听到的一大堆言词中摘录出核心的意思。如果你不能指出说话者想要传达的意思,你可以用一些不会得罪对方的问话、解释等反应技巧来澄清。接下来我们就要说明这个观点。
【Why】: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能很好地倾听,造成倾听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每天被
太多的外在信息所轰炸,再加上自己的个人问题(表达欲、自我中心、内在因素、防卫
先入为主......)、飞快的思想等,造成无法专注。
【How】:
那怎么克服这些障碍呢?刚才大家看到的拆页中给出了我们克服有效倾听障碍的具体作
法。【提问、互动】拆页中一共给出了几种做法呢?——对,我们称之为--克服有效倾
听障碍的4个要诀,即:
1.少说话——a 控制表达欲;b 避免自我中心;
2.除干扰——a 外在环境; b 内在因素;
3.不早评——a 避免进入防卫;b 避免先入为主
4.抓中心——a 利用思考速度;b 利用询问、释义。
【适用边界】
在需要从别人的话中收寻注重的信息时使用。【提问、互动】那么,这4个要诀有先后
顺序吗?———必须4项 都用吗?———对,没有前后顺序,4项不一定都用,要根据
当时情景来选择是否有必要使用。
【举例】:
跟大家分享我的一次教练约谈的做法。首先我选定了一个安静、隐私的地点(使用了
2.除干扰--环境),然后,在约谈当天我提前到达约谈地点,上好侧所,做备好茶水,
本子、笔,将手机调成静音,做了几分钟呼吸冥想(使用了2.除干扰--内在因素)。
在教练期间,有很多次,我很想要提供建议,但是我忍住了(使用1.少说话)。随着被
教练者的讲述,我发现本次教练的目标不是她最初所说的目标,于是我就通过提问及释
义的方法来确认,直到帮助她理清楚本次教练的目标(使用了3.不早评及4.抓中心)。
结果非常好,达成了被教练者所设定的目标。我的感受就是每个人都有资源和能力解决
自己的问题,有时他们往往只是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反映而已,而不需要建议或评
价。如果我们这么做了,好心反而得不到好报,还会破坏人际关系。
A3: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现场演练】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样的一个场景;你的一位好友,一直努力工作、存钱,就想在上海买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所。但是,房价越涨越高,他的愿望变得越来越飘渺了。他也变得越来越沮丧了。在一次聚会上,他又开始向你抱怨房价不合理了。实际上你的观点是:如果没有购买能力,就没有必要一定要买房,租房也一样可以满足居住需的求。好处可能更多,比如;地点更方便,空间更大,没有还贷压力,生活质量更好等。能想象出来这个场景吗?
好,接下来就请大家按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个人扮演你的朋友,他向你抱怨,你来倾听。过程中你要选择应用4个要诀来帮助你做有效地倾听,并用你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语言及非语言的回应。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之后,我会请1组小伙伴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好了,时间到了。那么,哪组的小伙伴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请1组表演)
A2: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布置任务--找人分享】
请在1-2天内找机会跟别人聊聊,需要专心倾听却无法做到的原因有哪些,并给出怎样做更好的建议。想想可以分享哪些要点,分享的要点越多,你的倾听能力就会提高的越多,教学相长。请把你计划的关键词写在便签上:具体的时间、地点、人、分享的内容等。写好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计划与大家分享?请1-2人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Jessica:本周五,我有一个面对家长的拆书活动。正好还没有定下来主题,我想针对“有效倾听孩子的心声”,把今天学到的有效地克服倾听障碍的方法,分享给家长。让家长能在孩子面前少说话,专注地去倾听孩子;不去用自己的想法揣测孩子;尝试着去听、去问孩子的感受及心声。
【结语】今天我们学了克服倾听障碍的4个要诀 --“扫除不抓”,成为倾听高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