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针对事情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反思矫正假设。【图书介绍】【F】《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是成甲。罗辑思维“得到”APP音频节目《成甲说书》的主讲人,入选了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曾多次受邀在清华MBA、第九学院、多角度沙龙、等机构团队进行演讲,做关于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分享。
【A】《成甲说书》这本书在2017年1月份预售以来,20天内销量3万册,是知识管理领域的畅销书。 市面上大多的知识管理书籍大多从知识的生产路径的维度,来讲解知识的搜集、存储、应用、创新。而这本书更多地是从知识对人的作用角度来寻找“普世智慧”、“临界知识”,让学习者理解知识的本质是改变行动,掌握临界知识,建立认知优势。
【B1】 通过作者所讲的理论、方法、工具,可以学会不仅能解释问题,还能进而能预测问题,从底层规律来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B2】而“反思”作为学习能力中重要的一环,往往被我们忽视,这本书中作者从学习的本质出发,将反思的重要性、与总结的区别、如何进行反思训练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相信大家会刷新自己对反思的认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对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肌肉男,那么就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力量训练,与此类似,如果想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对假设进行校正。
从应用的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这个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的深刻内涵。“总结“”更多的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这么说,反思是总结一个升华,是更深层次的总结,那么作者在短文中也提到了反思的做事顺序:先观察结果,然后研究原先假设吗,在分析之后我们再反思校正假设。这样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
【案例】
我是在政府机关部门做人才工作的,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扶持等。上级很多部门会来我们单位进行考察调研,每一次这种接待工作对方都会让我们提供一个调研报告。每个单位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些部门想了解你的人才引进情况、遇到的困难等等;有些部门想了解你的人才团队的建设等等。我们以前的做法就是每来一个团队,针对他们的调研,我们就写一个报告。
观察结果:出现的结果,每次都焦头烂额。每次都要整理数据、收集信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我们的原先假设是:来一个部门我们就写一份报告就好了。
反思和校正假设:我的反思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些部门牵着鼻子走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在这个事情前面呢?如果我们能够写一份很全面的总结报告,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部门想了解的人才方面的报告:比如人才总体的数量、结构层次、年龄层次、引进人才方面的困难、政策扶持方面的情况等等,如果我们把它写得很全,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不管来什么样的部门,他有什么想了解的侧重点,我们都能从这份材料里面来截取。这样不断地去更新这份材料中的数据,无论来什么部门,我们都不用再被牵着鼻子走。
【预防异议】大家可能会觉得,反思也太麻烦了吧?来了一个事情就做呗,还搞得那么复杂,还要往回推,还要去想出现的各种情况。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越不想去浪费精力去做这很重要的一步,那么以后再遇到相关的情况的时候就越容易陷入焦虑和恶性循环。其实我们想要做到的是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还有遇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好反思的行为,我想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无论是沟通能力、理解问题能力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大家设想一下,今天是星期一,你刚刚到了办公室后,你的领导突然来找你沟通一件事。你是负责单位各项活动的同志,上周你们刚刚搞了一个团队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领导说:“小赵,上周我们搞的素质拓展好像大家参与的热情不高,人数也不多,也没达到我们之前的目的。”如果你是小赵,你如何运用我们今天的片段内容来对这项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反思?
@为盼:观察结果:参与人数不多、参与热情不高。
研究原先假设:1.原来的假设是以为大家都会很喜欢户外活动,但事实上可能大家对户外活动并不是很感兴趣,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可能有水上的活动、晒到太阳之类的;2.天气原因,公司女生比较多,怕晒黑,之前以为天气很好,大家肯定愿意参加,就没有考虑到女生怕晒的问题;3时间的问题,原先以为是周末大家都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其实大家可能在周末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处理;4.奖励机制可能不够;5.也许活动强度太高,有一些体力上的压力。
反思矫正假设:1.我们应该提前做一些调查,有五项活动,大家喜欢哪一些可以勾选,看看大多数人喜欢哪些项目;2.天气问题我们可以提前做好两个方案,一个室内一个室外;3.时间上可以去摸底调查,到底大家希望是哪一天去活动;4.活动奖励也要设计一下;5.活动强度也做好筛选和调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反思。
@拆书家:感谢为盼,大家也看到了他的反思很全面,从五个方面去研究。研究了原来的假设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反思了以后要如何去矫正。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够掌握反思的方法: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再反思校正假设,进而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