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你的知识的书。在这飞速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里,个人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个人竞争力。而个人竞争力的源泉则是个人知识力:个人知识的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的能力。每个人都离不开个人知识力的培养和塑造。对于各类机构而言,提升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力也是组织效率提升、竞争力升级的基础工作。 本书通过案例、问答等生动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系统打造个人知识力的理念、方法、工具与技巧,使读者能够掌握提升个人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流程和路径,是一本贡献给知识工作者的佳作。
今天的分组是两个人一组,阿枫和丫丫一个组,晓庆和钱丹一个组。
我是这样理解这个片段的: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学习,做完事情之后的总结、提炼、提升是最大和最好的学习机会。如何进行总结需要你不断思考,在做不同事情的过程中寻找相似性,找到需要学习的“点”,制定出自己事后学习的模板,这样有意识地按照模板去总结和提炼,进而提高。
可以拆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在做不同事情的过程中寻找相似性
第二步:找到需要学习的点
第三步:制定出学习的模板
第四步:根据模板去总结和提炼
我在工作中以前也有做一些总结和提炼,比如我做的系列课程开发项目,对应以上的步骤
第一步:当我做完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会把做事的流程梳理出来。第二次再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会去看是不是有共同点
第二步:在总结过程中,会发现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发现去年最需要提升的是课程设计,所以就会在课程设计方面学习。
第三步:制定学习计划,比如自己要看多少本书,等等
第四步:在做完项目之后,进行总结,提炼出做得好的几个方面,做得不够的方面。然后去优化之前梳理出来的流程。
A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工作后做总结的习惯?
或者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身边的哪些人,他们有做总结、记录和分享的习惯?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老师,他就经常会把他做过的项目,项目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因素写成文章跟大家分享。
请一些同学分享:
学习者1:平时工作团队有复盘,会做一些总结
学习者2:常用的项目会做总结,小事情不会做总结
学习者3:看书会做一些整理
A2: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以上的分享,对大家有怎样的启发?是不是有朋友想回去之后对最近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和提炼?
我在3月份做了一场校长培训,通过校长培训的总结之后,感觉自己对于这个课程设计的认识加深了,进行工作总结对提升自己的水平很有帮助。
请大家写下应用所学的规划。
如果有时间,请一位同学分享:
学习者1:把项目写成简报交给处长
学习者2:复习RIA拆书法,建一个文件夹做记录
学习者3:提炼工作中培训带班值得总结的点,写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