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你是否也觉得无情的压力正在碾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你是否经常感到疲惫异常却又没有发挥所能?
你是否发现自己只擅长做琐碎小事?
你是否感到自己总是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时间总是被别人的安排打乱?
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在奔波,却总是到不了任何地方?
对于那些想要重新掌控自己的健康、幸福与快乐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世上从来就没有人会洗租赁的车!这是禀赋效应在作祟,也就是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在一项证实禀赋效应作用力的研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及其同事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并只给第一组每人发放了一个咖啡杯。然后问第一组人,这个咖啡杯他们想要卖多少钱。问第二组人,他们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个杯子。结果,“拥有”杯子的人表示低于5.25美元不卖,而没有杯子的人只愿花2.25~2.75美元来买这个杯子。换句话说,仅仅是因为拥有的缘故,就让这些杯子的主人们高估了杯子的价值,并且更加不愿舍弃它们。
这里有一个有用的小窍门: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
不要问:“这件物品我估值多少?”而是问:“如果手头没有,我愿意花多少钱来得到它?”对于机会和义务,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不要问:“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是要问:“ 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它?” 同样,我们也可以问:“ 如果我不是已经参与了这个项目,我愿意费多大的劲儿来参与其中?”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掌握克服禀赋效应的方法,能够正确评估该放弃的东西/机会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图书介绍:
F:这本《精要主义》的作者是有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科维”之称的麦基沃恩。他在本书中介绍了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转化为一种系统化的程序,助你摆脱无意义的多数,专注有意义的少数,成就有意义、有目的的人生。
A:荣获800-CEO-READ商业书籍大奖,《华尔街日报》畅销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B: 你是否也觉得无情的压力正在碾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你是否经常感到疲惫异常却又没有发挥所能?
你是否发现自己只擅长做琐碎小事?
你是否感到自己总是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时间总是被别人的安排打乱?
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在奔波,却总是到不了任何地方?
对于那些想要重新掌控自己的健康、幸福与快乐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今天给大家介绍怎样克服禀赋效应。
首先说,什么是禀赋效应呢?大家在原文片段中能找到答案吗?禀赋效应: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时,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片段里面给的例子很清晰的说明了这个概念。两组被试,一组人只是因为拥有杯子就会估高杯子的价值;而另外一组人没有杯子他们就会把杯子的价格估低。这就是禀赋效应了。
给大家举个我的例子,我最近要处理掉我儿子小时候用的童车。于是我就跑去“转转”发布广告。这车是我几年前从美国花了4000多人民币海淘回来的。我想着至少得1500才肯转手。结果,等了很久都没人理睬我,偶尔有人留言也是问我600能成交吗。很显然,因为我拥有这个童车我就认为他的价值是1500,但有意向买我这个二手童车的人却认为它的价值是600。这就是典型的禀赋效应。
片段给出了关于克服禀赋效应的方法。
1. 如果是要买卖物品,就“不要问物品的估值” 而是“问如果手头没有,我愿意花多少钱买”
2. 如果是对于机会,就“不要问,如果我错过了机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要问”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他“
也就是说问自己: 如果我没有X,我愿意花多少精力或者钱去获得X
那么我怎样应用这个客服禀赋效应的方法到我卖童车的事情上呢? 改变提问的方式,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 激活应用场景) | 提问 |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一旦你想要放弃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显得更加有价值?比如,一本闲置在书架上多年未翻的书,一个仍未开封的厨房用具,或者一件从GAP那里买的但从未穿过的运动衫。不管它们是否对你有用或者让你高兴过,它们属于你这个事实,都会让你觉得它们比不属于你的时候更有价值。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分享给大家你的那个”一旦想放弃就会让你觉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 |
实录 | 桃子:一直在教育行业里工做。最近想换行业。可是又认为教育行业所积累的经验很有价值,不愿意放弃。 德柱:做了很久的程序员。最近想换到产品经理。可是又认为Code的经验很有价值,不愿放弃。 | ||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2 - 规划行动步骤) | 提问 | 因为拥有,所以认为东西的价值更高而不愿意轻易放弃。刚才我们找到了我们各自不愿意轻易放弃的东西。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如何运用今天我们拆页片段介绍的”克服禀赋效应“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正确评估该放弃的那个东西以作出正确的决策呢? | |
实录 | 建斌:超市结账时候给的20块钱的券,可以用38元兑换原价58元的葡萄酒。总是很纠结是否要真的去兑换这个券去买葡萄酒。不兑换就觉得亏。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转换提问方式:如果我没有20块钱的优惠劵,我是否愿意花38块钱去买这个葡萄酒?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我以后再也不会被这个优惠券所烦恼。 超哥:最近在考虑是否留在北京。他假设自己没有在北京,问自己愿意花多少代价留在北京。结果他发现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原来留在北京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他以前一直嘀咕了留在北京的客观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