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遇到老朋友和新伙伴们。大家认识古典老师吗?据说很帅,写的书也不错。今天我要拆解的这本书就是古典老师写的《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
F_《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融合了心理学和职业规划知识的书。作者古典是一名建筑专业酷爱摇滚教英语的心理学生涯规划师,也是新精英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
A_相较于其他类似的书来说,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大篇空洞理论、更通俗易懂,作者分析了身边当代青年的心理状态,用幽默的口才,把心理学讲得深入浅出、绘声绘色,一些插画也很有趣,让人看了之后感觉离自己很近,也容易做到。
B_这本书的题目——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会见听到这样一些话:比如,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努力就会成功、有钱就会快乐,这些话貌似很有道理!但是有些是凭经验、有些是道听途说,有些是固定的心智模式作怪,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思维里的墙,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本书帮助我们从思维上突破定势,改变心智模式;从行动上去尝试改变,从而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原来你还可以这样活!比如我一直以为我语文学得不好,但是半年前居然开了公众号,也写了二十多篇,朋友们反馈也还不错。
你准备好尝试你的掌控者的模式了吗?愿不愿意花三分钟时间试试看,体验一下这种感觉,请遵循下列步骤:
你刚才那个故事的新版本是什么?
.如果你能够负责,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请注意,你现在尝试掌控者游戏,所以你能够掌控一切)
.别人会怎么挑战你的说法,帮你找到借口?
.你会怎么反驳他们,其实这也是我可以掌控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在面对挫折时,能通过内心对话三步骤,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找到的反驳,转变为主动掌控的心态,并找到尝试新的可能性,远离抱怨和自怜。
今天的拆书主题是“掌控者心智模式”,相对的是“受害者心智模式”,具体是指什么呢?
【反例】我去年带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三个项目全军覆没,领导批评我们,我当时很不服,认为学校连仪器设备都没有、评委也不熟悉、比赛本来有输有赢,这些都不是我能决定的,所以很气馁,也不想参加下次比赛了。
其实我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模式,即:面对挫折和困难,往往会下意识地找寻客观和他人的因素,自己是无辜的,这样看起来理直气壮心安理得一些。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习惯用受害者模式,看起来心安,但同时会失去动力去尝试新的可能,只剩下了抱怨和自怜。
片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启用掌控者心智模式,通过内心对话三步骤,可以转变心态,同时找到新的机会去尝试。
按照书中的建议,我会开展这样的内心对话:
1.下次比赛,很多事情是我可以掌控的。
2.设想别人可能会这样说:
.你又不是领导!
.仪器设备那么贵,是说买就能买的么?
.学生基础太差了,哪里比得过人家示范类名校!
.小心评委有黑幕哦!
3.设想我的反驳:
.我不是领导、但是我可以找领导沟通,影响他做决策啊!
.只要理由充分,仪器采购可以申请特事特批
.可以带学生去其他院校取经、组织模拟比赛等。
通过这样的设想对话,我觉得这个事情好像也不是没有转机,下次也是有机会做得更好。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听了我的故事,那请小伙伴们回顾一下,在过去一段时间,当你遭遇项目未完成、客户未签单、减肥未成功等这样一些糟糕的结果时,你给自己找了哪些客观原因呢?
请大家简要说出当时具体的情景,重点你是如何说或者想的?结果如何?请在小组内分享,每人1分钟。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分享给大家。
【学习者分享】我在公司负责招聘工作,上个月,却只招到5个人,以往每个月平均能招到10个人左右。领导开会说:你们武汉区27个人怎么在做工作,别的区从来都没有这样子!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1.你们的要求那么高,又要学历又要经验,2.都到年底了,谁会轻易换工作;3.看看招聘部8个人,还没我招的多;4.也没人给我们指点一下。很烦,这些不是我的问题。
【A1+】反思加工
试想一下,如果历史重演一次,你如何用掌控者模式教我们的三步法,去转变负面心态,你会怎么做?能找到新的机会吗?
【学习者分享】再发生同样的事情,我愿意更多地从自身去找一些原因,招聘是我的工作,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也应该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就前面讲的这些客观原因,我也是有一些反驳:招人的标准高,也不是针对我一个人,要求高,招到的人素质也就高些,是利于公司发展的;招聘淡季也不能停止不招人了,还是要求探索多途径;即使没人来主动指点我,我可以自己去问同事、学习他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