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所属活动: 北京翰林分舵内部升级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都是“应该”惹的祸 学习目标: 把旧有对事物应该怎样的思维方式转换到积极如果就更好思维方式。

开场: 大家好,我是杨佩佩,我是个素食家,最大的爱好就是拆书,最喜欢做的是参加拆书帮线下活动,我今天拆解的主题是“都是“应该”惹的祸”大家今天将学到把旧有对事物应该怎样的思维方式,转换到积极如果就更好思维方式的方法,让我们远离应该规则给自我的设限,让我们能够与家人朋友相处更愉悦的方法。我今天拆解的书籍来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F:
这本作者是戴维伯恩斯,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也是认知疗法的重要发展者之一,他是著名的心理学家
A:
这是一本被誉为20世纪后30年出版最伟大的书之一,它是心理学书籍销量的NO1,在全球畅销500万册,被翻译成20多国文字出版,是美国加拿大国家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科医师最长给患者开药单的一本书籍。

B:
如果你因为都市快节奏生活而感到焦躁不安,你因事物不完美而陷入自责,你是否偶尔对事物兴趣索然,情绪低落,如果你有任何情绪上的困扰,推荐你阅读这本书,这本书提供了22个简单有效的原则技巧,帮助我们克服消极不良情绪,让我们的心灵天空清新明朗。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时你懊恼的情绪可能是自找的,这是因为你给个人关系设定了不切实际的规则,所以最终总会失望。苏之所以失望,主要原因就在于她认为约翰必须爱他,因为她的规则是“我是个善良、忠诚的妻子,我应该得到爱”。

 

正是由于这种天真的设想,苏总觉得她的婚姻摇摇欲坠,只要约翰对他不够体贴关爱,她就认为这足以证明自己做的还不够。然后,为了不失去自尊心,她不得不战斗到底,不断地逼着约翰关心尊重自己、越想和他亲近,就越受伤,感觉就像缓缓坠入冰窖一般。怪不得她会把约翰控制得死死的,怪不得她只要觉得约翰不关心她就立即发飙。可是,约翰是否意识到妻子的生活危机重重呢?

 

苏这种所谓“爱”的规则不仅会招来约翰的强烈不满,而且从长期来看它还会适得其反。虽然从短期来看,苏实处这些手段的确可以让约翰给她一些她迫切需要的关爱。毕竟,她可以用发火来威胁约翰,用性冷淡来惩罚他;还可以唤醒他的内疚感,随意摆布他。

 

但是,苏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她得到的--她得到的爱不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约翰会觉得妻子在设圈套控制他,他疲于应付。他心中的不满累计到一定限度总会爆发。等他不再买她的帐,不再屈服于她的命令时,他就会一心想自由了,所以他迟早会爆发。这种所谓的爱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无一例外!

 

如果你和别人之间也有这种高压专制的恶性循环关系,你最好重写规则,如果你的态度能够现实一点,你就能摆脱失望情绪。改变自己总比改变世界要容易得多。因此,苏决定重写“爱”的规则,她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如果我用积极的方式对待约翰,他的反应一般也会充满爱。就算他没有这样反应,我仍然可以自尊自爱,好好生活。”这种期望方式就现实多了,她的情绪和自尊也不用再受丈夫的支配了。

 

可是,有些规则虽然会让你陷入人际交往困境,但它们看起来却没什么害处。相反,他们往往好像还很高尚很人道似的。我最近治疗过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女子,他的见解是:“婚姻应该是等价交换,对方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对待对方。”他还将这一规则扩展到所有人际关系——“如果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回报。”

那么,这种规则错在何处?诚然,它听起来非常“合理公平”,而且它来源于“黄金法则”。但他的错误在于:由于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在人际关系(包括婚姻)中,别人很少会自然而然地回报的付出。这一点无可否认。“回报”这种概念是短暂的,它在本质上并不可靠,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还只能在大体上实现。这需要双方相互认可、相互沟通、相互妥协、共同进步。双方必须协商,付出许多艰辛。

 

如果你的“应该”或“不应该”规则总是让自己的希望屡次落空,备受打击,那么请用更现实的方法来重写它。下面表格中提供一些示例,你可以参照着重写。你会注意到,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替换一个词--“应该”换成“如果······则会更好”。

 

 

重写“应该”规则

自寻烦恼的“应该”规则

改写版本

1.如果我对别人好,别人应该心存感激。

1.如果别人心存感激当然更好,可这不现实。他们一般会知道感恩,不过有时也可能不会。

2.陌生人应该对我礼貌。

2.如果我改变行为方式,不再像别人欠我钱似的,大多数陌生人还实惠对我很有礼貌的,不过有时有些混蛋的确很惹人烦,但我为什么要心烦呢?生命本短暂,浪费时间想这些破事不值得。

3.如果我对别人付出,就应该有回报。

3.这很荒谬。我不能事事称心如意,这一点谁都不能保证。我不完美,我也没必要完美。

4.如果别人待我不公,我应该生气。我有权生气,这样才像个人样。

4.所有人都有权生气,无论他们是否收到不公平对待。可真正问题在于生气对我有好处吗?我喜欢生气吗?生气对我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5.我对别人这么好,他们也应该回报。

无稽之谈。没有人必须按我的规则行事,为什么我总要强求别人呢?一般来说,我如何对别人,别人还是以同样的方式对我。但事无绝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如何来帮助自己跨过“我对他好,他就应该对我好”的应该陷阱呢,这个片段给了我们一个方法,重新书写规则,将你一直坚信的“如果我怎样怎样,别人就应该怎样怎样”改写为“我怎样怎样,如果别人也这样会更好,如果没有,我也可以理解,因为……”,这里的因为后面可以是针对不同的情况时,你的理性积极的回应,就像图表中所示的参考。

我自己就曾经陷入在这样的“应该”陷阱中,深受情绪的折磨。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对她非常好,基本她的邀约,我都第一时间答应,她遇到了什么事情,我都很担心,可是我发现,我约她时,她总是很晚才回复,我找她倾诉苦恼,她也是爱理不理的,这让我非常难过,我对她那么好,她怎么能这样对我呢?这件事一直是一个刺梗在心里,通过这个片段我知道,我该转变我的规则了,我对自己说,“我对她好,跟她做朋友,如果她也能对我好,那就更好;如果没有,我也可以理解,没有人必须按我的规则行事,为什么我总要强求别人呢?一般来说,我如何对别人,别人还是以同样的方式对我。但事无绝对。”如果我没有改写我的规则,这件事我可能一直过不去,想起来就会觉得痛心。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可是实践起来有点难,我有情绪的时候很难察觉,其实这一点都不难,你爱自己,你就会很关注自己的感受,当你发现了问题,你就问问自己是不是陷入了这个“应该”的圈套里,然后马上给自己重写规则,久而久之它就变成了你的规则,烦恼远离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分步催化一,通过提问,催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最近这么忙,一直加班,老公(老婆)应该会对我更好一些吧;她上次约我去逛街我都去了,这次我约她,她应该答应我;这次的相亲对象,今天早上是我先问的早安,明天他应该先跟我问好才行;为了这次拆书我准备了好久,我应该能够通过;为了这个方案我加了好几天的班,老板应该好好奖励我们。

亲爱的小伙伴们,在这些场景中,你会遇到哪种呢,还是遇到过几种?

 

学习者反馈:我现在与别人合租,我建议合租者如果用我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或物归原位,那有几次室友用我的东西后我就找不到,或者弄乱地方也不收拾,让我很不舒服,因为我做到但室友没用做。

 

分步催化二

学习者在这个场景中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停下来,告诉自己,在我们今天的拆书中我们学习到了,要重写“规则”,避免掉到“应该”的陷阱中。请将你的场景和重写规则的应该用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反馈: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如果特别介意他用完东西没用放回原位,那我再提前就应该跟对方说清楚,这样我有心理预期后我就不会有应该觉得对方该怎么做,这样不会自寻烦恼。

 

总结:

我们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我给大家做个总结,我今天拆解了改掉应该规则的方法,把应该改成如果更好,让我们不在自我设限,远离“应该”怪圈的烦恼,让我们能够与家人朋友相处更愉悦,让我们心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