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杨佩佩,我的三个标签一个是素食者,一个是改变近期关闭了朋友圈,辞了职,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一个标签我是个性格内敛的人。今天我将为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于《习惯的力量》,大家将学到如何改变坏习惯的方法,让生活工作更高效。
F:
《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这本书在即使没读过想必也听说过,在中外都非常畅销,它是亚马逊《纽约时报》等众多年度榜单的畅销书。本书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A:
这本书的优势是书中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与其他只是理论阐述的书籍相比,这本书语言生动形象,方法也实用易于操作。
B:
如果你有诸多习惯困扰,明知道不该刷朋友圈,明知道不能熬夜,明知道不该暴饮暴食,但就是停不下来,这本书给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改掉生活中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运用习惯的科学来增加我们意志力。
习惯是怎么改变的呢?
可惜,并没有一套对每个人都有效的方法。我们知道,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当使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习惯最具可塑性: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但这还不够,为了保持这个习惯,人们还得相信改变是可能的。而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团体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如果你想戒烟,就应培养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使它提供满足香烟在人身上产生的渴求感。然后,找一个可以提供帮助的团体,比如说一群戒烟的人,或者有助于你相信自己能远离尼古丁的团体。当你觉得自己要忍不住了,就去寻求他们的帮助。
如果你想减肥,就应了解自己的习惯,看看为什么每天休息时,自己都会离开办公桌去吃点心?然后,每到休息时,就找朋友去散步,或到他们办公桌那里闲聊,而不是去咖啡厅,或者加入一个跟踪减肥过程的小组,还可以找一个跟你一样,想在手边放一些苹果而不是薯片的伙伴。
事实一目了然: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找另一个惯常行为替代。而且当你和一个群体一起努力时,改变的成功性会大大提高。信仰也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群体中培养出来的,即使群体只有两个人,结果也是一样。
习惯是无法被消除,只能被新的习惯代替,当我们想改变一个旧有习惯时,1.思考下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你旧习惯的发生;2.这一个习惯的发生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奖励;3.找到一个能给自己同样奖赏的新习惯去代替旧习惯;4.并找到有共同目标的群体来互相鼓励。近期我成功改掉刷朋友圈习惯,我之前每天刷微信要3-4小时,浪费我大量时间,刷朋友圈是因为想填补空闲的时间和内心空虚的感觉,而刷朋友圈会弥补内心的这种空虚感也会让时间变得快些,我是一个内观修行者,在打坐时我会用观察呼吸的方法来让自己状态平静,我就运用了观察呼吸的刚发来替代刷朋友圈的习惯,每当我想刷朋友圈时就用观察呼吸方法替代,这一方法不仅填补内心空虚感觉,还让我时刻对自己保持觉知,处理事情也比原来更加从容淡定,同时我找到一个同是想改掉刷手机这一习惯的小伙伴,我们每日分享成果和心得,现在每天刷微信时间平均一小时左右。如果我没有应用片段中的方法,那么我依旧每日会在刷朋友圈上浪费3-4小时,也会影响我的学习进度,更不会体验到内心时刻平静祥和的状态。
A1:
小伙伴们请思考下,你一个月内有没有想改掉一个习惯而没成功,或许是刷手机,或许是熬夜,也有可能是跷二郎腿,请大家思考下你想改变的坏习惯是什么?最后什么原因没有改成?
学习者反馈:
过去有个名老中医告知不让我晚八点后不进食,我想改掉这个习惯,但我中午也不吃饭,坚持一段时间不吃夜食后没几天,结果饮食太不规律,就放弃掉这个习惯。
A1+:
小伙伴们刚刚在组内分享过去没有改掉失败的习惯,那么请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看看能否改变这个习惯,1.思考下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你旧习惯的发生;2.这一个习惯的发生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奖励;3.想出能给你同样奖励的新习惯;4.想想你周边有谁愿意与你一起改掉这一习惯或者怎么能加入这样改变习惯的群体。请大家简单思考下进行组内分享。
学习者反馈:
1.我的坏习惯是晚睡,记录自己的时间每天读够4小时书,如果当天没有读够4小时我就晚上不睡觉来读够4小时书再休息;
2.读够4小时书后我会非常满足;
3.调整下我自己作息时间,比如原来看电视、玩游戏时间都用来读书,这样时间空余出来,就不会把读书的时间拖太晚;
4.我有个打卡小组每日一读,我每天会在里面打卡,同时在里面还能得到些积分等等。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改掉坏习惯的方法,习惯是无法被消除的,只能被代替,希望今天所拆的片段能够帮助让大家改掉坏习惯,找到能够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改变习惯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