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长春阅微筹备分舵第12次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关注问题的解决 学习目标: 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达到和对方共同关注问题的解决

开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第二个片段,这个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的p24-25页。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报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

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步就没有必要了。)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距离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家曾经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情,我老儿子生病发烧,我爱人和我都很着急害怕,我爱人主张立即去医大一院看大夫,然后好给孩子打针吃药,我建议先去中医院,因为孩子有口臭,大便也干,可能有食积,导致孩子上火,只要去掉火,孩子的烧马上就能退,不用打那些很寒性的消炎药 。我俩各执一词,都想说服对方,都认为自己的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我说他无知,我爱人说我迂腐,我们都气的不行,20分钟,就在争吵中过去,彼此气的都不想和对方说话,但是该如何给孩子就医,这件最重要的事情却没有被面对和解决。生活中,您也遇到过累次的你和你的爱人,同学,同事等意见不统一,然后我们为了说服对方导致彼此情绪不好,最后真正要解决的事情去没有得到关注和有效解决呢?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让意见不统一的双方避免争吵,把精力用在共同关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呢?

What :感觉好才能做的好,人只有在情绪平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才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

Why  脑神经博士丹尼尔的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接收到被指责,被抱怨,被否定,被不公平对待时,也就是让自己感觉到被否定,被控制等不良情绪时,人的大脑会条件反射的去做自我保护的措施,通常表现为对抗,逃离,反叛等行为。所以当对方感觉不好的时候,他会表现为对抗,逃离,反叛等行为,此时无法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

  如果想让处于情绪状态下的人尽早关注问题的解决,需要先来处理不良情绪,让对方感觉好起来,然后才能关注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做的更好。

How: 细化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如何让有情绪的人感觉变得好起来,然后去关注问题的解决呢?我们可以分四步来实现。

1.    认同感受 认同感受就是直接说出对方现在可能存在的感受或者想法。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猜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可能觉得非常丢脸。这就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理解。(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情绪时,孩子就感觉到了尊重和平等,同时感受到了被接纳,此时孩子的情绪起底反弹,开始趋于平和。)

2.  共情可以用你曾经有过的类似经历来和孩子共情。例如我们可以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 这就是用我小时候的经历来和孩子共情。(当我们用曾经的经历和孩子共情时,孩子会感同身受,此时我们和孩子就是在同一个频道上,孩子也会感觉到平等,尊重,和接纳。)

小提醒:如果你没有类似的经历来和孩子共情,可以借用其他人的经历,比如伟人名人的故事,绘本,传统故事,家里其他人的故事等。

3.  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我感到+表达情绪的形容词来表达”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现在有些担心,因为我期望你能少经历这种让自己很难堪的事情。

4.  关注于问题的解决。可以用启发式提问来和孩子共同关注问题的解决。例如我们可以说: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

这就是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使用,可以让处于情绪状态下的孩子感觉变得好起来,从而开始关注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培养孩子合作力的主要方法。

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比如一个很久没有吃到棒棒糖的孩子,好不容易吃到了一个棒棒糖,但是孩子刚吃了两口,棒棒糖就掉在地上了,孩子开始蹲在棒棒糖的旁边哭,我们如何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呢?

我们可以先进行第一步

认同感受:看起来棒棒糖掉地上了,脏了,不能继续吃了,你很着急,也很心疼,是吗?(直接说出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来认同感受)

第二步:

共情:我也曾经把我好不容易买到手的想吃了好久的包子弄到地上了,那真的很让人着急和心疼。(用举例子来和孩子共情)

第三步:

诚实的 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现在有些担心,怕棒棒糖在地上放的时间越来越长,就会越来越脏,也就也就越来越不能吃了。(用我感到+表达感受的词)

第四步:

用启发式关注问题的解决:我们一起来想想,掉到地上的棒棒糖,我们做些什么即可以让棒棒糖重新变得干净,能继续吃呢?

此时孩子的情绪开始平和,也开始关注问题的解决,可能孩子就会说:用水把棒棒糖冲洗干净。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即学会了如何关注解决问题,同时也锻炼孩子的思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Where

1. 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适合所有人类的沟通,既可以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也可以是成人和成人之间的沟通,比如你和你的爱人,同事,同学,朋友等,都可以使用。

2. 适用于对方有情绪的转态下的沟通。只要是对方是有些情绪的,无论是不情愿,生气,还是处于担心,恐惧的状态,只要是对方处于有情绪的状态,我们都可以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来和对方沟通,让彼此双方都开始关注问题的解决,最后达到合作共赢的状态。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伙伴不好好意思共情,总觉得不自然或不舒服,这是非常的正常的,学习一个新的沟通方式,需要时间去练习,从不习惯到慢慢的内化,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多练几次就会慢慢习惯和适应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场景设计:

让我们设想一下,你期望爱人(或室友)的臭袜子每天脱下来后及时收起来,但是你的爱人(或室友)却天天把袜子随手扔,导致家里活寝室里随处可见他的袜子,你让他脱下袜子放到指定的地点,他非常不耐烦,很生气,感觉我们干涉了他的自由,

小组讨论:(8分钟)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如何用我们刚学到的“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和你的爱人(或室友)让对方关注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你们彼此都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讨论结束后在小组内进行模拟演练,我们可以分别邀请两个人来代表你和你的爱人(或室友),

角色扮演:(6分钟))

8分钟后我们会请两位代表当众表演和展示。

回应之追问确认

记录案例

A2:

分步催化1

设想一下,某一天,你和你的爱人,同事,或者同学,在某一件事情上意见不统一,这件事情可能极小,比如夜宵该不该吃,感冒初期应不应该立刻吃药,过年给老人钱还是直接买东西等等这样的生活中的小事,想象一下,你们观点不同,你会怎么说服对方按你想的去做?对方的情绪可能会是什么?

分步催化2:

在观点不同的基础上,我们如何应用新学的“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来避免争吵,共同关注问题的解决呢? 

小结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启发式提问”和“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用这两个方法来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期待大家生活中少争吵,多合作!多愉悦,少气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