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李淑敏。我今天带拆TF2-4,我们先来分一下组。
图书介绍(1-2分钟)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我今天的拆页选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 本书由北美知名的提问力专家梅若李.亚当斯博士所著。作者以幽默平实的语言,讲诉了一位叫“奔”的企业高管如何从事业和亲密关系的谷底走出来的经历,用讲故事这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提问式思维介绍给读者。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薄薄的,读起来很轻松。书中还提供了10个小工具,简单实用,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让“提问式思维”内化成习惯。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提问式思维非同一般,但又很简单,通过改变提出的问题,你可以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你得到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在这样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焦虑、生气、挫败、失望、愤怒.....你一定想寻找到一个积极正向的结果。那么,让我们来试试提问的威力吧!翻开这本书,你的人生将从此不同。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了解和区分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
这幅“选择地图”中站在左边的起点也就是岔路口上的那个人代表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生命中遇到每一件事时,都会产生一些想法和感受,此时向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会引导我们走上不同的路,学习者道路和评判者道路。如何知道我们是处于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呢?
从图中方框里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评判者专注于过去的事情,批判、自责、有受害者心态,并且伴有呼气急促,肩膀发硬等肢体感觉;而学习者将目光专注于现在和将来,关注现状、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身体是放松的,呼吸是平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四提问来了解我们是处于哪种状态。
一、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我的内在对话是什么?
三、我的情绪和我的身体感觉如何?
四、事情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细化步骤)
(举例)有一次期中考试,我所教的班级英语平均分落后于其他班级(发生了什么事?)心里出现了这样的念头:“为什么我这么失败?”“学生怎么这么笨?”“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教他们,是白费了吗!”“我适合当老师吗?”“分数这么差,领导、同事会怎么看我?(我的内在对话是什么?)”越想越觉得挫败、失望、焦虑、无价值。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身体感受:肩膀背部僵硬。(我的情绪和我的身体感觉如何?)此时我已一路向下,陷入评判者的泥潭。带着这种心态去工作,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没有起色。(事情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又有一次,那是在接触了心理学之后,同样的事件,我心里的问题是:“我尽力了吗?”“我从这次事件中能学到什么?”“学生最需要什么?”“根据他们的需要我能做什么?”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情绪是平和的,身体是放松的。正向的提问引导了正向的思维,正向的思维指导行动,行动产生正向的结果,后来我班上的成绩提上去了。
能够区别这两种心态非常的重要,当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带给我们不同的结果,我们会有意识的选择学习者心态,改变提问,扭转事态,得到迥然不同的结果。(说意义)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干嘛要那么辛苦去区分什么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呢?在遇到事情时去做评判有什么不可以,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评判不是吗?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这里的评判者心态可不是判断力,而是指责、批评、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攻击,是具有破坏性的,所以我们要区分识别这两种心态,尽量让自己处在学习者心态。(预防异议)
三、【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显象提问 )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想像一下,今天阳光灿烂,你约了好朋友一起去逛街或喝咖啡,见面后,你忍不住要向好朋友吐槽最近发生在你身上让你特别映像深刻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什么呢?请想一想,并把它写下来。
【A1+】学习者反思加工
现在我们用学习到的区分两种思维的自我观察四提问来识别一下你当时是处于学习者心态还是评判者心态。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的内在对话是什么?你的情绪和你的身体感觉如何?事情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写下来并在小组内分享。待会我会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最近在写简书,但不知写什么好,没有素材写(发生了什么事)。写还是不写?不写行不行?不行,要进步(内在对话)。感到纠结(情绪)。把纠结的情绪写下来,并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写,现在每天都在写(事情的结果)。——学习者心态
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评判者心态和学习者心态,并且知道了事后如何区分这两个心态。 但是,如果我们已经走在评判者道路上了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有ABCC选择法。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成功地运用ABCC选择法走出评判者心态,来到学习者心态。
一、【R】阅读原书拆页
“以前,斯坦是个非常爱评判的人。他虽然然没觉得自是那样的人,但他身边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旦他跟谁发生了口角,或者听到有关那人的负面传言,他会马上给那个人贴上标签。斯坦会跟你说,他对于自己的假设和见解,就像斗牛犬对骨头一样,咬定青山决不放松。他拒绝过很多业务机会,因为那些传言、闲言碎语和牵连的罪责他说这都是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但这仅是仅是一部分原因而已。
有一次,他对一家前景看好的新公司进行了很大一笔投资,一年后,这家公司雇了一位 CEO。新任 CEO曾经供职的公司与一宗巨大经济丑闻有所牵连。尽管这位新来的CEO确实是清白的,但斯坦还是坚持认为冒烟之处必定有火。那时他几乎决定撤资了,但同时对于整件事感到非常矛盾。除了新雇的CEO这家公司其他处处都做得挺好。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 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用转换问题法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决策;她建议斯坦用ABCC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C选择法是这样的:
ABCC选择法:
A觉察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B深呼吸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C好奇 我是否了解所有的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
C选择 我的选择是什么?
A(awae)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斯坦对此的态度很有意思。我们描述过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承认,这些特点大部分很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作个评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同时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来看待自己的行为了。
B(breahe)——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笑,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他是绝对没有做到客观,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他是真的很不信任他。
C(curiosity)——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收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有所耳闻而对这个人产生的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实际上他完全有任何证据。
C(Choose):——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到这时斯坦才意识到,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他并没有需要的所有信息。因为是自己的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仔细查过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长话短说,斯坦没有撤资。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每一个人都有做评判者的时候,这是人性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只是,当我们走到批评者道路上的时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药可救了,我们可以及时觉察并转换到学习者道路上。公式非常简单:评判者-转-学习者。ABCC选择法将使我们成功地从评判者转为学习者。有四个步骤:
1、A(觉察)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2、B(深呼吸)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3、C(好奇) 我是否了解所有的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参考选择地图上的问题来提问。
4、C(选择) 我的选择是什么?
(意译原书案例):上个星期天上午,我在瑜伽馆练瑜伽,手机静音。中途休息我看到我学校校长的一个未接来电。(发生了什么?)心里想:有没有搞错啊,又要加班了吗,这可是星期天呢;休息日都没有安宁吗?我怎么这么命苦呢?我自己当初为什么头脑发热选择了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我要回电话吗?(我的内在对话是什么?)当时心里非常烦躁,觉得胸口堵得慌。(我的情绪和身体感受是什么?)也没有心思继续练下去了。(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还好学习了ABCC转换法就,在那个当下,我进行了转换:
A:我运用自我观察四步骤觉察到了自己的内在对话、情绪和身体反应,发觉自己处于评判者心态中。
B:我进行了几次深呼吸,平复我当时的心情。
C:我撇开当时的内在对话,改为好奇的提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了解校长打电话给我的真相吗?真如我想的那样吗?
C:我选择积极面对,当时就给校长回电话,结果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大多数人会在事态发生时毫无意识的走上评判者道路,这是正常的反应而不是选择。如果没有运用ABCC转换法,及时察觉做出改变,人们会指责自己和他人,甚至最终陷入评判者泥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个人自信和人际交往,最终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不那么做的坏处)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ABCC选择法来从评判者转换为学习者。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演练。假设你是一名教师,你正在课堂上上课时,你发现班上的一个男生趴在桌上睡觉。你走过去叫醒他 。谁知道他醒了几分钟又趴下睡了,你再次叫醒他,并要求他站着听课以免再睡着,可是他拒绝这么做,此时课堂的气氛有点僵,其余的学生等着看你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你掏出手机,给家长打电话。就在你打电话时,班上的纪律很乱,恰巧这一幕被巡课的校长看见了,你隔着窗户看到校长凝重、不悦的表情。此时你不知不觉走到了评判者道路上 。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你在整个事件过程当中有哪些内在对话,心情怎样,身体感受如何?你将如何使用ABCC选择法让自己回到学习者道路?请把转换的步骤过程写下来。讨论时间10分钟,10分钟后我将请每组派人讲出本组讨论结果:“你”是如何运用ABCC选择法的步骤让自己从评判者道路重回到学习者道路上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A:觉察到自己处于内外夹击,一种比较崩溃、纠结的状态。B:深呼吸,平复心情。C:学生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我现在能做些什么让课堂继续?我刚才的处罚方式是不是不太正确?C:选择让课堂气氛转换过来,让学生针对课睡觉话题做演练,事后与学生沟通问清情况。
学习者2:A:觉察到当下的状态,崩溃、纠结。B:深呼吸,平静下来。C:我怎样才能让课堂安静下来?C:与睡觉的学生做私下的沟通。
学习者3:(针对起哄的学生)A:觉察。内在对话:怎么没有一个有领导力的学生站起来?他们现在乱糟糟的,完全不把我当一会事,我是不是很无能?感到无价值感。B:深呼吸,停下来。C:他们真的是像我想的一样吗?他们此时此刻到底在想什么?C:与学生探讨为什么会睡觉、想法是什么?
学习者4:(针对被校长看见)A:觉察。内在对话:校长会不会认为我能力不行?感觉委屈;孩子们这么不给面子,这个时候应该安静才对,感到愤怒;校长凝重的表情让我紧张。B:深呼吸,调整情绪。C:校长真的会如我想的那样认为我没把纪律管好吗、认为我不合格吗?也许校长看到了整个过程而不只是这一幕。C:课后与校长进行沟通。
四、【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分布催化1) 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如何运用ABCC选择法实现从评判者到学习者的转换呢?现在再请大家想一想,接下来的一周里,你在工作、生活上会不会发生让你感到无力解决、烦躁、生气、有压力的事情。例如我将面对我儿子每天晚上很晚睡觉很烦、马上要给全校老师开一堂情绪管理的讲座有压力等问题。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分布催化2)当这件事来临时,你会怎么做?请运用ABCC法进行转换,实现由评判者向学习者的华丽转身。请大家先把转换步骤写下来然后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我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接到出差任务,感到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去。对工作有帮助,但是担心孩子的学习。(事件)A:觉察。自我对话:去不去呢?去对自己有帮助,但是孩子怎么办?感到紧张,纠结。B:放松。C:也许短暂的抽身更有利于我和孩子?也许会让我有更好的状态?C:选择去。
结语(1分钟)
选择地图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学习者心态,什么是评判者心态,ABCC选择法帮助我们从评判者转为学习者。愿大家今后能好好利用这两个工具,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