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南京玄武分舵第三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聆听自己的语言 学习目标: 通过留意自己的语言,省察或者说反省 自己当前的状态 是积极主

开场: 大家好,感谢大家参与我的TF2-1拆书家定级。首先我们作一个分组:我右手边的梅砸、潘丽为第一组;我左手边的乔阳为第二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能够学会聆听自己的语言,并通过转换自己的语言,将状态从消极被动切换到积极主动。【图书介绍】本次拆书片段节选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以下简称《七个习惯》。这本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F】《七个习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豆瓣评分高达8.4分。它的作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是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A】《七个习惯》被誉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20多年,总销量超过2500万册,在全球140多个国家以40种语言出版。可以说是管理学里无可争议的经典。
【B】通过《七个习惯》,我们可以用最少的时间,理解高效能人士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参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续成功之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聆听自己的语言”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例如: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我根本没时间做。”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我只能这样做。”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1491749514494.jpg

左边一栏的语言源于决定论的思维定式,其本质就是推卸责任。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

 曾经有一位学生这样向我请假:“请您准我的假,我必须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

我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不得不去。”

“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开除。”

“你愿意出现这种结果吗?”

“不愿意。”

“换句话说,为了待在校队,你选择请假,可是缺课的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细想一想,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您不会开除我吧?”

“那是人为的社会后果,而不能留在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失去了学习这堂课的机会。”

“不错,所以你必须权衡后再做出选择。如果换成是我,我知道我也会选择网球巡回比赛,但千万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的。”

最后这个学生当然还是参加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书片段是从《七个习惯》的第三章“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节选出来的。它从言语的角度剖析了一个人对于环境的态度。是消极被动还是积极主动。

【what】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就需要聆听自己的语言——察觉自己当下的状态,提醒自己要积极主动。

【why】因为一旦我们的言语中开始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主动权。从心理上你不再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而高效能人士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总是能够极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即定的目标拼尽全力。

【how】那么如何从日常言语开始,察觉自己当前的状态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呢?

1. 尽量少用“别人/他们/他”这些第三人称做主语,多用“我/我们”这个第一人称;比如不用“他们可能不会接受”,使用“我们会尽量想出让他们接受的合作方式”。

2. 当第一人称做主语时,尽量避免“我不能,我被迫,我必须”等否定意味的字样,而使用“我能,我选择,我打算”等肯定意味的字样。

即使是同一件事,也可以籍由言语的改变,从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位学生想请假参加网球比赛,一开始他说的是“我不得不去参加网球比赛,不然会被开除”,经过老师的引导后,他换了一种说法——“在同一个时间段,有上课和网球比赛两件事,经过比较之后我选择了请假参加网球比赛”。

我再打一个身边的比方,和爱人在一起看电视。你想看球赛,她想看三生三世。你心里觉得那些个 上神 啊,洪荒之力啊实在是无聊透顶。但没办法啊,不看三生三世可能分分钟就导致被家暴。所以只能看三生三世了。(她想……消极被动的)

这就是一个很被动的例子。你可能还会跟朋友抱怨,我根本不想看三生三世,一切都是被逼的。(我根本不想……消极被动的)

这样的话万一传到你爱人耳朵里又要激发她的洪荒之力。

如果要通过言语来锻炼积极主动,那么我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是“我与爱人沟通,为了让爱人体会到我对她的爱,和她有共同语言,我选择和她一起看三生三世;并且我们协商好下次让我看球赛。”(我选择……积极主动的)


需要注意的是,积极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我们积极主动的言语应当用于自己能够完成或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目标,否则就不是积极主动而成为吹牛皮了。(适用边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以上是I环节的分享,下面我们进入到A1环节——

好的,小伙伴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会发生或见到这样的例子呢?你遇到了一件让你或愤怒、或沮丧、或无助的事情,也许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许是在学习生活中,甚至是一次简单的出行中……你的心情很糟糕,你脱口而出的言语也很消极。(显像提问)有没有呢?

请按我们之前的分组讨论一下,回想自己过去的几周内,自己以消极方式回应的一件事情,描述一下自己是怎么说的?

我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稍后我们邀请1-2位小伙伴来做一个分享。

好的,大家讨论的怎么样?请@梅砸同学给我们分享一下。

@梅砸:我想分享一下之前我选修第二外语课中的例子。我想去学习二外,但同学说专业课老师要点名,我害怕被挂科,所以只能去上专业课,但心里很不开心,觉得老师点名很变态。

我明白你的意思。梅砸虽然嘴上没有说,但心里可能觉得“我是因为害怕被点名,不得不去上专业课”。那么@潘丽 呢?请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案例。

@潘丽:好的,上周我带家人和孩子去万达广场去玩。在地下停车场的时候 有一个过道,有一辆车开过来,当时空间很小。可是那辆车就一直开过来,一点也没有说给我让让空间的意思,导致最后我碰擦了他 而且我是全责。当时我心里也是很不开心,充满了推卸责任的想法,与对方争执 你往后倒一下,给我让点空间出来不就一点事都没有了吗?觉得完全都是对方造成了这次碰擦事件。

【A1+】

好的,潘丽刚刚举了一个出行的例子。在停车场遭遇了碰擦。她当时的内心语言也都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对方应该倒一下、让她一下。非常好,这两个例子都反映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消极被动,将责任推卸于人的情况。那么我们接着来讨论一下,如果按照这次拆书片段的理念,针对上面分享的案例,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积极回应呢?我给大家2分钟时间讨论然后分享。

@梅砸:如果运用今天的拆书片段中的理念与步骤,那么首先我会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我觉得人之所以纠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贪心。一方面想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另一方面又害怕承担做这个选择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与后果。把这个想通之后 那么我会说是我自己愿意作出这个选择,而不是归咎于环境或他人。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多用一些积极的词汇。比如说不用“我必须来上专业课,因为怕被老师点名”,而可以换成“我想来上专业课,我希望专业课能顺利修完学分。至于第二外语我可以通过借同学的笔记来学习”

@潘丽:首先我也是要把视角换成自己而不是他人,其实当时我还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我先倒车让他过去,第二种是我下车与他商量请他倒车让让我。这两种方式都更为积极主动。

而当碰擦发生后,我可以对自己说“我选择在他没有让我的情况下倒车,由此造成的后果 责任在于我而不是别人”。

【A2】

通过A1环节的分享,大家可以体会到,通过言语的改变,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让我们在思想上从奴隶变成主人。

但是要注意,在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有焦虑感和无力感。有时候虽然没有宣之于口,但心里会有“我尽力了,我真的没办法了”这样的念头冒出来。所以,时刻提醒自己并通过言语锻炼积极主动的回应方式非常重要。

请大家在未来的一个礼拜中,每天使用便签或手机记录自己的一个“我能,我选择,我打算”等肯定意味的句式,一周后汇总发送到我们的定级群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