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4月6日晚,一起来学习精力管理和刻意练习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1、导师;2、刻意练习步骤 学习目标: 利用三个步骤,找到专业、优秀的导师;学习刻意练习的概念以及特

开场: 【学习目标】(1)利用三步法,找到专业、优秀的导师;(2)学习并掌握刻意练习方法。
我今天要拆的这本书叫做《刻意练习》。
【事情场景】:大家想象一下,看很多人都开始学习手绘,他们在朋友圈和群里发的照片,你觉得好酷炫,你也希望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于是加入了学习手绘的行列,你从买书开始,接着买线上课程,你饱含激情的学习了几个月,慢慢发现完全没有进步了,也找不到画画的感觉,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画画天赋,考虑到前期投入那么多时间与成本,你开始纠结要不要继续下去。
【提问】: 真的与天赋有关吗?你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能回收回来吗?也许你不是第一次怀疑自己的天赋了,也不是第一次想放弃一个技能的学习,到底是什么影响你继续前进?如果手绘换成PPT、英语、练字是不是一样的结果呢?
【影响】:如果你没有找到关键问题点,这些都会永远伴随你,一直会重复重复的发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会重演。
【解决】: 核心问题是你有没有认真设定目标、你得到过反馈吗、你一直是画简单的还是慢慢循序渐渐的,《刻意练习》这边书告诉你,一项技能首先需要有目标,然后有导师帮助,最后有反馈,这样的练习才能算让你学有成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怎样找到一位好导师

 

怎样找到一位好导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番反复,但你可以采用几个办法来增大成功找到好到好导师的概率。首先,尽管号导师并非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人,但是他应当在行业或领域之中有所成就。一般来讲,导师只能够引导你达到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曾经打到过的水平。如果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者,那么只要导师具有足够熟练的技能,对你来说都可以,但如果你已经训练了好几年,那你需要找到一位更加能干的导师。

好导师还应当在他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教育中具有一些技能和经验。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士并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来教别人。他们本身能够做出杰出业绩,并不意味着就能教其他人怎样追求卓越。询问一下导师的经验如何,有可能的话,做一番调查,甚至和这位导师以前的学生交谈。这些学生有多么优秀?他们既能的提升,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位导师?他们对导师的评价是不是很高?最好是和那些刚刚开始接收导师指导的人交谈,因为他们的水平与你现在大致相当,他们对那位导师的体验,也与你自己从那位导师那里获得的体验最接近。理想的情况是找一些年龄和相关的经验与你相当的学生。有的导师可能非常适合教孩子和青少年,但对怎样帮助成人学习,经验相对不足,理解也不够透彻。

衡量导师的声誉时,要牢记主观判断的不足。在线评级网站尤其容易产生那些不足,因为这些网站上的评级,通常反映了导师有多么迷人的外表,或者在他手下学习多么愉快,而不是反映了他们的教学和辅导多么高效。在了解对某位导师的评论是,要忽略那些关于他的课程多么有趣的评论着力寻找那些对学生取得进步以及已克服的障碍进行特定描述的评论。

特别重要的是查询意向中的导师在训练方面的情况。无论你每星期跟导师上多少堂课,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训练,完成导师给你的练习。你希望导师尽可能多地在上课期间指导你,不仅教你如何练习,而且告诉你应当注意哪些特定的方面,你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识别卓越的表现。要记住:导师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你创建心理表征,以便你能检测和纠正你自己的表现。

丹尼斯 麦克劳克林的“丹计划”,是证实我们可以怎样在导师指导下提高自己的好例子。丹尼斯曾了解过刻意练习,并且吸收了很多经验,因此,从他开始提出要练习打高尔夫开始,他就理解个人指导的重要性。甚至在他还没有开始时,他已经找好了三位导师:一位高尔夫教练、一位力量和体能训练的教练、一位营养师。

丹尼斯后来的经验阐述了关于指导的最后一条经验:当你已改变时,可能需要更换导师。几年来,丹尼斯在他最初的高尔夫教练指导下提高了自己的技能,但到了一定程度,他的进步就停滞了。他已经吸收了教练教给他的一切,准备找一位水平更高的教练。如果你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不再能快速进步,或者根本没有进步的地步,别害怕,去找一位新的导师。最重要的事情是不停的向前向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HOW

1、找

导师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人,但是在行业或领域水平相对比较高,最关键的是他一定比你在这个领域比你厉害;例如现在这个阶段,舞象在手绘方面可以成为我的导师,那么在拆书方面,我可以成为他的导师。

2、判断:可以用下面的一种或多种去评判导师

分析:分析导师的教育水平,就像我们以前会遇到做题厉害,但是教不会学生的老师。

评价:从专业网站了解导师的评价情况,需客观的评价,而非外貌、课程有趣、声音好听等。

查询:查询受训学员的进步情况,是学员进去前水平和出来的水平的比较,也可以找与你背景相近的学员的反馈情况。

3、升级(更换):找的环节更多偏向于入门,也就是从01的过程,升级导师是精进技能的导师,也就是我们从110乃至100的过程。


WHAT

导师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1)为学员创建正确有效的心理表征,至于什么是心理表征,下个拆页我们再探讨;

2)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计划;

3)每个过程以及阶段给予学员准确有效的反馈,然后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

4)当学员到瓶颈期时,一位好的导师能帮助突破瓶颈期;

适用边界:从找导师的三个步骤中可以明确,任何领域的学习都可以找导师。像运动员、象棋手、音乐家他们请导师花费的费用很多,我们可以选择相对亲民的价格。如果你更喜欢读书的方式也行,但是读书存在两个缺陷:一、心理表征正确与否没有办法验证,二、学习初期没有正确有效的反馈。

举个例子:2016年是知识网红的年代,本人也想成为一名知识网红,所有看书,学知识管理。

1、找,当时看彭小六的《让未来现在就来》的书后,看了他在简书上的文章,他被称为简书一哥,所以跟着他学习知识管理体系,

2、判断:我是第五期学员,因为有前面几期的培训,有迭代更新。在教育技能方面很不错,从他的公众号留言、简书上的评论了解,他在知识管理方面很强。

3、升级导师,暂时没有遇到更好的导师,我也看过成甲的知识管理,但是还不清楚他是否对我合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下面我们根据怎么找的导师的步骤来编一个故事;

故事背景:销售员肖明决定转岗做一名销售培训师,他是如何通过找导师实现他的目标。

 

请大家花5min的时间续写这个故事,故事需要包括具体的时间、人物、情境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时间5min。5min后请人站起来讲讲他们组的故事。我们可以编一个肖明与课程顾问之间的对话,角色设定三个人,肖明、课程顾问、观察家。课程顾问推销课程给肖明,观察家观察两位的对话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按他们的对话是否能顺利找到导师。


肖明:我想问一下,你们那边有销售培训师的培训。

课程顾问:有呀,有呀,我们这边是这样的,我们这边有大鹏A,大鹏B,大鹏C三个老师。

然后大鹏A老师呢就是说销售行业出身,他有丰富的销售经验,5-10年的销售经验,做过零售行业的销售,O2O的销售都做过,销售经验比较丰富。

大鹏B老师可能是说专业的培训师毕业的,他在培训,在讲课方面,和学员互动方面有更好的一个经验,在销售方面呢,更多的是自己的学习。

大鹏C老师呢,是长得帅,人有风趣,课程也特别有趣,大家互动很好,然后对于培训有自己的想法,然后销售也有自己的一定的经验,是销售出身转培训的。

肖明:C老师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课程顾问:销售做了3-4年,培训做了一两年。

课程顾问:根据学员反馈呢,大鹏A老师经验丰富,但是讲起课来没有很清晰的逻辑框架,毕竟他是销售出身。大鹏B老师可能框架清晰,但是对于案例的分析没有那么丰富。大鹏C老师是结合两者的长处。不知道您这边是什么的需求。

肖明:有销售经验,也有培训经验,因为我本来是销售出身,现在想转培训,那么我觉得C老师会比较符合我。

课程顾问:好的,我们这边下周有试听课,我可以帮你预约一下。


拆书家:作为观察,你觉得我们肖明有用到找导师的方法吗?

观察家:因为销售顾问把这些说全了,没有给肖明的发挥空间。

拆书家:那么作为课程顾问,她是不是做的很好呢?

观察家:也不是,因为作为课程顾问,要更多挖掘客户的需求,要挖掘完后,根据你的真心需求推荐给你合适的课程。

拆书家:也就是先要明白肖明的到底是什么的情况。

观察家:其实相对于这种情况下,其实很不错了,重点很清晰,肖明很清晰知道他从销售员转销售培训的一个过程,所以他找了一个从销售岗位转到销售培训的,两者兼备的一个老师。我觉得他的需求已经满足。


谢谢这组的演练,作为肖明,结合自己的水平,选择比较合适自己的导师。观察家在观察过程中也很仔细,对步骤也拿捏的很好。大家给他们组一点掌声。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特点:

简而言之,刻意练习具有以下特点: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么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的方法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该由导师或教练来设计和监督,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的提高那种能力。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哪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讲,这并不令人心情愉快。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含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一旦设定了总体目标,导师或教练制定一个计划,以便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积累起来,构成之前期望的更大的变化。改进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使得从业者能够看到他的表现已经通过练习得到了提高。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之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为。简单地遵照导师或教练的指示去做,还不够,学生必须紧跟他的练习的特定目标,以便能做出适当的调整,控制练习。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哪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在练习过程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或教练,他们将检测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学生必须学会自己检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作出相应调整。这种自我检测,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与改进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随着人们水平的提升,表征也变得更加详尽有效,反过来使得人们可能实现更大程度的改进。心理表征使人们能检测在练习中和实际的工作中做的怎么样。他们表明了做某件事的正确方法,并使得人们注意到什么时候做的不对,以及怎样来纠正。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地提高哪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哪些过去已经获得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由于新技能的学习是建立在现有技能基础上的,因此,导师会为初学者提供正确的基础技能,使学生后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学习那些基本的技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找导师环节,我们有提到心理表征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心理表征,请大家跟我一起进入下一个片段。这两个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在读拆页前,我们先做个自测题。


A1:以下五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1、学习英语时,我习惯从新概念英语一册开始。1 2 3 4 5 6

2、我做事情不喜欢设定目标和计划。  1 2 3 4 5 6

3、我更喜欢大家给我赞美,而非批评。 1 2 3 4 5 6

4、相比于找人教我,我更喜欢自己琢磨或者读书。1 2 3 4 5 6

5、对于新知识,我只要差不多懂就行了,不喜欢挖掘事情本质。1 2 3 4 5 6


有超过24分的小伙伴吗?请举一下手。有低于14分的小伙伴吗?请举一下手。我看大部分都是在14分到24分。24分以上,说明你今天来对了;14-24分,你已经用了刻意练习的特点,但是不够系统;14分以下,你比我还牛,已经走在刻意练习的前头了;不论结果如何,今天听我讲刻意练习,获得不同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不讲最强大脑了,直接开始用刻意练习吧!

强化概念:

How

1、确定技能  当你想学习时,你首先要明确你到底要学的是什么,比我我要学手绘、PPT或者英语。

判定:

(1)是否为发展的技能;发展的技能是指有完整的训练体系、或者有很多人用这种方法成功过。

提问(强化概念):那么我想请问下,大家觉得网络主播和电视台主播这两个职业,哪个是发展的技能,为什么?

学习者:电视台主播,他是一步步的成长。

网络主播门槛很低,没有经过培训。因为电视台主播的学习成长有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而这个学习体系就是各个播音专业学校提供的学习成长之路。

适用边界:从培训体系和很多人用同一种方式达成目标,刻意练习不适合于投机或者小概率成功事情。也就是说很多人用这种方式成功,具有普遍性。

(2)目标是否明确:

特定目标是一开始你做这件事完成后想达到的结果;刚才说的手绘,你的目的是玩玩,还是说要在墙上做视觉记录。

提问(强化概念):例如你说我要减肥,这个是特定的目标吗?

学习者:不明确,那要减多少。

对,这就是我们拆书时,A2经常讲的smart原则,我的目标名不明确很简单,看它是否可衡量,因为减0.1kg也叫减肥,20kg也叫减肥,这时需要确定具体的数值。因为不同的目标,所对应的行动方式也不一样。

适用边界:技能、目标阶段中需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例如过级到过不过,不能说待定。例如减法减多少,英语考试打多少分。

(3)技能是否是提高特定的技能

获得特定技能是一次针对一个点提高,

提问(强化概念):例如我口语不好,练英文口语,我去培训机构,一直给我讲写作,阅读,这样能提高口语吗?也许会有点帮助,但是帮助肯定是不大的。如果一直练口语之外的算针对性特点的技能吗?

肯定不是,因为你的口语不好,你去提高听、读,那么你口语肯定提升的不明显。

(4)这个技能是否在舒适区外

什么叫舒适区外?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学习者:就是你不舒服,弹钢琴一样,一直弹小星星就是在舒适区。

你可以想到的有哪些,有小伙伴提到我站在够不到,但是我跳起来就可以。如果对于阅读呢?舒适区外应该是你能理解60%的内容,其余40%需要你思考,经过一番努力才能理解。

如果一直学习新概念一册,内容对你来说完全没有难度。但是换个角度来说,看他的逻辑和框架,如果你不是读,而是仿照第一册的内容写或者编故事,那么就不同了,你转变技能,你以前没有接触过得,其实它是很微妙的。


2、找到一位好导师

找好的导师前面已经讲过了,我们就不再展开了;

但是需要重点注意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指我们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蒙古包的例子我就不讲了,我拿张建讲的蒙娜丽莎的例子来说。

如果我提到蒙拉丽莎,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习者:就是那副画,达芬奇的名画。

是不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的微笑”那副经典的画。如果我现在想从细节方法去探讨,细节方面很多时候是一名专业的画家会去注意的,大家觉得他是站在还是坐着的,大家觉得蒙拉丽莎的手是怎么放的呢?是左手在前还是右手在前?她是怎么样的一个站位,也就是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如果提到蒙拉丽莎,你会想到是一副画,对它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是心理表征的初步,如果你不知道,那你可能一位他是一个人名,当然在特定的场合,她就是一个人名。他的姿势,如果你还知道每个细节,这就是你加深心理表征的过程。大家可以看看我打印的这张画,答案就揭晓了。她可能是站或者坐者。

那么为什么要有效正确的心理表征呢?从蒙拉丽莎的微笑的这幅画的历史角度来说,我听过罗辑思维讲过,达芬奇年代的画大部分是宗教画和私人画(蒙拉丽莎的微笑就是),因为那时候画画的目的很简单,为了生存。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我以后可以去判定和达芬奇同年代的画家的情况,如果是错误的,那可能就贻笑大方了,这时候你很笃定的说就是这样。当然,这个历史我没有考证,大家可以去考证一下。

适用边界:从心理表征来讲,任何事物和技能都会存在心理表征,只是深与浅的问题,正确与否的问题。

3、设定学习计划

当你找到一位导师时,他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你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因为我们有些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有些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导师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我们常见的误区就是学英语就要从新概念一册开始。

4、专注的去实践

专注很重要,目的、意义、动力来源是什么,只有有意而为之你才能保持专注。有意而为之就是这个目标是你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你特别想去完成,而不是为了某个人而去做,这通常是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

像我开始减肥是目标,后面教练让我增肌,这不是我的目的,是别人,你不会专注了,所有动力不足,现在效果就不明显了。

5、接受反馈,不断提高

只有接受了反馈,才能明确自己的优缺点

提问(强化概念):那么我问下大家,大家觉得反馈是什么?

学习者:就是你做的好与不好,别人理解的状态。就是别人给我的苹果,洋葱。

如果有人说,朱老师讲的好好?

朱老师:那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反馈,有可能是在吹我。反馈必须要有真实的事实行为。有一个标准。

对的,要有事实依据,她到底是台风很好,还是说话很好,或者他有哪些不好,一定要罗列点。

适用边界:我们经常说要给鼓励,为什么要反馈呢?作为一个抗压能力很强,想成为专业领域专家的学习者,给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批评和建议都是需要。


举一个我成为三级拆书家的例子:

1、确定技能,三级拆书家;

判定:是否是发展的技能,手册、师父制度、现场的拆书、观察家都是一套完整的升级学习体系;

目标是否明确:明确,成为三级拆书家,是可以衡量的;

提高特定技能:表达力、演讲力

是否是舒适区外:刚开始我讲话都会颤抖,每一次站在这里都是摆脱舒适外

2、找导师;我的导师是peri,从心理表征来讲,作为学习者,重要的是拆书家讲的方法,作为拆书家,是控场能力以及引导现场学习。另外一个助教的身份呢?更多是像领拆学技能、结构、正确处理反馈;

3、设定学习计划,这步做的不理想,因为我在2级时挂了太多次,所以计划打乱了,现在暂定是在4月份完成过级;

4、专注去实践,每周拆一到两场、或者听其他拆书家的精拆。

5、接受反馈,不断提高,周一的时候天蝎长老给了很多的反馈,我也聊了很多关于技能点的事情。提高,我想大家应该看得见,特别是这边有赋能班一期的同学,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大家可以想一下,从你以往的经验或者从别人那边听到的经验,如果想用刻意练习去精进自己的技能,那个部分将会是你的最大的阻碍呢?大家可以思考1-2min,写在便签上;

花2min时间在小组内讨论,选定一个整组都觉得这个太难实施了,写在白纸上,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在小组内讨论出一些解决方案,记录在一张白板纸上。8min后,我们请各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的方法。


学习者朱杰文:我们觉得跳出舒适区比较难

问题1:我是不怎么喜欢和别人说话,比较喜欢宅,看见别人在台上说话,特别有吸引力。在这个时刻,我会特别难受,因为别人表现的那么出色,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那么走出舒适区:我特别害怕,

方法1:我们组的小伙伴给我建议是,站起来做小组的发言,在外面和陌生人交谈,一点一点的提高自己的自信,让自己多说话,这么慢慢就会变好。

提问和方法2:背课文,老是背一篇课文,很流利,但是背另外一篇时,完全就不会了。

方法3:给自己一些惩罚性的措施,或者激励性的措施。就像以前家长对我的成绩要求,必须要多少分才能放你出去玩。激励,把目标设定的小一点,例如做俯卧撑,开始做10个,后面从11个开始,慢慢增加。自信心和体能不断增加。

拆书家:好的,谢谢!其实他站起来发言已经开始摆脱舒适区了,给他一个鼓励。


A2:好,小伙伴们演绎的都非常棒,拆为己用是拆书帮学习的核心。方法很好,拆为己用。

 

请大家想想,你在2017年的目标还有哪些没有完成,或者就根本就还没有开始,是一直想完成,但是没有完成的。写下来,写来后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去达成。我们可以尝试如何去做,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出现问题时,可以在群里跟大家分享。可能是舒适区外很难,但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心理感受有什么区别,用需要使用smart原则写下目标,包括事情,可衡量的标准、截止日期。例如一年要阅读多少本书,例如这位想要在6个月内完成二级拆书家的晋级。有想进入拆书帮。这件事最后是以后发生。请写下来,小组内讨论,3min后请一位小伙伴发言。


学习者:我的目标是想思维以及表达更好,想在半年内成为二级拆书家

(1)可衡量的目标,达到就达到,没有达到就是没有达到,(2)它是可以达到,前面很多小伙伴已经达到,(3)他和我的目标是相关的,提高我的思维和表达,(4)有时间限制,时间是半年之内。

拆书家,如果用到刻意练习的步骤呢?

1、确定技能。是可发展技能,找导师,我会找大鹏沟通,怎么入会,怎么找导师;

2、每周设定时间,准备

3、专注实践,和你其实一样,每周一次到两次

4、反馈,拆书帮有一套很好的反馈

拆书家:其实反馈,你也可以把你的A2写好后发到群里,让大家给你反馈。


好,我的拆书今天到这里差不多结束,在结束前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导师、刻意练习的步骤;

导师:找导师、评判、升级

刻意练习:确定技能、找导师、设定计划、专注实践、接受反馈

最后用书上作者致读者的一句话:

放弃一切错误方法,从今天开始“刻意练习”

因为这是最强大的,也是唯一的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