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番茄工作法图解》 所属活动: 天津北洋筹备分舵拆书家训练第三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使用戴明顿环实现有效的时间管理 学习目标: TF2-1

开场: 大家好,我是小琳,笔名静待花开。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的三个标签是“通信行业”、“80后宝妈”、“书评人”。 今天我的拆书将有分组讨论环节,根据今天的到场人数,我们还是一组谈论!
【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这次拆书片段的学习,能够快速掌握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操作要点。改善以往时间管理效率低下,日复一日瞎忙的状态。
【图书介绍】B: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大家有没有经常埋怨“事情太多,时间太少”?为了摆脱这种低效率状态,而学习了很多时间管理?
番茄工作法就是其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正是从读者的现实应用出发,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让读者能够快速时间管理法则,提升做事效率。
但是,有时候,我们明明做好了计划,也在满负荷地努力,却发现日复一日地没有成果,从而产生满满的挫败感。有没有?!因此,我今天要隆重地推荐书中关于戴明顿环的讲解片段,它是促使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持续提升的有力保障。片段内容引入了品质管理中的PDCA循环模型,让我们关注到检查与校正环节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关注方向,修订目标。同时,还可以监督与发现每天行动中的微小变化,及时做出或发扬、或改善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番茄工作法图解》P44

戴明循环

美国统计学威廉.爱德华.戴明和安德鲁.沃尔特.休哈特共同创立了戴明循环、也可称品质管理循环或“PDCA循环”。它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周期流程,可用于对其他流程进行改进。基于“假设-实验-评估”的科学方法,戴明循环的4步为:计划-执行-评估-应用。

*计划(Plan):定义预期的结果,以及达成它所需的流程。

*执行(Do):实施该流程。

*评估(Check):对流程进行衡量,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找出差距。

*应用(Act):对差距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以图改进。

这一系列的计划、监控、衡量和改进,也正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番茄工作法是一套PDCA流程。在每天早晨确定要做哪些工作,跟踪什么。然后贯穿全天的是跟踪事件,在表格画叉号、撇号、减号等。在每天结束时,将当天的跟踪数据,与最近几天的数据以及事先的期望值进行比较。问问自己,有没有努力完成早晨在“今日待办”表格上承诺的活动?然后想想如何改善明天的流程。每天重复这个循环,对流程进行改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学习者通过这次拆书片段的学习,能够快速掌握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操作要点。改善以往时间管理效率低下,日复一日瞎忙的状态。


【图书介绍】

B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大家有没有经常埋怨“事情太多,时间太少”?为了摆脱这种低效率状态,而学习了很多时间管理?

番茄工作法就是其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正是从读者的现实应用出发,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让读者能够快速时间管理法则,提升做事效率。

但是,有时候,我们明明做好了计划,也在满负荷地努力,却发现日复一日地没有成果,从而产生满满的挫败感。有没有?!因此,我今天要隆重地推荐书中关于戴明顿环的讲解片段,它是促使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持续提升的有力保障。片段内容引入了品质管理中的PDCA循环模型,让我们关注到检查与校正环节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关注方向,修订目标。同时,还可以监督与发现每天行动中的微小变化,及时做出或发扬、或改善的行为。

F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1992年创立了番茄工作法。这本书则是诺特伯格·史蒂夫进一步将其视觉再现而形成的著作。

A创始人亲自为其作序,可见本书的权威与实用。每章头部的对话情景加上讲述内容的图文并茂,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如何提升日常工作与生活效率的方法。并且在看到工具的可视化效果后,激发出我们亲手去实践的动力。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what

这段拆页讲解了PDCA循环的基本管理方法,以及在番茄工作法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前因后果说明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为什么需要PDCA循环呢?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人的时间管理只集中在制定目标,提高时间效率、产出多少的问题上,也就是片段中的P和D两个环节,而缺少检查C与校正A的步骤。也许你会说,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有什么问题吗?

实际上,这就像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只关注路况而不看地图一样。如果面前突然出现路障自然要减速躲避。同时呢,还要时不时地检查地图,看走的路是否正确。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同样的,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如果只低头努力,不抬头看路的话,很容易偏离原有的轨道,或者察觉不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细小问题,最终形成影响结果的大纰漏。试想,如果偏离了方向,速度再快又有什么用呢?

行动建议和步骤how

戴明顿环要求我们不仅要努力往前跑,还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分析处理检查的结果。具体来说分为4个步骤:

   1、计划。

正如片段中所说,我们不仅要定出目标,还要将实现目标的步骤计划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目标是明确具体的。“好好学习”不是目标,“阅读30页书,并画出思维导图”是目标。

2、执行。

这个阶段就是实施计划的过程了。同样的,需要我们将过程具体化。那什么样的算是具体呢?可评估、可衡量

“看书”这不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一个番茄钟看10页书,共需3个。最后一个番茄钟输出思维导图。”这是具体的行动步骤。

3、评估。

完成一天的工作后,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之前的目标是否完成?比如,刚看了10页书,就被叫去开会,导图也没有完成。这就形成实际与目标的偏离。也就是我们在评估阶段需要作出的判断。

4、校正。

在第三步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出现差距的原因,以及改善策略。

由30页+导图变成了10页书,问题出在哪里?是目标定的不切合实际,还是执行步骤不合理?比如,可以计划第二天趁着上班之前,没有人打扰的时候开始阅读。如果第二天可以顺利地完成计划,那么在下一次的校正环节就可以将其固化下来,形成好习惯。

结合自己的案例

A1

在学习时间管理之前,我是一个十足的“低效率努力者”。举个例子吧,从8:30开始上班,事情就一件一件地纷至沓来。“把昨天的方案整理一下,一会去副总办公室汇报下。”于是开始赶报告查数据。“小琳,来了一个跨省的工单,快超时了,你看下赶紧回吧。”跨省超时可不是闹着玩的,赶紧看看是什么项目。刚查出点眉目,电话又响了:“赛象的那个项目又出问题了。我们去施工,发现设备丢了,客户要我们再配一台。”“不行!这违反规定呀?”在我balabala地解释的时候,电脑屏幕上持续不停地跳出“要方案,对进度”的对话窗口。好不容易放下电话,才想起来,我的报告!还没影……

在座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也有过跟我类似的经历呢?下面咱们来看看,如果加入PDCA循环法,会是什么情况?

A1+

学习过片段后,可以看出,之前的我一直是被事情推着走,只关注Do,而导致方向模糊,难以提升。那么,要如何摆脱这种“整天忙乱,毫无结果”的挫败呢?

1、每天早上利用8:30之前的10-15分钟,尽力将当天的事情计划出来。具体要如何做呢?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一般会分为3个部分:项目查勘,方案会审;跨省项目协调和整体牵头项目的汇报。

其中整体项目汇报面对的是领导,所以需要尽早将前一天数据收集好,做好随时汇报的准备。由于涉及到全部门的数据(没来的同事立即电话沟通,尽量减少等待而耗费的时间),1个牵头项目对应1个番茄钟(25分钟),以此类推。

跨省项目关系到公司KPI,自然也不能忽视,依据前一天收到的新项目以及遗留问题来计划时间。2个项目为一个番茄钟,以此类推。

看书学习的时间安排在本地工单之前,从而保证每天的有效输入与提升。根据后面待处理工单的多少,安排2-4个番茄钟。

最后的是日常本地工单的审核与回复,相比较时限与重要性都不很高。可以批量处理,10个项目一个番茄钟,以此类推。

清单样例请见片段反面。

2、按照计划,遵循工作重要程度依次完成。并记录下完成的起止时间和中断次数。比如:

兴业银行:起(9:30)内部中断(’1次:不放心孩子,打电话问老师状态如何)外部中断(-2次:快递、电话)结束(10:10)

3、每天17:00后,结束手头的工作。按照早上列出的表格,逐一对照完成情况。请大家看下,片段后面的清单样例。

4、重点分析延时完成的项目,问题出在哪里?

比如兴业银行的时间,走神想宝宝,下楼拿快递,被电话打断,导致了比预期超时了15分钟。下次计划的时候,将其尽量安排在中间的“集中处理”时间段内,从而保证专时专用。

分析数据还可以看出,上午9:30和下午15:00左右是电话骚扰的高峰期,建议增加下午的“集中处理”时间。

中午和下午下班前,集中力容易涣散,需要有意识控制。

这样经过分析,详细第二天应用番茄钟,就会更加有效率了。

附录:

项目名称

番茄

起始(计划)

终止(计划)

中断

起始(实际)

终止(实际)

情况记录

完成率

工商银行

1

8:30

8:55


8:30

8:55


100%

兴业银行

1

9:00

9:25

‘ - -

9:00

10:10

想孩子+外部干扰

62.5%

赛象

1

9:30

9:55

-

10:15

10:40

一个电话,影响不大

100%

星巴克

苹果公司

1

10:30

10:55


10:45

11:10


100%

回电话、邮件

阅读《共享经济》20页

2

11:00

11:55

‘ ’

11:15

11:55

想着中午计划,只完成10页阅读

50%

处理本地工单(预计30)

3

14:00

15:25

-         - -

14:00

16:55

干扰电话

75%

阅读《共享经济》30页

3

15:30

16:55

16:00

17:00

想着下班,影响不大,完成20页

66%

适用边界

PDCA循环对于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的逐步提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需要注意计划目标的环节中,目标的具体和可衡量性。如果是一个难以评估的目标,则在总结分析环节很难做出判断分析,也就无法达到继续优化改善的目的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下面就到了我们的激活经验A环节。以上看过我的亲身示例以后,我想问下大家,你们是否感到过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甚微?

每天下班后,安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一天,却发现脑袋空空,什么都想不起来。只是觉得又混战了一天,脑袋发胀?既然想得头疼,就干脆管他呢,先睡一觉再说!于是日复一日地循环,找不到突破的方向?下面我想请大家针对回想起自己的“缺少总结分析,没有改进提升”的经历,进行小组内讨论。1分钟后,我会请一位同学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锦笺:16年的时候,带了8个班,每周20节课加上出操。疲劳感占满了所有的时间。没有时间总结和分析,自然也无从提升。

     李夏:之前在企业做行政工作的时候,事情杂且乱,客户接待、文具纸张、甚至厕所堵漏都需要亲自去解决。虽然有日报制度,但是当回顾的时候,什么都想不起来。感觉每天在毫无重点的瞎忙。 �却发现脑袋空空,什么都想不起来。只是觉得又混战了一天,脑袋发胀?既然想得头疼,就干脆管他呢,先睡一觉再说!于是日复一日地循环,找不到突破的方向?下面我想请大家针对回想起自己的“缺少总结分析,没有改进提升”的经历,进行小组内讨论。1分钟后,我会请一位同学进行分享。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的分享都很棒!我想现在,各位在心里都已经回忆起由于缺少总结分析环节,而原地踏步的经历了吧?下面呢,我想请大家对照I中po出的表格示例,想一想,如果回到当初的那个时候,你会如何运用PDCA来实现更好的效果呢? 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 mso-bidi-language:AR-SA'>李夏:之前在企业做行政工作的时候,事情杂且乱,客户接待、文具纸张、甚至厕所堵漏都需要亲自去解决。虽然有日报制度,但是当回顾的时候,什么都想不起来。感觉每天在毫无重点的瞎忙。 �却发现脑袋空空,什么都想不起来。只是觉得又混战了一天,脑袋发胀?既然想得头疼,就干脆管他呢,先睡一觉再说!于是日复一日地循环,找不到突破的方向?下面我想请大家针对回想起自己的“缺少总结分析,没有改进提升”的经历,进行小组内讨论。1分钟后,我会请一位同学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锦笺:经过与拆书家的讨论,我觉得当时自己应该针对课程质量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

1、目标:提升课上与学生的互动,50%举手率。

2、执行:磨课件,逐句分析互动的话语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评估:根据每天的日记内容,对白天课上的表现进行评估。

      4、分析:通过评估环节,发现课件还是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提升。


小结:

今天我通过《番茄工作法图解》中的戴明顿环片段,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如何应用PDCA闭环,来提升我们的时间管理,甚至推广到了自我管理的范畴。

可以说PDCA是我们个人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在实现远期计划、难以量化的目标的时候,这个闭环很难达到总结分析阶段,也就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因此,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及时有效地选择合适的工具手段,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