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 所属活动: 3月29日武汉拆书帮珞珈分舵街道口场拆书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学会换位思考 学习目标: 在跟随完成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做到三个方向的同理心,并能从

开场: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在不理解对方言行的情境下运用同理心,获得观点,理解情绪,关心对方的需要,更有效地表达理解,减少误会的发生;能够使用你错我对、你对我错、双方都有对错、这个议题不重要这四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歧,从而达到化解冲突的效果。


开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跟不同的人接触,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时这么的不同。有时候,即使对方用语言表达得再清楚,我们明明听懂了他的意思,但没办法了解TA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比如,你的朋友跟一个才谈了一个星期恋爱的人分手了,你会说,这有什么好伤心嘛,又不是谈了一两年。TA会有什么感受?——你不理解我。再比如,你跟你老妈,你想要去体验一下新鲜刺激的活动,她却百般阻止,唠叨不停,你这个时候郁闷吗?——这代沟怎么这么大呢?如果这样的误解长期积累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些种种的不理解,事情小的话不了了之,事情大的话甚至会引发冲突和关系破裂。

那怎么办呢?

罗纳德·阿德勒在《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指出,其实这些时候我们缺少的是设身处地的能力,这在沟通和交往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能力。如果我们掌握了同理他人、换位思考的概念和方法,那么就会减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3-3.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刚才我们从拆页中读到了同理心的定义,用你自己的一句话来解释同理心,你会怎么说?(互动)

学习者回应: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换位思考

感同身受

理解对方

穿上别人的鞋子 



大家的理解都非常精准,看来已经掌握了同理心这个基本的概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很多人容易把同情心和同理心混为一谈,区别在哪儿呢?同情心是用你自己的观点去看别人的困境,产生了悲悯之心。

比如对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如果这个人的痛苦、困扰、或者是开心,都只是TA自己的体验,和你无关,你只是觉得TA很惨,这是同情还是同理?——同情。

那如果是站在这个人的角度去感同身受,那种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感受就像是你自己亲身体验一般,这是同情还是同理?——同理。

所以,同理心就是穿上他们的鞋子,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世界。

 

同理心具体包含了三个方面,获得观点,体验情感,和关心对方的福祉。那具体来说,在沟通中同理他人怎么做呢?

 

我们从这个概念和内涵上,可以提炼出一个三步骤,第一步是理解对方的想法:“哦,你认为,这个事情是这样这样的。”第二步是理解情绪感受,:“我猜你感觉很失望,也有点无奈,是吗?”第三步是关心对方真正想要的“你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才会做出这个事情来”。

 

我们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下。

 

一个孩子想要买玩具车,可是家里已经有差不多款式的了,大人不同意,孩子大哭。

这个时候,如果大人说:“别哭了!已经买了,没必要买,这有什么好哭的”,孩子会怎么反应?——哭得更厉害了,干脆躺地上去了

 

如果大人的回应是:这个玩具车的颜色好特别呀,宝贝就是想要玩!对照同理心的三步走,这是哪一个部分?——获得观点

 

接着还可以说:哦,妈妈说不能买,宝贝好失望,也很伤心,。——理解情绪。

 

玩具车可以让我们开心,妈妈也好想变出好多好多玩具车,这样我们每天都玩个够。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开心呢?——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关心孩子的需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假设这样一个情景,A和B两个人之间,A有非常强烈的情绪,可能是生气,不满,或者烦恼,请你设计出人物的个性、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对话、动作等等,其中B通过运用同理心,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在情感上也使用了共情,同时非常关心对方的需要,最后成功地达到了理解对方安抚情绪的效果。

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

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代表来讲讲他的剧本。


一天中午,孩子其实想睡觉了,很困,但是非想要下楼。当时外面太热了,我不想抱着他下楼。孩子就大哭,我用同理心去倾听他,“宝贝想下楼,妈妈不让,宝贝很伤心。”——这是在想法和情感上使用了同理心,倾听孩子。孩子的哭声小了一些。

因为还有个背景是,这段时间,孩子迷上了打伞。妈妈尝试去关心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宝贝是不是想要打伞,才要下楼的呢?”孩子立马不哭了,点点头:“嗯!”

于是,最后找到了折中的解决办法是,陪孩子在家里打伞,来回走动,体验打伞的感觉。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11111.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刚才讲到的同理心三部曲,句式讲起来很简单,但用起来就不容易了——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一个事件或一个问题,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单一因素,比较复杂。我们就像这首诗中摸象的盲人一样,每个人的角色和视角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我们能够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我们就更有可能从他人的视角去看世界。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到呢?我发现至少有四个视角。

第一步,假设我们先站到第一个摸象的盲人位置,当我们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通常会采用的观点是“我对你错”,第一反应就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

 

第二步,接着,你站到第二个摸象的盲人位置,这时你可能摸到的是大象鼻子。转换视角,看到对方立场的合理之处,并且故意跟自己唱反调挑出自己这一部分的毛病。这个角度其实可以记为你对我错。

第三步,然后,你还可以再站在第三个位置,立场三,双方都对双方都错,同时看到两方的正面和负面因素。用更公平的方式看待双方的观点。

第四步,这个问题不重要。这又是不同的视角了。有时候我们把一个局部的问题看得过分重要,以至于忽略了关系中其他重要的因素。跳出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换位思考的好办法。

 

 举例

我家圈儿打了一次小朋友,被人家奶奶看到,非常心疼,后来每次见到圈儿都要说他打她们家果果的事,反复吓唬说你再打的话就怎样怎样。

第一步,我对你错,

第二步,我错你对,

第三步,双方都对都错,我接纳孩子阶段性的表现是对的,我没有找机会跟奶奶做更多的沟通是错的。奶奶保护自己的孙子是对的,吓唬孩子的方式是错的。

第四步,这个问题其实不重要,奶奶怎么对待圈儿是她的事,圈儿怎么回应是圈儿的事,这是他必然会经历的,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他。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同理心指数测试

(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

                                                          完全不符合   完全符合

1、我总是可以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处境。 1 2 3 4 5 6

2、即使在矛盾和冲突中,我仍然会考虑到对方的感受。1 2 3 4 5 6

3、如果遭到拒绝,我会很快找到对方情有可原之处。1 2 3 4 5 6

4、我从不强求对方和我有同样的观点。1 2 3 4 5 6

5、考虑一个问题时,我总是从不止一个角色的角度去思考。1 2 3 4 5 6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计分方法:

选1记为1分,选2记为2分,以此类推。

总分在24分以上,高情商,体贴人;

18到23分,同理心有提升的空间;

18分以下,今天,你来对了。


【A3】促动参与(20-2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要做到同理,换位思考,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或挑战?(头脑风暴)

讨论结果:

双方情绪不稳定

对对方有所期待

沟通方式(微信/面对面)

拉不下面子

自我认知

交往动机

自身经验、阅历

个人性格

身份地位

经过对每一项的挑战级别打分,最终聚焦到了亟待解决的四个挑战上:

1、情绪不稳定时,如何同理?

2、自身阅历不足,如何同理?

3、对对方的期待过高,如何同理?

4、个人性格比较内向,如何同理?


有哪些办法可以让我们克服这些挑战和困难,以顺利完成这四种立场的转换呢?(头脑风暴)

讨论方案:

1、撤离冲突,先自己冷静一会;深呼吸;明确表达情绪之后,再尝试理解对方

2、请教有经验人士,帮忙分析;多读书;多交朋友;听听对方怎么说

3、降低期待,不做预设;平常心对待

4、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线上沟通、发信息等等;多观察,多交朋友


学习者分享和提问:如果我们性格本身就很内向,又不擅长表达,要做到同理心是不是不太可能呢?

嗯,性格内向和外向的确有可能会影响到沟通中同理心的发挥。大家一起说说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性格内向来做到同理他人呢?


讨论结果:

换一些间接的沟通方式,更适合内向的人,比如发短信,发微信,写邮件,可能比面对面要感觉好点。



【A2】 

今天学习了同理他人换位思考的内容和方法,请在便签纸上写下,你在接下来一周内运用这一知识技巧的行动计划,比如明天做个复盘,回去跟老公分享这个方法,或者找个人一起尝试练习一遍,等等。写出具体的行动,时间。

学习者分享:

计划明天把这个方法分享给身边朋友,教给TA同理三步法以及四种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然后做一个议题的探讨,练习运用这些技巧。


【结语】

总结下,刚才我们学习了同理他人的三步法,获得观点,理解情绪,关心对方真正想要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更有效的沟通。但是,要想做到同理非常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认知复杂度还需要提高,原来可能仅仅是一个视角:【我对你错】,通过学习,我们又多了三个视角:【我错你对】、【双方都有对有错】、【这个问题不重要】。要想做到从四种不同视角看问题,需要克服很多的挑战,比如情绪不稳定,对对方抱有过高期待等等,那么我们也想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一来,我们更有信心去练习和运用同理技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