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Jelly牙膏,从事的职业是引导师、团队教练,领域是推动个人发展、组织发展、企业变革。
今天的拆书片段,节选自这本书《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高效能人士做决定的51个思考模型》。
对于希望快速成为高级学习者的人,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F)首先,这是一本工具书,它罗列出51个最佳的思考模型。非常全面,有很多工具可以运用起来。
(A)其次,它不仅用文字来说明每个模型,同时也使用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非常一目了然。帮助我们加快理解吸收。
(B)最后,这是一本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当我们想要进行工作汇报做PPT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做理财投资计划的时候,当我们需要跟身边人相处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应的模型,仿效它们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做出符合当下的最好的决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模型是:“回馈模型”。
希望今天活动结束后,大家能够学会用这个方法对自己如何对待他人的反馈做复盘。
对他人给出的意见反馈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回馈模型——如何处理他人
现在我们用大约1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资料片段,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A1】
(提出一个显像问题,让学习者联想到特定情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练习环节。
请大家回想最近三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涉及到与他人交流沟通、或者讨论的。
也许是,你向主管汇报工作,他给你提了一些反馈;
也许是,你检查督促下属的工作,他给了你一些回复;
也许是,你在和同事、客户、或者供应商一起开项目会议;
也许是,你和家人、朋友通电话,谈论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当时,你的心里活动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用今天的回馈模型进行梳理,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A1+】
(请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我提出来的行动步骤,反思类似情况更好的做法是什么)
下个星期,和主管汇报工作、跟进下属工作、或者召开会议的时候,你会如何利用这个模型处理对方给你的反馈信息?
大家可以在便签上,写一下自己的思考,然后我们请两位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1:
关于反馈模型,我上周刚好遇到了一件事情,是关于意见反馈的。老板在微信里问我“项目进展到什么情况了?”,于是我口头回答说“供应商没有给回复,也没有给测试报告,只是口头回复说没有问题的”;老板紧接着问“供应商什么时候可以给报告”,在我准备回答的时间里,老板说“我需要你们去跟进,而不是我问你答”。
我听到老板这样反馈的时候,我会觉得老板最近对我有意见,是在故意找我碴。所以在上班的时候,我就不想理老板,也不想干工作,心里总是觉得我突然怀孕这件事情影响了老板的全年计划,他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故意找我碴。
今天在看了这个反馈模型之后,我突然会觉得其实自己确实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通过我老板提出的意见,我会发现自己在回答老板提问的时候,是有问题的。他的意思是说,我在跟项目的时候,应该主动去跟进,而不是他问了我什么,我直接回答什么;甚至我应该在回答他提问的时候,我应该能够想清楚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他最想要的是行动方案,而不是仅仅是时间。通过用这个模型进行反思,我发现老板给我的反馈不是一个批评也不是一个指责,而是能够帮助我在“如何回答老板的提问”、“如何跟进项目”上有很大的改善。
我下一次再回答老板的提问时,就会仔细思考一下老板的需求具体是什么,尽可能给他一个完整的行动方案。
学习者2:
在一次拆书的活动中,在请大家反馈收获的时候,有一个学习者主动给了我一些建议是关于举办活动的建议。他说,如果活动在结束之后,可以增加一些总结,让大家发言的时间更多一些,参与者的感觉会更好。
参照这个模型,他反馈的信息,我选择部分接受,部分忽略。关于让大家有更多发言时间,这个部分,是按照每个拆书家选择的拆书类别有相应的规定,这个部分我忽略掉;关于活动结束之后增加总结环节,这个可以考虑在以后的拆书活动进行增加。因为确实上次活动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这个收尾的环节。
【收尾环节】
感谢大家对今天学习的参与。今天片段中分享的方法和模型,是“回馈模型”。大家可以通过“改变——不改变”、“我觉得好——我觉得不好”两个维度,对他人给出的意见反馈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判断,采取行动。
书中的话送给大家,谨慎所思、谨慎所言、谨慎所行,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天天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