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 所属活动: 上海喜乐分舵172期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怎样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双重回路学习模型”进行思考复盘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Jelly牙膏,从事的职业是引导师、团队教练,领域是推动个人发展、组织发展、企业变革。

今天的拆书片段,节选自这本书《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高效能人士做决定的51个思考模型》。
对于希望快速成为高级学习者的人,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F)首先,这是一本工具书,它罗列出51个最佳的思考模型。非常全面,有很多工具可以运用起来。
(A)其次,它不仅用文字来说明每个模型,同时也使用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非常一目了然。帮助我们加快理解吸收。
(B)最后,这是一本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当我们想要进行工作汇报做PPT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做理财投资计划的时候,当我们需要跟身边人相处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应的模型,仿效它们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做出符合当下的最好的决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模型是:“回馈模型”。
希望今天活动结束后,大家能够学会用这个方法对自己如何对待他人的反馈做复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我选择跟大家一起学习模型,是“回馈模型”。一个完整的复盘过程,不仅仅有自己的回顾总结,也会听听小组中其他人员给出的反馈信息。然而,在团体之中,收集意见反馈常常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没有之一。批评的话语,会很刺耳,我们听到之后会很不爽;客套的称赞,满足了我们的虚荣心,细细回味时又常常会觉得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那么,作为当事人的自己,在面对他人给出的意见反馈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回馈模型——如何处理他人的抱怨和批评”,给出两个判断依据,帮助我们做决定。

(设定学习目标)期待大家完成今天的拆书学习之后,能够运用这个模型的两个判断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将他人的意见反馈恰当归类,并选择相适宜的行动。


现在我们用大约1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资料片段,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xx.jpg!thumbnail.jpe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what)

完成阅读后,我们会发现,这个片段的关注点在于:他人观点与自己观点是否一致,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先不去怀疑对方的动机,具体是什么。而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去分析他人提出的意见反馈,包含了哪些信息。比如说,是不是有什么可以学习的?自己可以如何运用他人的意见反馈?

对这些提问的回答,既是我们进行复盘时产出的内容结果;同时,这些内容结果,也是自己将对方的回馈意见进行归类的判断基础。

我们可以根据,他人的意见反馈,是否提供出有价值的内容,做出决定:1、我是否给予他回应;2、我给予什么样的回应。

回到片段,我们看到作者画了一个简单的四象限表格,用两个维度,把人们的反馈分成了四类。这两个维度,就是我们进行归类的判断依据。

第一个维度,是横向维度:改变——不改变。

在这个维度上,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是:他人的反馈是否与自己在复盘后会采取的具体行动息息相关。

书中列了几个问题,帮助我们思考:

1、这个意见回馈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

2、自己可以怎样运用这个意见回馈?

3、思考有什么现状是可以继续维持?

4、思考有什么现状是需要加以改变?

5、依照1-4的回答,我可以明确建立的行动方案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能够想清楚:我自己是否需要改变,是否需要接受他人的反馈需要改变。

第一个维度,是纵向维度:我觉得好——我觉得不好。

这个维度是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情绪与感受。通过这些情绪与感受,来发现自己是否有勇于面对真相的勇气,是否有采取行动的决心与执行力。

两个人的观点不一致,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我觉得好与不好,只是单纯地反映了,我对待不同观点的接纳程度是宽广还是狭隘;以及我自己是否有勇气诚实地面对现实。

书中列了几个问题,帮助我们提醒自己:

1、这些内容是否是对方找出的不尽理想之处;

2、我成功/失败的经验,是不是运气使然?

3、我能在比赛中获胜,是不是运气使然?

4、得到的优秀结果,我是否配得上它带来的称赞?

无论判断标准是什么,做判断的出发点是唯一的:我自己想要事情如何推进发展。

把他人回馈的意见往这个表格中一放,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态度、如何回应。

(适用边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围绕“复盘”展开的,脱离了“复盘”这个情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是否使用这个模型。毕竟,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他人语言上的恶意攻击,我们不能委屈自己。

如果不使用这个模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亲身体会了,什么一言不合就动手,一言不合就互撕。最最常见的是,心情容易受到影响,我们自己陷在情绪之中,烦恼不已。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去年底负责组织团队成员一起组织大型活动。面临的状况是,时间紧迫、人手不足、经费紧张,同时我们又希望有好的效果展现。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付出,终于达成了目标。在做回顾总结的时候,大家说了好多负面的信息:场地格局不好,光线不足,空间有阻挡,天气是雨天没有放雨具的东西……等等等,我一开始听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委屈,心里在想“这都是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一开始进行筹办的时候,你们都干什么去了”,此时的我已经陷入到小情绪中,不能和大家继续顺畅地交流下去。随后,我想起了这个反馈模型,于是我重新把伙伴们提出的意见反馈做了归类,不去把大家反馈的信息看作是对我的指责,很快就为下一次的活动筹备做好了注意事项清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提出一个显像问题,让学习者联想到特定情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练习环节。

请大家回想最近三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涉及到与他人交流沟通、或者讨论的。

也许是,你向主管汇报工作,他给你提了一些反馈;

也许是,你检查督促下属的工作,他给了你一些回复;

也许是,你在和同事、客户、或者供应商一起开项目会议;

也许是,你和家人、朋友通电话,谈论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当时,你的心里活动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用今天的回馈模型进行梳理,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A1+】

(请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我提出来的行动步骤,反思类似情况更好的做法是什么)

下个星期,和主管汇报工作、跟进下属工作、或者召开会议的时候,你会如何利用这个模型处理对方给你的反馈信息?

大家可以在便签上,写一下自己的思考,然后我们请两位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1:

关于反馈模型,我上周刚好遇到了一件事情,是关于意见反馈的。老板在微信里问我“项目进展到什么情况了?”,于是我口头回答说“供应商没有给回复,也没有给测试报告,只是口头回复说没有问题的”;老板紧接着问“供应商什么时候可以给报告”,在我准备回答的时间里,老板说“我需要你们去跟进,而不是我问你答”。

我听到老板这样反馈的时候,我会觉得老板最近对我有意见,是在故意找我碴。所以在上班的时候,我就不想理老板,也不想干工作,心里总是觉得我突然怀孕这件事情影响了老板的全年计划,他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故意找我碴。

今天在看了这个反馈模型之后,我突然会觉得其实自己确实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通过我老板提出的意见,我会发现自己在回答老板提问的时候,是有问题的。他的意思是说,我在跟项目的时候,应该主动去跟进,而不是他问了我什么,我直接回答什么;甚至我应该在回答他提问的时候,我应该能够想清楚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他最想要的是行动方案,而不是仅仅是时间。通过用这个模型进行反思,我发现老板给我的反馈不是一个批评也不是一个指责,而是能够帮助我在“如何回答老板的提问”、“如何跟进项目”上有很大的改善。

我下一次再回答老板的提问时,就会仔细思考一下老板的需求具体是什么,尽可能给他一个完整的行动方案。



学习者2:

在一次拆书的活动中,在请大家反馈收获的时候,有一个学习者主动给了我一些建议是关于举办活动的建议。他说,如果活动在结束之后,可以增加一些总结,让大家发言的时间更多一些,参与者的感觉会更好。

参照这个模型,他反馈的信息,我选择部分接受,部分忽略。关于让大家有更多发言时间,这个部分,是按照每个拆书家选择的拆书类别有相应的规定,这个部分我忽略掉;关于活动结束之后增加总结环节,这个可以考虑在以后的拆书活动进行增加。因为确实上次活动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这个收尾的环节。



【收尾环节】

感谢大家对今天学习的参与。今天片段中分享的方法和模型,是“回馈模型”。大家可以通过“改变——不改变”、“我觉得好——我觉得不好”两个维度,对他人给出的意见反馈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判断,采取行动。

书中的话送给大家,谨慎所思、谨慎所言、谨慎所行,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天天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