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静待花开。经过上周的TF1-1的拆书活动,相信咱们分舵的小伙伴们对我已经有些熟悉了。下面再简单介绍下我的三个标签:国企业务主管、80后宝妈,书评人。可以说,看书,占据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今天我们的拆书活动需要大家通过分组讨论,和我来一起完成。今天到场了3位小伙伴,按照3-6人一组的原则,咱们就按照一组进行了哈。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聪明女人背小包》。作者是日本作家横田真由子,她仅用3年时间升任古驰店长,获得顾客数量No.1。在为VIP顾客挑选商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女性的优雅生活方式,并积极实践其自身创造的“成熟女性的优雅”。后来她以研修讲师身份独立出来,积极致力于帮助女性实现职业规划的工作。
正如这几年从日本风行起来的“断舍离”一样,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种“少而精”的生活哲学。字里行间,映衬着专业与优雅。没有单纯的说教要买买买,用高档。而是讨论了一种与物品之间长期和谐的关系,让人心生向往。我们拥有的物品不在于多寡,而在于精要,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需要的。
《聪明女人背小包》P70
为了缩小必须品的范围,我们来想想,如果换成小包的话需要装一些什么。
也许一开始选择会比较困难,所以我想教给你四个办法。
1、养成回家以后清空所有东西的习惯。
把在街上拿的传单、糖的包装纸、已经处理好的文件、过期的优惠券、小票等都拿出来分别处理。
养成这个习惯以后,相当于不知不觉中给包包减负了,你会发现“今天这个东西又没用到呢”等等。也就是说,你会渐渐地区分出真正必须的东西。
每天用不到一分钟,就能渐渐感觉到这个变化会扩展到你的整个生活。
2、出发前想一下:“今天要做什么?”
搞清楚了这一天要做什么,也就搞清楚了要带什么。
也就是说,在准备要带的东西之前,先要掌握今天一天的行程。想象一下这一天和谁,去哪里,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天气。需要信息的话,手里的智能手机马上就可以查到,有心的话,不用5分钟就可以在脑海里把这一天的场景模拟一遍。
3、留出一个“保留观察的时间”。
让包包变重的都是一些“为‘万一’准备”的东西。比如雨伞、披肩、外套、水杯等等。当然这些东西需要用的时候没有也很麻烦,可是这些“万一东西”使用频率真的有这么高吗?实际上,几乎都不是的。
把包包里的东西分成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没用过的东西先坐一下冷板凳,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作为“保留观察的时间”在家里待命。渐渐地,你就会知道哪一些才是你真正需要随身携带的。
4、不是塞而是“分”。
因为不可能总是带着小包出门,所以我推荐这种“带两个包”的方法。小包只装最基本需要的东西,钱包、手机、口红、手帕、纸巾等。大包就可以装电脑、笔记本等体积大的东西。
坚持这样给物品分类,某一天你就会发现“今天换成了小包也完全没关系”。
在座的大部分是女同胞,相信大家都有过“包包选择困难症”。大包可以带很多东西,而同时,小包的精致又让人无法抵挡。书中有一种说法叫:包包的体积就意味着背负的工作与责任的大小。仔细想想,不无道理。开始也许只是随身带着一些个人物品,随着社会角色的不断增加,当了母亲就需要准备宝宝的全套装备,作为女儿还要考虑父母的需要?身为职场精英,带着工作回家,也逐渐成为常态。因此,包包就从信封包逐渐变为购物篮……每天背着硕大满载的包包,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堪重负?以书中的观点,聪明女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小包,那么具体要如何由大变小呢?今天让我们就跟着横田真由子,一起来演练下“包包减肥术”吧。
方法一:回家后清空所有东西。
如果已经下定决心要给包包减肥,不妨从每天清空包包开始。当一件件地从大包中取出所有物品的时候,也许你就会发现:“我怎么还会带着这个?”“这都已经过期了呀!”好吧,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第一步,就离成功又近了一些。
方法二:出发前想一下:“今天要做什么?”
这个步骤要求我们对自己每天的行动有所规划,只带当天活动中需要的物品,而不是像机器猫似的,随身带着所有的宝贝,需要什么随手一掏就可以拿到。其实,让我们仔细想想,有没有过因为包包里的东西太多太乱,而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偏偏翻不到的情况?对自己即将去做的事情进行规划,不仅在包包的利用上,相信对于事情的顺利进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方法三:留出“一点保留观察的时间”。
将清理出包包的物品暂时放在一边,留作“保留观察”。如果真的需要,还可以放回去。如此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没有这些我也是没有问题的。”好了,这下就可以充满信心地将大包换做小包了。
方法四:不是塞而是“分”。
有的时候,的确需要我们带着大体积的物品,比如笔记本电脑,工作上的汇报文件等。这时,建议使用两个包包,一个放随身用的物品,一个放这些更有针对性的材料。通过给物品分类,我们会意识到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从而对生活与工作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正所谓有意识的生活,“关注当下”的生活态度也可以由此延展开了。
以上就是今天片段带给我们的主要内容,通过四个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变身,不再被沉重的大包所负累。当然,你可以挑选觉得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进行实践,也可以几种混搭。总之,行动起来就对了。
过渡段:
在阅读过片段后,我们了解到使用小包的方法,对于现代职业女性来说,不仅仅是重新整理随身物品的问题,更是重新规划自己社会身份,工作重点的有效途径。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下面让我们进入【A】环节。到了这个阶段,大家有没有想起以往使用包包的一些经历呢?由小变大,还是从大变小?成功或者失败?不妨在今天的活动小组中分享出来。
比如说,你曾经用过的最大的包包是什么样的?随身带着次数最多的物品是什么?你觉得能接受最小的包包尺寸是多大?为什么?
请每个人想出1个以往关于随身物品携带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分享,时间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
净净:
以前使用大包,与笔记本包大小类似。后来感觉太沉了,就换做了一本书大小的包包。然后,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方便的,反而因为随身携带的东西变少,而感觉轻松了许多。
片段中的四种方法,第二种以前还是会经常用过的。第一种方法在勤快的时候,会按时清理,但是如果懒劲上来了,就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去清理包包中无用的东西了。第三种和第四种之前没有尝试过。
过渡段:
经过刚才的分析,大家遇到的问题还真的不少呀。有小包被撑变形了的,有大包背带不堪重负,被拉断了的,还有随身带3、4个包的,以备不时之需的。不瞒你说,我也曾经在包中翻出来过期三个月的优惠券,早就干巴不能用的唇膏……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无形中的负累,不是吗?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
既然我们在包包的问题上,遇到过如此多的问题,那么今天在学习了片段之后,能不能应用这四种方法,规划到自己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从而实现优雅与美感的修炼大法呢?
下面,我想请大家,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片段的4种方法,规划下今后在随身物品的选择上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方向,从而实现我们使用小包优雅生活的目标。请想好的同学写在手中的便签上,时间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
净净:
1、形成每天清空包包,整理无用物品的习惯。
2、按照当天的计划,确定随身物品。
3、在包里增加一个可以放大物件的袋子。
小结:
相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有用过大包和小包,至于哪一种更好用恐怕也是众口不一。可为什么书中作者偏偏推崇小包作为“聪明女人”的必备单品呢?其实,事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正如我们的拆书活动,每周只拿出来一个片段详细分析拆解,而不是囫囵吞枣地以“本”为单位进行学习,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是不是要时刻保持精要生活的观念,来审视身边的物品、事情,从而让自己更加优雅地面对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