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们下午好,我是Mina,三个标签认识我,我是一名母亲,这是我目前最重要的角色,也是一名学习者,因为学而知不足,知识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喜欢安静,因为安静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今天我带来一本书叫做《沟通圣经》,所谓的沟通,顾名思义就是,在两者之间挖一条“沟”,然后让思想自由地流通,进而让沟通的双方有着共同的认知和理解。所谓“圣经”,寓意为经典。以《沟通圣经》出版三十年、修订到第五版仍然畅销并长销不衰的成绩单而言,称其为经典绝无过誉。作者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一直在从事沟通能力培训的工作。这本书不仅理论与实践兼具,更重要的是书中所讲的东西,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在这本书里,作者将“沟通”的十八般武艺全部写全了,整本书也正好是十八章。所以沟通中遇到的,没遇到的,想到的,没想到的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为了便于此次拆书活动能够进行更好的分享与交流,我们需要对小伙伴们进行分组。在我左边的小伙伴为一小组,右边的小伙伴们为一小组。
上周五的晚上,在妈妈家吃完饭以后我又如往常一样拿着手机在刷,妈妈对我说着什么,我很随意的答道:“好的!”妈妈的声音提高了:“你究竟有没有听见我说的?” “妈妈,你刚刚说什么了?”妈妈无奈的重复一遍她的话……
如果你遭遇这样的回应,内心必然是崩溃的。
小伙伴们请看这个字---这是听的汉字繁体字聽---从字面拆解是“十目一心耳为王”!左边一个“耳”字,说明我们要用耳朵获取大部分的信息,沟通中的语速,语调,语气等都体现一定的信息,但是仅依靠耳朵捕捉是不够的,还需要全身上下积极配合;右边“十一”说明听的时候头要正,态度要端正;“四”表"目”-眼睛,听他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保持目光上的交流,传递微妙的思想与情感;“一心”说明倾听时要用“心”去关注,用心体察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感受;在“耳”的旁边还有一个“王”字,“王”指的是在倾听过程中要关注对方,把说话的那个人当成是帝王般来尊重。
所以,倾听时不仅要用“耳朵”,用“心”,用“眼睛”,更重要的是鼓励你对面的那个人,作为听者你不用说太多或做太多,用简短的语言“嗯”“对”“是”或非语言沟通比如:点头,眼神的肯定让说话者多说,让对方借由这个过程自己协助自己解决问题,沟通时不是听者说多少,而是听者能听多少。
读过这个拆页后,我们了解到沟通中听的重要性,沟通中我们往往会更喜欢那些对我们有回应的人。那么,请小伙伴们想一想在以往的工作或生活中,你作为听者,有没有因为你的反应让说话者觉得崩溃而导致无法沟通的例子呢?你在听的时候还做了什么?想好后请在小组内分享。小伙伴们有五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然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例子。
学习者案例记录:
工作忙碌的学习者分享了与妻子沟通不成功的例子,妻子想要让丈夫在淘宝上给她买衣服,而丈夫因为工作的缘故在妻子说话的时候心不在焉并没有给予妻子恰当的回应,妻子喜欢的衣服仅仅是收藏起来,结果衣服没有买成功,妻子很有情绪。
A2催化应用(1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所以沟通中我们如果能协助说话者,则有助于双方实现畅快的沟通。小伙伴们,请根据今天的拆书片段中的建议,写出在今后的沟通中你们作为听者要如何协助说话者呢?请写出具体的做法。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下班回家后,问妻子喜欢什么款式什么颜色的衣服?打开淘宝,与她面对面直接交流,说完以后立刻在淘宝上行动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