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们经常在开会或者做事情的时候,都会被要求积极主动一些。积极主动是说,我们要对自己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状态负责,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选择权。简单说来,就是一件事情的走向,其实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那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积极主动的呢?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里就告诉我们,积极主动可以通过,语言,情绪和信念来辨别。今天我们就先看一下如何用语言辨别我们是否积极主动,如果不积极主动如何用改变语言的方式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
从原文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消极被动的人在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或表现出没有选择的无奈。比如:我根本没时间做,我只能这样做等。
周五的时候,我的目标管理老师在他的一个小群里对最近我们的评论数量直线下降做了反馈,表示要把不积极主动的人都清理出去。群里的人一下子就疯了,没留言的人跟老师说自己为什么没留言。看着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无奈,我也跟着说“老大最近的内容太烧脑了,看到别人发的评论,内容深入浅出,长篇大论,我觉得自己写的好烂,就不想写了。(这时候我的语言出现了推卸责任的意图,我不是不想写,别人写的太好给我太大压力了。也是找借口)
那如何让自己语言从消极变得更积极主动呢?片段中给了我们一些例子,比如:
我根本没时间做变成我可以把任务细分,先把能做的事情做了。
我只能这样做变成我能选择更恰当合适的回应。
续借刚才的例子,我在发表了推卸的言论之后,看着大家似乎都变成了这种模式,忽然觉得不对,本身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留言也是自己的事情,怎么忽然就成了外部压力导致自己没行动了呢?所以发了一条消息。
“自己刚才掉进了找借口的坑里,现在我选择把没评论的内容在重新读一遍,然后梳理出自己能理解的点进行留言。”消息发完我就打印了内容去阅读留言了。
我们会发现语言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行动,如果是悲观的语言,我们就会出现拖延,抵触,找借口等情况。并持续不断的强化这种情况。这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A1
请大家回忆一下过去的一个月内,你是否出现了消极被动的语言,如“我不能。。”“这不可能。。”“我没办法”等言论。每人在小组讨论分享一下当时是因为什么事情,你具体是如何反应的。
A2
刚才我们回忆了我们过去一个月出现过的消极被动的语言,下面请大家写一下,假设在未来的1个星期内,你碰到了类似的情况,脱口而出了消极的语言,要如何转化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