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 所属活动: 西安晨光筹备分舵第六次升级打怪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学习设身处地倾听,避免陷入四种自传式的沟通不良的弊端当中 学习目标: 顺利通关TF2-4

开场: 哈喽!大家好,我叫赵锦,今天又一次在2-4的现场跟大家见面。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图书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听到这本书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一本很棒的书,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很棒,因为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很多思路。
这本书的主要F特征: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博士,书中讲述了对每个人都适用的7个非常棒的习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A 优势:
这本书是当今中国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 不仅是企业、组织机构,更是个人获得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行文非常生动。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B 利益:
你有没有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立马被消极的情绪所影响呢?或者有一堆的事情需要完成,可是你不知道如何安排优先次序呢?-----那么,读这本《高效能认识的7个习惯》你就会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你的行为。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设身处地的沟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一:

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一对一的沟通中首先避免陷入四种自传式的沟通不良的弊端当中。

   

沟通不良的四大弊病

  自以为是的人有四种反应倾向:

    一、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二、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隐私。

    三、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四、想当然耳——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价值判断令人不能畅所欲言,追根究底则令人无法开诚布公,经常造成亲子关系的一大障碍。

  青少年与朋友讲电话可以扯上一两小时,跟父母却无话可说,或者把家当成吃饭睡觉的旅馆,为什么呢?如果父母只知训斥与批评,孩子岂肯向父母吐真言?

  在无数研讨会中,我曾与成千上万的人讨论这个问题,我发现人们常自以为是,却习焉而不察。无怪乎每次角色扮演时,许多人都意外的发现,自己居然也有这种病。好在只要病情确定,治疗并不难。


片段二: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一对一的沟通中学习设身处地倾听。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设身处地的倾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

再以前面的例子说明: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没错,学校教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对,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王明,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嗯……)

“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作错了决定。”

“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教育很重要。”

“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

“你不想让妈知道?"

“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举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表达的讯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几个晚上!”

  父亲意识到这是情绪性反应,又恢复设身处地的倾听。

“补习的代价太高了。”

“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你不想食言。”

“不过补习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期。”

“你其实很想多下点工夫,又担心补习没用。“

“你觉得会有效吗?”

  孩子又恢复了理性,父亲则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有时候,不待旁人开导,只要能畅所欲言,已足以令人厘清问题,甚至找到答案。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须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有时甚至不必形诸言语,仅仅一分心意就足以感动对方。

  对于关系亲密的人,和他分享经验将大有助于沟通:“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我从未真正聆听你说话,但今后愿尽力而为,纵使一时间不能作得很好,但我确实真心想了解你,也希望你助我一臂之力。“ 我相信有人会批评,这种倾听方式太耗费时间。起初的确如此,可是一旦进入状况就会如鱼得水。正如医师不能托辞太忙就不经诊断而下处方,沟通也需要投资时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一:

下面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原文片段当中的内容,当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4种自传式的回应的倾向:

1.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例子:上周陪我妈去买衣服,导购说由于她个子高,穿长款比短款好看,她说:“还是喜欢短的,精干。”

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隐私。

例子:有个姊妹跟我聊天说自己平时化妆品用什么什么牌子对皮肤好,衣服买什么什么牌子等,然后我心想,我平时好像没有用化妆品吧,衣服也是没有按哪个牌子买吧。

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例子:有个姊妹最近怀孕了,然后教会里有两个姊妹由于当时怀孕第一胎的时候流产了,所以就告诉这个怀孕的姊妹要卧床休息不能上班了,然后这个孕妇心里各种担忧……

4.想当然耳——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例子:前天在高中同学的微信群里,看到有个同学倾诉自己跟相恋五年的男友最近在闹分手,其中另一个同学紧跟着说自己当初也是……然后,那个倾诉的同学再没有说话……

不那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跟别人沟通时,总自以为是的反应出原文片段当中提到的这四种不良的沟通,会使对方不愿意再跟我们分享,严重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关系的。


预防学习者异议:

里需要说明的是,自传式回应也并非是完全错误或者无效的。比如对方确实征询你意见的时候,而且你们俩关系也的确不错,你当然可以“好为人师”的给别人提出你的建议,当你和对方很熟悉,关系很好的时候,这时追根究底的问问“为什么”也没太大问题。

但是,当对方向我们倾述时,对方情绪比较大,想要表达自我时,我们要多倾听,尽量避免这种自传式的回应,好让对方可以畅所欲言。

片段二:

原文片段中讲到沟通的四个阶段:

1.重复对方要表达的信息,专心的倾听。

2.理解对方要表达的内容,且用自己的话解释

3.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她。

4.带有感情的去加以解释对方的情况。

(这四个阶段在共同中可以不按顺序)

举例:上周我表姐跟我聊天,提到我姨妈因为身体不好,每次住院的时候都是她全程陪床,其他三个儿女因为忙不能一直待在医院照顾,然而有一次同病房的阿姨在住院期间几个儿女轮流去陪床。我姨妈看着旁边病床的阿姨羡慕的一直嘴上说:“你看你的命那么好呢,你看看你们家孩子多孝顺啊----“然后我表姐当时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

上周聊天时她正好提到了这个事情:

表姐:“你看你姨妈咋这样儿,每次住院都是我尽心陪着照顾着,她还不满意---”

我:“你是因为她在别人面前那样说你心里不舒服吧?”(复述+感受)

表姐:“我们平时三天两头的过去看她,只要她打电话说不舒服,我再忙都放下手上的事情,赶紧看她去,到头来还是不满意。”

我:“我姨妈在外人面前那样说让你听着感觉像没人管她一样,也是,如果换成我当时在医院,我听了也挺难受的。”(复述+理解)


表姐:“是啊,她这样一说,我都有时候不想去医院陪她了。”

我:“理解理解,心里挺不舒服的,但她一有不舒服,你还不得不去照顾。”(理解+感受)

表姐:“就是就是。”

我:“让你整天这样前前后后陪我姨妈,你也真不容易啊,这次来西安看病咱俩一起陪她去,如果她再这样在外人面前说,那我来跟她聊,你也别太往心里去,她可能也是说着无心吧。”(链接)

表姐:“是啊,她可能上年纪了,常常有自怜的倾向吧。”

------------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一:

A1激活经验(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显现提问):回想一下这样的场景,跟配偶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跟教会同工一起的沟通/还有跟父母打电话沟通你择偶问题-------  在过去一周里,你的沟通不顺利会出现在刚才哪一个情景中呢?

拆书家提问:你当时是判断了,还是好为人师了-----这四种当中的哪一种呢?)

A+:如果那个时间段在沟通之前,你学习过今天这四种,那么你会怎么做?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任丽娜,跟父母打电话提到择偶问题。在过去一周跟父母打电话陷入到价值判断当中。父母的想法跟自己的有出入,自己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去判断父母的。如果发生在学习这个片段之前,她不会用自己的价值去判断父母的,会表示理解父母,父母有对人生的理解和看法,自己也就不会陷入到价值判断当中了。

片段二:

A3促动参与(10-1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的,下面有这样一个场景,大家两个人一组来演练一下。背景是你朋友的家人最近经常给她/他安排相亲,使她/他跟父母之间有些矛盾。通过今天学习到的方法,你尽可能的安慰她/他,多倾听。请大家在各自小组先演练,然后请一组上来给大家演练。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任丽娜:哎呀,我最近都烦死了,我妈给我介绍了好多人。我前天还相亲了。

王娟:你是觉得你父母给你介绍相亲对象,你觉得自己可烦了是吧?

任丽娜:就是,成天的给我介绍呢,而且有的呢还不是信主的,前天就还相亲了。

王娟:那你现在就是不想相亲吗?

任丽娜:倒也不是不想相亲。

王娟:不想让父母这样使劲儿催着自己相亲?

任丽娜:就觉得他们也不要那么着急,我这事自己也上心了。

王娟:爸妈现在还催你,你觉得自己可烦躁了是吗?

任丽娜:对呀,我也很积极的,我又不是不找,前天相亲那个男的可爱玩游戏了,我              觉得不喜欢那样的人。

王娟:那父母给你介绍的对象不符合你自己的口味,你现在还是觉得很烦躁?父母给你         介绍结婚对象----

任丽娜:对啊。

王娟:父母给你介绍的相亲对象,但你有自己的择偶标准----

任丽娜:嗯,嗯

王娟:你有自己的一些标准---

任丽娜:对啊,看着挺好的,但不符合。---------------

王娟:那你有什么标准吗?

任丽娜:不抽烟,有上进心,是一个基督徒,没有不良嗜好。

王娟:那你需要找个有上进心的弟兄,没有不良嗜好。

A2】催化应用(指向未来)(10-1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分步催化1)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下,与家人聊天,向领导汇报工作,跟孩子玩游戏,与教会同工一起配搭服侍⋯⋯ 你的生活会涉及到哪个情境的沟通?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任丽娜:跟同事王娟:也许会跟成为自己未来丈夫的人

姗姗:妈妈

忠阳:妻子,客户,潜在客户

惠媛姐:跟政府部门,跟服务对象-------

(分步催化2)请大家思考并想到具体的情景之后

设想: 未来一周,也许你会在某个场合(办公室/学校/教会/家里----)遇见需要沟通的人,然后你会怎样去沟通呢?加工具体的行动步骤,你将如何智慧的沟通,使自己在沟通中学习设身处地的倾听?

学习者案例记录:

1.任丽娜:下周一早上开会,会有人迟到。

小王:“哎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任丽娜:“小王,你迟到了,这一路赶的,心里应该也挺着急的吧?”

2.王娟:也许晚上跟相亲博士聊天。

理科博士:“你要记住,你的第一身份是学生,你是个研究人员,你是高级知识分子,你                不要参加那么多活动,你做的那些事情都跟学习没有关系----?

王娟:“你觉得我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我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是吗?”

理科博士:对呀。---------------

3 .忠阳:接下来某一天跟妻子聊天

妻子:"气死我了,我妈刚才又说我了。-----“

忠阳:“哦,你妈把你训了一顿啊,你很生气?--”

妻子:“幸亏我今天忍了5分钟---”

忠阳:“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你太厉害了”--------- 

拆书家反馈:

刚刚大家都应用了移情沟通的四个阶段,设计了我设计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虽然是很简单的复述、理解、感受和链接,在实际应用中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在应用中我们也要根据对方的回应,及时作出调整。总之是要鼓励对方畅所欲言,有时候只有对方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了,他自己也自然找到了解决方法。

结语: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第一个是避免陷入4种自传式回应,第二个是移情聆听的4阶段。总结起来就是,在沟通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多多关注对方,运用复述、理解、感受、链接这样的沟通方式,多倾听,开放式的提问,积极倾听对方的想法、感受,用心理解对方,学会积极倾听别人的想法,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