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鹭岛抚琴分舵1期拆书家定级活动线下第5期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陈艳虹TF3-1定级 学习目标: 完成定级训练

开场: 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陈艳虹,我在微信群里的ID是幽居的小蘑菇,所以很多朋友也习惯叫我蘑菇,我是在企业从事培训工作的,在我看来培训是一项鼓励分享共同成长的工作,拆书帮是一个共同学习与成长的组织,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愿我们都能在拆书帮遇见更好的自己,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向TF3-1发起冲击,要成为更厉害的自己。
为了便于之后的学习讨论,我先将在座的各位分为2个小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学习目标:接下来我要带拆的片段来自《沟通的艺术》第七章,主题是无效的倾听,通过这一拆的学习,大家可以知道造成无效倾听的原因,并且学习到提升倾听能力的4个具体方法。
图书介绍(1-2分钟)
请在座的各位想象一下,有一对年轻的恋人,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委屈的哭起来,男孩子很惊慌的 问她:你怎么了?
女孩子说:没事
男孩子就更惊慌了,他想昨天晚上前女友发给我的短信我删掉了呀,于是他只好说:你双十一的购物车我都给你清空了呀,怎么还不开心呢?
女孩子说:不是,我就是突然觉得没有安全感
男孩子的心里是崩溃的,因为这是女朋友第101次说这个问题了
这个故事,通常会怎么发展呢?
女孩可能会说,我和你说没有安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沟通的艺术》P260-261  应对有效倾听的挑战

       如果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技巧,你也可以把倾听做得很棒。以下将提出一些具体的作法。 

       少说话  季诺(Zeno,斯多葛学派之祖)的语录中说:"我们一生下来就有两个耳朵,但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要让我们可以多听而少说。"如果你的目的是要了解说话者的意思,那么你就要避免自私地抢夺说话者的舞台并一味地转换话题或发表自己想法的做法。当然,少说话并不表示你应该保持绝对的安静,只是我们大部分的人在真正需要倾听别人的时候仍然说了太多的话。在很多的文化中,其实都认为倾听和说话是具有相等价值的。

       摆脱注意力分散  有一些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刺激来自于外在环境,包括电话铃声、收音机和电视机、朋友的随时造访,等等,还有一些是来自于心理内在,包括心思被其他事情所占据、肚子饿,等等。所以当你面对重要的资讯时,尽可能地排除所有会让我们分心的内在和外在干扰刺激是很必要的。这可能意味着关掉电视,拔掉电话听筒,换到安静的房间里,以使你不受电脑诱惑、不必牵挂桌上未完成的工作或眷恋柜子上的食物。

不要过早评断  很多人都知道在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之前不要过一早下评断的道理。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却还是很容易会犯这样的错误,例如武断的批评别人、还没听完别人的话就先做评价等。当你不赞同别人地说法或是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反击回去的确是一个强有力的方式,但是当别人对你提出一些真诚的忠告时,试着去了解这些忠告与事实反而对你更有利。并非所有评论都是负面的,当我们喜欢某些人或同意他们的言论的时候,过早评论也有可能会有正面的功用。综合以上负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向,那就是第一步先倾听,确定你真正了解所有的意思之后,再去评论。 

       寻找关健意思  大部分的人在说话的时候有他们主要想表达的想法,你可以运用你的智慧把思考的速度推得比说话者还要快,这样的话你也许就可以从说话者的一大堆言词中摘录出其关键意思。但如果你真的无法了解说话者所欲传达的意思,或许你可以使用一些不会得罪对方的问话或解释技巧来做澄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非常的简单:他很爱她

她是个美的天仙一样的女子,比刘亦菲还美,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意外烧伤,皮肤大面积烧毁,尤其是脸部,请问以后他还会爱她吗?认为不爱的请举手,认为爱的请举手(请大家分析为什么爱,为什么不爱)

请问这位伙伴,你觉得为什么会继续爱?

伙伴A:我觉得爱不爱不会只看外表,所以我认为会继续爱。

伙伴B:因为他们是先有爱情的,所以我觉得毁容不会对感情造成影响,我认为会继续爱。

伙伴C:我就选一个反对的,我认为不会爱,我认为脸对女生特别重要,我觉得毁容了我男朋友肯定就不会爱我了。就算他后来继续强调他爱我,我也会认为他在撒谎。

伙伴D:我觉得不会再爱了,因为她如果比刘亦菲还要貌美,这是她最大的优点,也是吸引男生的最大的一点,如果这个优势失去了,男生的心理也一定会受影响。

伙伴E:我认为是从两方面讲,如果女生足够自信,男生肯定会继续爱,如果不够自信,女生变得忧郁,可能男生就不会爱了

大家认为刚才是一次有效的倾听还说无效的倾听呢?我们犯了原文片段中哪个错误?刚才我说完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第一反应都认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亲情故事呢?如果他是她的父亲,大家认为还会继续爱吗?

大家:肯定会。

对,我相信大家就不会就这个问题产生分歧了。大多数人听完这个故事以后,都做了自己的假定,然后来回答“他还会爱她吗?”这个问题,大家倾听这个故事的过程刚好对应了原文片段中所说的“过早做出评断”对不对?原文片段还给出了其他造成无效倾听的原因,归纳总结一下,倾听无效是第一个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聚焦于倾听这件事,比如信息爆炸、或者环境干扰、或者因为对信息不感兴趣,所以我们会走神、会心不在焉,而且从生理上说倾听是一件很消耗精神和体力的事,所以我们不愿意付出那个精力去倾听;第二个原因是人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了。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学习怎么说话怎么表达,但花太少的时间去学习倾听。

所以如果要提升倾听技巧,第一个就要先从多听少说话开始;第二个,当需要倾听的时候,我们先摆脱掉那些干扰我们的因素,让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比如环境很吵,那我们就换一个环境,总想看手机,那就先把手机关机或者放远一点;第三,当我们听到别人说话时,关注事实,不要过早做评断;第四,寻找说话者的关键意思,比如“他很爱她”这个故事当中,或者我应该先问一下,他们是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4个方式提升我们的倾听技巧:少说话、集中注意力、不过早评断,寻找关键信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我要请大家来做一回编剧,设计关于倾听的小故事,要有人物和情节,情节要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对应我们刚才看到的无效沟通的原因,并能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一:我和外甥的沟通案例。我外甥想去买玩具,我告诉他要完成作业,才可以买。他就认为要马上去买,无论我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一直哭闹,一直到我去买完,他就不闹了。我想说,是不是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是不一样的?

拆书家回答:《沟通的艺术》中有提到沟通的原理,其中有一个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就是环境的干扰,这个环境包含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所处的物理环境,比如噪音,内部环境就是我们的思维或者想法对我们的干扰。对应这个案例,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孩子因为一心想着要买礼物,所以可能他内心的OS就是我要礼物,我通过一切手段都要买礼物,他心里只有这个声音,所以他没有听大人和他说了什么。那么大人呢?在孩子开始哭闹的时候,是不是内心就有这样的评断:孩子真是不懂事,或者吵死了?烦死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干扰了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大人也没有试图去倾听孩子真实的需求。

案例二:和领导沟通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领导和我讲完以后,我会马上忘掉。比如上周我们交流内部的一个培训需求,领导说了一二三……可是我非常快速的就忘记了,我觉得我就是没有抓住关键信息,如果在交流时能进一步确认我对信息的理解,就能帮助我记住了。

拆书家回答: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书中有提到倾听包含4个要素,第一个是听,第二个是听到,听到以后理解,理解以后是记忆。这位伙伴分享提到如果我就关键信息和对方确认,就能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现在我们还没有讲到记忆这个知识点,我们现在先交流现下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讨论关于记忆的问题,这样可以吗?

案例三:我和同事交流的时候,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他在和我说话,我有的时候会就着他说的某一点开始发散思考,但是我并没有告诉我的同事,然后他就会继续说,可是后面的内容我就会完全没有听到。我觉得这种就属于我没有集中注意力去倾听,然后我听到一些关键信息,我可以停下来和对方确认,这样既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这个信息,也可以避免我遗漏后面的内容。

案例四:我们有一个朋友之间交流的群,有一天有个小伙伴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说:“我今天去看了摆渡人,我觉得很好看,非常有感触,特别和生涯规划相关。”我觉得她本来是希望大家响应她,或者询问她这个电影的一些信息,可是后来有人就发了一句:“摆渡人?没听过,谁拍的?”我当时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就觉得氛围瞬间冷下来了,我觉得这个人就是没有抓住人家表达的关键信息,因为对方其实是想说电影好看,期待有人可以和她讨论一下,或者响应一下,结果后面这个人的发言就刚好相反,像在泼冷水,把原本可以比较愉快的沟通变得比较尴尬。

 

结语

当一组成年人被问及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哪些沟通技巧最重要时,倾听总是排在第一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对倾听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希望通过刚才这个片段的分析和讲解,能够有意识的去训练4个技巧:少说话、集中注意力听、不过早评断、寻找关键信息。

本拆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