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目标1:学完后,能够主动去分析思考我与物品间的关系,理性上澄清我与物品间的准确关系,并使用“便签法”断舍离物品。
目标2:即使通过理性分析澄清了我与物品间的准确关系但仍旧因为感性上的一些原因而纠结于“扔不掉”。学完后,能在情感上摆脱“扔与不扔”的纠结心情,并用“表格法”更加理性的断舍离物品。
F |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还是日本知名杂物师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心灵篇》,杂物师大家可能不知道是干啥的,据山下英子老师说目前全世界就她一名杂物师。但其实我说啊,杂物师就是日本干家政的,家政公司的。断舍离可以说是一种扔东西的技术,主要就是讲怎么能把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扔掉,然后怎么能整理好家务,让居家环境变得更舒适一些;同时也是一种理念,也《断舍离,心灵篇》也类似,说的是通过断舍离的实践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能变得更自由,更果敢,更快乐,也更加自信。 | |
A | 在日本断舍离这一理念让近百万人的生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惊人的转变,现在更是有800万人正在参与实践的人生整理术。断舍离简单易行,是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能变得脱离物欲和执念,改变意识,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 |
B | 你有没有过面对家里,办公室,储藏室乱糟糟而沮丧的时候,尤其是在这种状态下找不到东西的情节。有没有过明知道是杂物,但怎么也不舍得扔的情节,有没有过不自信的感受,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到你。 |
《断舍离心灵篇》P77 断舍离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行为技术。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唤醒我们分析、思考和感觉的能力,因为现代人很容易因为过于忙碌和信息过多而失去这种能力。求助于杂志、电视或是算命师,就等于是把应该由自己来判断、选择和决定的事交给其他事物去处理,我们必须要明确这一点。 拿物品来打比方的话,比如你会因为店员一句“您穿起来非常好看”就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可是穿了一阵之后,你发现它其实并不合脚,脚都磨出了水疱......这种情况下,错不在鞋身上,也不在怂恿自己掏钱买鞋的店员身上,而在挑鞋时不够谨慎、不够细心的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自己买错东西了”。发生了这种事,我们就应该果断端正态度,大方承认这是一次失败的购物,对这双不合脚的鞋说声“对不起”,然后把它处理掉。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应该是这样的果断。很多人跟我说,他们开始断舍离之后,能够非常果断地把穿上就觉着不舒服的鞋或是套上就觉得浑身不自在的衣服扔掉了。自己明明就觉得这些东西不舒服,但一直也就那么随便地搁着了,以保存之名统统堆到一起不闻不问,还有花样百出的借口,比如这东西很贵、这东西是某人送的礼物、我很喜欢它的设计等等。但到最后,他们终于能把焦点放到“我穿上那双鞋是不是觉得舒服”、“我穿上这件衣服是不是自在”上面,并作出选择和决定了。 自己主动去分析、思考和感觉,做出选择和决定。断舍离能够让我们重新获得这种已经钝化的能力。 |
what |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家里东西越来越多,觉得负担越来越重,但是看哪一件东西又都舍不得扔,对有些我们扔不掉的东西是这样的,这些东西颜值,价值,品质都很高,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可能又是不合适,不舒服,不需要的。这些东西闲置了,却因为颜值,价值,品质等而处理不掉。颇有一种鸡肋的感觉。扔了怪可惜,不扔又要给他安排位置,这往往形成了杂乱的根源,并且每次见到它时都会感叹:“这太可惜了”,“白瞎了”。我们想解决这种纠结心态。 | |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 那么我们为什么解决这种纠结心态呢?简单的说,家里杂物越多,家里就显着乱糟糟,就越不愿意去打扫,有压力!影响心情!家里杂物越少,家里就显着越利索,你也会变得愿意打扫,心情也好。当今社会,物品泛滥,十分有必要学习断舍离来减少杂物。 | |
how,细化行动步骤 | 原文给了我们很实用的办法,我把它总结为5个标签法。简单说,我们对于一件我们仍不掉的东西,用五个标签来定义它,思考它,从而断舍离。这五个标签是什么呢?1:对于自己需不需要,2对于自己合不合适,3对于自己舒不舒服,4在时间上,未来需不需要;5在地点上,到其他地方需不需要。然后我们依次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这几个问题和答案写到便签上,贴到物品上,断不断舍离,就不纠结就一目了然了。 | |
预防异议 | 可能有人疑问,想强调3点:1,一万个人的心理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可能你对这本书有自己的看法,上述五点是我的总结;2,可能有人会问断舍离的时间是把握当下,你怎么又放眼未来了呢?我想说的是断舍离是为了找回我们思考的能力;把握当下是之后要做的事情;3,丢一件物品,处理家务,还要写便签太麻烦了;我们不是丧失了思考能力,而是懒着思考,从不思考,漠视状态。慢慢找回思考的能力。 | |
where | 在家居整理上,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处理一些“好玩意”。 | |
例子 | 去年结婚的时候同事送了一套24件欧式陶瓷咖啡杯套装,挺漂亮的。但是装修过后发现,与我们家的装修风格不符,并且也不是很喜欢,可是它的高颜值却又舍不得扔掉它,不扔的话又很占空间,很是纠结。纠结的问题就会搁置,到现在也没扔掉这套杯具。现在看来是我没有对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是感情上,感觉上的认识,因此扔不掉。后来我用便签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了理清。它适不适合我呢?不适合,装修风格不符。我现在需要它吗?不需要,并且我基本不喝咖啡。未来需要它吗?未来我也很难去适应这种格调的东西,未来也不会喝咖啡,我更喜欢喝茶。在那些场景还能用到它呢,彼时我是会用它,还是会选择其它的?如果有朋友到家里做客我也许会用到它,但是我会泡茶给客人喝,而不是咖啡。现在它是另我感到舒服的东西吗?好大的一个东西,占了空间,很不舒服。便签贴在茶具上,茶具轻松送人。 |
显像提问法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想想家里有什么东西是你舍不得扔的,比如说名牌衣服,可惜过时了;过去的电子产品,当时好贵的,可是现在不怎么用了;有一双鞋,我就觉着有一天我一定会穿她,可是这一天总也是不来。难看的帽子,但是质量真是好啊!厨房里面的杂七杂八,总会有用的吧;超好看的水杯,只是有点不实用。想一想有没有这样一些另自己感到很纠结的东西,把把写到纸上。 | |
学习者案例记录: 想起了一个新闻,一个小孩家里冰箱里很多肉仍不掉,小孩把记者请家里了,告诉记者,你看这是两年前的玉米,什么时候买的茄子。 | ||
A1+(反思加工),反馈之简短重述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分为两组,你们互相交互自己所写的物品,然后请一位小伙伴按五个标准对另一位伙伴进行提问。 | |
学习者案例记录: 鞋子:热风买的400多块钱,有点大,当时想调号还得去别的店,我就嫌麻烦觉得垫个垫就能穿。然后我就买了。回去穿发现还是难受,标签已经撕掉了,也换不了。 问:你需不需要,答:需要 问:合不合适,答:不合适 问:舒不舒服,答:不舒服 问:未来你会不会穿,答:不会 问:你准备怎么处理掉呢,送朋友或者放到闲鱼上(拆书家补充,不一定要扔掉。) 相机:卡西欧相机,07年买的。用一个月工资2000多。手机和相机的发展,家里又买了佳能相机。 问:这个还需不需要,答:肯定不需要 问:合不合适,答:也不合适 问:舒不舒服,答:看着不舒服 问:未来你会不会用到,答:不会 问:你准备怎么处理掉呢,送人可以拆着研究(拆书家补充,不一定要扔掉。) 总结:大家练习的很精彩,学会了分析思考的方法。有些东西放到家里,可能我们就处于默然不思考的状态,思考的时候就会有用。但有时候,我标签都是否定回答,但是我就扔掉,那么没关系,下面请看片段二。 |
《断舍离心灵篇》P46 R,“扔不了。”这句话在我们耳边出现的频率真是相当的高,可要是仔细琢磨的话,难道不觉得这种说法很奇怪吗?首先,它和“不会收拾”一样,是一种与自身能力相关的说法。扔还是不扔,这明明是我们完全能够自由决定和控制的事,却说得像是物品做出顽强的抵抗,让我们无法发出行动似的(也就是把罪过放到了物品身上)。再多说一句,又没有人会怪罪你,要是实在扔不了的话,干脆别扔不就行了吗?有些物品的确是难以舍弃,可除非是非常难处理的工业废弃物,绝对“扔不了”的物品,应该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就是说,其实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扔不了”这句话反映出来的其实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我不想扔了它”的情感。理智上认为“非扔不可”,但内心的情感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同意这件事。所谓“扔不了”,其实就像是脑袋和心在吵架一样。身体内部要是开始对立的话,体内的能量就会不断地外泄。如此一来,每次只要一看到、一想到那件物品,就会觉得不舒服了。这里我想要稍微偏激一点说,干脆把它扔了,让自己大伤脑筋,也未免不是个办法。“断舍离就是大扔特扔嘛!”我经常能听到这种误解的声音,同时也总是被问到这个问题——“把东西扔了的话,真的不会发生困扰吗?”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的脑中总是闪过两个念头。首先,还没发生的事,怎么就确定一定会是困扰呢?再有,这种想要把困扰完全从人生中屏蔽掉的想法,我表示非常质疑。想要坚强地过完一生,不就应该多多经历困难和挫折,咬紧牙根努力克服吗?再者说,就算因为扔了某种东西而困扰的话,那也困扰不到哪里去吧?第50页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在为了扔还是留某样东西纠结不已时,用整理和俯瞰的视角去了解自己真实的心情。 |
在空白处写下物品与分析,就能清楚看到“纠结,不纠结”、“扔、不扔”的境界。特别是那些“纠结,还是扔不掉”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觉得纠结、扔不了?分析这一点非常有趣。我们坚决不扔的,就只有“不想扔”的东西而已。 |
what | 明明知道这件东西是该扔掉的,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杂物,但就是扔不掉,并因此而纠结。这种事情可能很常见。也很影响心情。 | |
why | 显而易见,纠结是一种很难受的体验,反而,断掉舍掉,摆脱纠结则会让人变的轻松。生活也会很轻松。刚才片段一种我们分析后仍然有仍不掉的,我们可以用片段二的方法进行断舍离。 | |
how | 我把这个方法总结为:分类分析,逐个击破。对于因为纠结而扔不掉、处理不掉的东西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文中的表格分析法来进行断舍离。把物品分为四类,1)当场扔掉的,2)纠结,但还是扔了的,3)纠结,还是扔不掉的,3)实在不想扔的。并按照这四个维度分别予以说明和分析。这时通过比较、分析,就能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纠结何在了,发现思维的着眼点。认识到自己的纠结所在就可以更容易的进行取舍,有了取舍也就摆脱了纠结。 举个例子: 1)当场扔掉的,比如说冰箱里有个韭菜盒子,毫不犹豫的扔掉了。分析:不喜欢吃韭菜,毫不犹豫,并且我老婆没在家。 2)纠结,还是扔掉的,比如有一个刮胡刀刮胡子,能用就是刮胡子,能不能用能用,100块钱还在我的承受范围内,为了生活质量还是扔了吧。 3)纠结,仍不不掉的。比方说数码相机,之前买的,3000多块钱,用不用,两三年都不碰了。数码相机扔掉呢,3000和100差距太大,承受不了。纠结可以分析,更重视它的价值,对于金钱我可能更重视。既然看重价值可以变现,放在闲鱼上或者送人。再分析,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青春的象征,那我留着,就不纠结了。 4)同事送我一个水杯,据说水杯代表一辈子。水杯不实用,我又很少喝水,但我不能扔掉,同事送我的代表不同的意义,打死也不能扔。说明我重视同事的感情,我就不纠结了; 用这种方法分类依次分析,处理纠结的方法。窈窕绅士里孙红雷包装自己,也是分类分析,各个击破。分别进行包装,最后拿下女明星的。和断舍离的方法也是异曲同工的,我们有物品仍不掉的时候可以分类分析,各个击破,最终目的我们不是扔掉物品,二是摆脱纠结的心情。大家知道断舍离有非常厉害的,家居东西特别少,我们不能一下子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可以逐步过渡。 | |
where | 可以在纠结于某一件物品而无法断舍离时尝试下这个方法。 |
场景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马上就要开春了,春天到了,今天是你决定换季的日子,把冬季的衣服、鞋、包、帽子、配饰等等统统清洗放起来,把春季的着装服饰拿出来,挂在衣柜里,你想要一个整洁清爽的衣柜,你是需要这么做的。今天你就准备做这些事情,但是你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想扔了的,包括冬季的和春季的,但是一直没有扔掉的,这其中有整个冬天都没穿过一次,用过一次的,或者很少上身的东西。也有去年春天就拿出来了,冬天来又放回去了的,今年不知道还要不要拿出来,或者是扔掉。大家想一下这个情景,然后分别在表格上写出这些东西,哪些是你想也不要想就可以扔的,哪些是纠结但却能扔掉的,哪些是纠结仍不掉的,哪些是是在不想扔掉的。并对物品进行分析,找到你的着眼点。并试图进行断舍离。写完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刚刚看到小组内大家的分享都很精彩,尤其是某某某的,现在请某某某给大家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利用表格法断舍离衣物的,大家欢迎。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01:当我打开衣柜的门,我看到了我穿过的以及没穿过的衣服。当场扔掉的:衬衫(刮坏了,没用了,不能穿了)纠结,还扔了(去年冬天买的,白花裙子。纠结是一位才买了1年扔了败家,不好看不喜欢了,放到一边了打算去HM换购)纠结,还扔不掉的(羽绒服,大三时候买的,挺贵的,扔了挺可惜的,迫于价值,没能扔掉)不想扔的(很多,喜欢为什么要扔呢) 拆书家:通过你的分析,你对你的衣柜还纠结吗?回答:不纠结了。 学习者02:当场扔(两件衬衫,毛呢短款,打底裤,质量不好了)纠结,还是扔了(两双高跟鞋,6-7厘米,穿着好看,但不舒服,上下班穿着累。买过就穿过1-2次)纠结,仍不掉(棉服,去年春天穿了,秋天不爱穿了,今年春天就不准备穿了,纠结没扔掉) 拆书家:你的棉服纠结不想扔,现在还纠不纠结了,你要分析一下? 学习者:处理是扔掉吗?拆书家:可以不扔。想不想断掉它。心理上来处理它。 学习者:断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拆书家:想要新的体验。在价值衡量上更看重这点呗 。 学习者03:当场扔掉的(毛衣,上学时买的,现在都不穿毛衣了,时间久旧了)纠结,还是扔了(前年买了一套围脖手套,去年买了一套,前年那套围巾有点破了,现在还围着,没有第二条围巾,不能修补还是扔了)纠结,还是仍不掉(很多羽绒服,褪色了,没坏很保暖。旧了穿不出去,送人也没人要,有点纠结,分析了一下,不穿时可以下楼扔垃圾穿,秋天没供暖时在屋里披着,发挥他的用处。不想扔(去年夏天买的衬衫,现在胖了,新的不想扔,最好的办法减肥)分析完发现有解决办法了。 拆书家:很精彩,比如羽绒服不纠结了,旧了可以发挥余热,不纠结就很好。 |
“分步催化”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在未来的日子里怎么用,下周六,你一早起来,阳光明媚,你想要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你想要整理下家务,上周学了表格整理的方法,那么哪些东西会让自己感到纠结呢,纠结的程度又是怎样的,你又将如何应用刚刚提到的方法呢,请加工一个未来自己真实的应用来进行断舍离。 |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书房中的断舍离思考 首先扔掉的是以前工作的名片,各个职位,别人的名片,现在对自己意义并不大。还有会员卡,优惠卡,没有钱的那种。 纠结也扔了,不好用的工具,刮胡刀不好使,用前摇一摇。耳机,海贼王,一边好使。游戏手柄,接触不好。铅笔刀,不好使的。 纠结仍不掉的:书房里的小礼品,朋友送的;玻璃球的足球,98年的同学,01年送的,一直没摆出来过。这个东西怎么也仍不掉。瓷娃娃。 最不想扔的:书。 拆书家:书多,我也不纠结。对于同样物品,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了,只要你心理不纠结,你就达到了断舍离的目的。 |
哪些东西是属于我们的,哪些东西是不属于我们的,只有主动思考才是断舍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