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北京宇宙中心分舵第158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清晰地表达信息 学习目标: 学会清晰地表达信息的步骤

开场: 我今天要拆的是《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沟通理论到沟通技巧,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非常全面,是一本经典沟通书籍。整本书氛围三个部分,看人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看入人里,讲述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我们的自我概念,分析了知觉和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推己及人,更好地去认识比尔呢。看出人外,讲述沟通中人以外的元素,让我们了解沟通中信息是如何传递和接受的,强调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主要讨论了关系是如何演变的,侧重亲密关系的分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不难发现,建立支持性氛围的一个必然要素就是避免攻击别人或者说要保留对方的面子。同时,你还要对关系中的问题表达出合理的关切。

接下来我们将会讨论如何用清晰、直接但又不具威胁性的方式来说出你的心意,用肯定的方法陈述你的需要,想法和感受,清楚直接又不至于让别人感到被评断和命令。

  行为描述是记录你反应的原始资料。行为描述应该是客观的,描述一个事件而不带解释下面是一个行为描述的例子:

1“一个星期前约翰向我承诺,当他和我共处同一个房间时,他在抽烟之前会先征求我的同意。然而刚刚他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就点了一根烟

注意,这个句子只是描述了事实。观察者没有添加任何附带的意义。

  解释的陈述是把意义连接到行为的过程。我们需要先了解有关解释的一个重要观点:解释是主观的。例如,看看先前出现过的这个例子一个解释:

解释:“约翰一定是忘记了我们的约定,就是有关他没有询问我之前是不能抽烟的事。我确定在他知道我特别在乎的那些事情上,他是不会食言的。”

当你能察觉到观察到的行为和解释的不同之后,一些沟通失败的原因就变得清晰可见了。当信息发送者没有在他所解释的事实基础上先作行为描述时,就会造成许多问题。例如’想象一下,你听到某个朋友的两种说法之间的不同:

“你是个吝啬鬼。”(没有行为描述

“我经常替你付咖啡和点心的费用,而你从来没有替我付过,我觉得你是个吝啬鬼。”(行为描述加上解释

  报告行为和分享你的诠释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感觉的陈述在信息上增加了一个新层次。例如,思考一下这些说法的不同吧:

当你嘲笑我(行为)时,我想你可能觉得我的评语很愚蠢(解释)我感到很尴尬

当你嘲笑我时,我想你可能觉得我的评语很愚蠢,我对此感到很生气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如果我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没面子或者被伤害,沟通氛围也因而变得紧张。那么,我们要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能维持良好的沟通氛围?这个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有三个步骤:


首先,描述行为,描述客观的事实,也就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不是想到了什么。其次,说出你的观点、想法,或者评价,这是我们比较擅长的。最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和观点不一样,比如说“我觉得你很过分”,“我觉得不被理解”,这是观点,不是感受。大家可以翻开拆书页的背面,这上面列了一些感受词。像兴奋、担心、失落,这些才是感受,感受是一个形容词。


表达感受是为了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给你造成的影响,让他清楚你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行为、动作或者表情来表达感受。比如说,生气地时候就拍桌子、大声斥责,不高兴的时候拉着个脸。这会让对方不舒服,引起他的防卫,不利于沟通。所以我们要用语言来表达感受,生气地时候可以说,“我感到很生气”。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同事吃饭闲聊时我直接评价他说,“你没有智慧”没想到他急了,我们争论了好久,我才发现我们对于智慧的理解不同,我所说的智慧,指的是睿智,他理解的智慧是生物智慧。他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差点造成误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这是我的一个分享,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一个停顿不愉快的沟通情景。和家人,或者同事朋友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沟通情景,比如有没有说了一些话,然后对方不高兴了。

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讨论。


学习者一分享:

做一个项目,领导不满意,领导如果说,“你这个项目做的并不完美,我觉得你可以做的更好一些。对你这个工作我觉得不满意”


学习者二分享:

当你微信长时间不回复的时候,让我觉得你可能讨厌我,我感到很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