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目标在跟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探究感受根源的方法[用什么方式做HOW]认识到被他人影响而产生的感受是来源于自身的需要还是对外在的看法[做到什么]。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你一直很期待和一个朋友走的更近一些,没想到有一天他主动约了你,确定在周日晚上6点在尤尼咖啡2层。为了约会,你推了好友的一个很重要的聚会。你在当日上午就开始准备赴约的事情,并且你提前10分钟达到了约会地点。到了约定的时间,你的朋友没有出现,你在想也许是堵车了,再等会没关系。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后,你已经续杯3次,你的朋友还是没出现。
提问:遇到这类被放鸽子、被爽约等被对方影响的事情,你是不是会觉得很生气?(是的请举手)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耍了(是的请举手)?越想越气。这时候你关注的是什么?是对方?还是自己?事实上你很难会去探究和分析究竟自己这么生气是因为什么。
影响:没有正确认识到感受的根源,陷入评判之中,不能客观分析问题的关键,问题得不到解决,感受就会一直存在影响。轻则影响人际关系,重则影响自己的幸福指数。
解决: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观察的视角看事情,表达感受,提出需要,双方就会将注意力聚焦
P48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I】拆书家讲解引导 | 寻找易混淆的情况: 日常生活听到不中听的话,不同人或者同一人的不同时候会有这样四种应对情况: 1内疚-责备自己;2愤怒-指责他人;3伤心-自己没有被接纳;4体谅-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然后呢?我们的感受来源于什么呢?引发不好感受的那件事?那个行为?那个人? 追问深究期间的根本差异:外在的事件、行为或者他人可能会刺激我们,是诱发感受的原因,但属于浅层原因,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事例来理解。 你答应我六点钟来接我,但是你七点才来,我很生气。 这时候生气是因为什么?对方迟到这件事…… 你答应我六点钟来接我,但是你七点才来。我觉得你不尊重我,你不守信,我很生气。 这时候生气是因为什么?对方迟到这件事,还是你对对方迟到的看法? 你答应我六点钟来接我,但是你七点才来。我觉得你不尊重我,你不守信。我很生气。其实我是想要借着六点半商场里特别举办的那场活动,和你分享一件开心的事。 这时候生气是因为什么?对方迟到这件事,还是你对对方迟到的看法?或者是因为你想要分享开心事的愿望或需求没有实现。
从第三个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事件的看法不是令我们生气的根本原因”,对他人的指责、批评及分析等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因此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期待。
我们常常纠结于对方的错误,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需要。如果我们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焦点变成了需要,他人很有可能对此作出积极的回应。
借力上下文:找到原书拆页上下文中的how,或分析上下稳重案例的逻辑和步骤,用于引导讲解。 因此,片段中提到的四种反应并不是都有效的。
我们从感受根源探究的过程,找到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找到感受与看法的关系,使用这样的表达句式:我(感到)……是因为我认为……,。 2.聚焦于内心的需要,继续说出:我其实是想要/希望…… 做到这里,已经达到了我们探寻感受根源的 目的。双方的焦点是需要,并会想办法满足需要。
此外,如果还有余力,我们要尝试想想“那他呢?”想想对方这个时候面临什么情景、他有什么需要,他的感受又是什么?这个是比较高阶的要求,如果我们同时能为对方考虑,双反互相积极回馈将会是一个互利的局面。
在实践操练中,我们最容易会陷入到哪一步当中?我们拿一个具体的栗子来看: 用处理感受的方法找到自己工作心情不好的原因。 我感到不开心是因为我认为既然职位明确就应该分工明确,凭什么让我做这个,还轮不到其他人对我指手画脚……然后就开始陷入无限吐槽和抱怨。 我其实是希望职责清晰,每个人都努力为创业的事贡献。我需要被重视,被肯定。 但是我一不留神就陷入了第1步,过多的表达看法、吐槽抱怨不能自拔,而没有挖出自己内心的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围绕自己的需要和期待。
而这其中最容易忽略或者说非常难做到的一点也很明显(我们几乎没有考虑到对方的处境),更没有探究他的需要和感受。比如老板这么安排他的初衷和用意是什么?因此,在关照完自己后,我们也要替对方考虑一下,关注他的感受和需要。 |
A2 催化应用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小组编写一个剧本,有关沟通不当产生不好感受,并反省到感受根源的故事。反省的过程使用到片段中的方法。最少涉及3人,主角(负责不开心)、配角(负责引起不开心)、旁白(负责反省画外音)事件,背景、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尽量具体到人物对话、表情和动作。【时间限制】 举例子此处有修改:年前我和公司的HR有个谈话,特别不爽,工资没涨,奖金还扣了一半,那么在这个练习里面我就用这个作为背景进行剧本设计,我设计的可能是这样的: 背景:年底加班忙到疯,却还得抽时间和人事进行员工面谈,接受公司不给加薪却还要奖金减半的事实。 人物:偏偏和我面谈的同事小A还是个新来的,谈起话来不注意节奏,直接揭短,还生硬的使用威逼手段,甚是讨厌。 目的:遵照部门领导要求配合人事完成面谈工作。 对话细节:HR:。。。我:。。。。 小A:低头看表不耐烦的神情泛滥,你一出现,她就先声夺人“大忙人终于来了,真不容易是3:00这个时段出现的”挥着手说“快坐吧”。 小A:我也不浪费你的时间,直奔主题,今年效益不好你也听说了,因此要接受的后果是加薪没戏,另外你还要接受奖金减半的安排。 你:什么?效益不好是我不努力吗?我贡献的收益可是数一数二的。 小A:但是整体收益不行,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啦。另外跟你透露个小道消息,据说你们这个能赚钱的部门也要在明年解体了,到时候什么情况还不一定呢,听说要裁员好多人呢。 你:这是威胁我接受你说的结果吗? 小A:签字接受的配合举动是会得到公司优待的,不配合很危险就会进入淘汰队伍中。 你:什么?辛苦一年加薪无望、奖金减半,还得哈巴求着别裁我? 小A:不然怎么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你:签不了,88。回去工作时,心情特别不爽,忘了一个重要的跟进项目,被领导一顿谈话。并且和领导抱怨,都怪小A,不然自己不会出错,领导说你还是自己分析一下吧。 自我反省使用片段的方法:都是小A的错吗,虽然她傲慢了点,方式方法粗暴了些。可有些情况她也决定不了啊。我跟她生气是为什么呢? 我生气是因为我认为有辛苦付出和卓越贡献的员工是需要被区分对待的,哪怕公司效益不好也要有一个特殊的安排呀。 我其实是需要被认可、关注和关心,这样的公司真的让人心寒啊。生气有什么用呢,与其这样不如正当争取权益,或者找到企业文化更好的公司。 至于那个小A也有她的苦衷吧,工作方法还真是简单,但愿人人都能理解他一点吧。 |
场景:红太狼和灰太狼在家。灰太狼回来了,他出去打猎了,但是什么也没打回来。然后红太狼哐当一平底锅。 红太狼说:你怎么这么完蛋呢?什么东西都没拿回来? 灰太狼说:他们是在太狡猾了,我已经尽力了。 红太狼说:你看看你每次都拿不回来东西,你就是太完蛋了。 这时候一直苍蝇飞过来,打断了灰太狼的思绪,灰太狼挺生气的,但是他想起了昨天学的东西,他用这个东西,两个步骤来调整自己ID状态。 灰太狼说:我感到非常伤心,刚进屋你就给我一平底锅。我其实是希望抓回羊给你当晚餐的,没带回晚餐我很内疚,也需要你对我包容。我感觉你也很气愤,因为我答应你的事情没做到,你很失望。 拆书家点评: 自我分析部分挺好的,情境设置很符合我们需要的,红太狼灰太狼经常吵架。探究过程中没有看法,现实中是不可能没有老婆或者小羊的看法的。还有一点比较好的是从老婆的立场体谅了她。 |
小结 |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因为很多诱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感受并无对错,而对感受根源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处理感受的方式,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感受的原因,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处事观、情绪甚至是行为,影响自己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