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张臻凯,在大家手上拿的拆页最上面有我的名字,简单拆解记忆就是:日臻完美,实现凯旋。
我是从事内训管理工作,自己贴的3个标签,首先是小资(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我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二是大家可以通过标签猜到我的祖籍);
第二个标签是好学(希望不断提升自己);
最后一个标签是追求圆满(希望做人做事都能温润如玉,圆满大成)。在拆解之前我们先来分组,以我为界,分为两个小组。左右各一组
-拆页(1)略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人阅读的层次。这和前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相当不同,也跟自然而来的下一个层次(分析阅读)大有差异。但是,就像我们在第二章所强调的,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累积的。因此,基础阅读是包含在检视阅读中的,而事实上,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分析阅读则包含在主题阅读中。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
拆页(2)粗浅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而已。很自然的,我们会下个结论: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是个错误。但这并不是错误,而只是打从开始就对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期望过高。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什么叫对的方向?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却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这个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如果你让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是被打败了。在大多数情况里,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以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学习目标:
我2-4晋级的目标是希望通过今天参与的小伙伴学会检视阅读,快速找到合适我们成长的书籍,并在书籍中找到我们需要的部分。那我第一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学会略读。
图书介绍:
拆页来自于【F】《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他有很多标签比如学者、教育家。但最牛的标签是的曾担任了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 【A】《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本工具书,它和同类书籍区别在于第1、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有说服力的阅读理念和方法。第2、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最有用的方法与技巧。 【B】这本书能带给读者的第一个好处是让我们在大脑里装一台X光,用透视能力快速选书;第二个是通过书上教的方法我们能快速抓住作者的核心思想;第三个是能在最短时间找到现在的自己所需要掌握的内容,而不是还没找到重点就被复杂的结构、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无知吓跑了。
拆页一:
作者在书中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是递进的:初级阶段是基础阅读就是通过字面理解意思,这个能力只要是小学毕业的人都是掌握了的;第二个层级是检视阅读,它是通过一些方法在众多书籍和书中找到自己现在需要的部分;第三个是分析阅读、第四个是主题阅读,后面两个都是建立在检视阅读基础上的。好,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拆页。
拆页介绍的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步骤略读。这个拆页的目的是通过极短的时间,与作者建立沟通平台,剖开书的血与肉,找出他的骨架和灵魂。
拆页已经将略读解释的非常清楚:
第一步定类型,简单概括就是明确要选择的书籍是什么类型?致用类、诗歌、小说还是其他的?确定类型后,选择合适的的阅读方式。
第二步看地图,就是通过细看目录找到作者写书的结构和希望传递给读者的重点有哪些。
第三步览全貌,通过快速浏览前言,序和每篇的首段话和最后一段话,以及最后一篇。快速找到书与我之间的重点是哪些?
最后一步辨真伪,通过一些辅助工具,看看作者和这本书是不是名实相符。
【说意义】我原来看书从来没有准备动作,选书也是比较随意,遇到难度大的,看几页就放下了。看了许多书,一天甚至可以看两三本书,速度飞快,但效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脚踩西瓜皮,没有目标。学习了拆页,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书读了。【案例翻译】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确定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过程:首先,定类性,读了前言和序言,发现书是致用类的。然后,看目录(相当于看地图),透视书的骨架是层层递进解析了读书的四个境界;第三步(相当于看全貌),草草浏览每篇的首段话和最后一段话,以及最后一篇。明白了如果我想达到书为我用的目的。那我必须先攻克检视阅读的难关。最后一步(辨真伪)通过度娘了解到作者不仅已故,而且这本书经久不衰,还有很多名人的高度评价。说明这不是一本徒有其表的书籍。通过上面的这四步,确定了这本书能解决我目前读书随意的问题。于是我买了这本书,并且在阅读之前就确定了学习的重点。
【说意义】不使用这些方法,会有哪些坏处呢?首先,读书效果肯定无法掌控,因为目标不明确。第二,读书效率低下,特别注意这里不是说阅读量,因为我们可以读许多能力范围内的书籍,阅读速度显著提高,但转化为能力部分却始终有限。
拆页二:
这个拆页是让我们学会“检视阅读”的第二个步骤,粗浅读。
【细化步骤】大家看这个拆页,是不是觉得没有第一个拆页的步骤讲得清晰?我们先用三句话就把这个拆页的步骤细化出来,那就是:
第一步,跑马圈地定范围,要快速回答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问题?
第二步,马不停蹄看整体,要快速回答这本书讲的啥的问题?
第三步,不求完美找主干,要快速回答书的结构是啥、自己需要重点读哪些部分这个问题?
【翻译案例】具体咋操作呢?还是拿我最近阅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为例。第一个拆页让确定了要读的书,现在我们该如何分配有限精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呢?
第一步是跑马圈地式的定范围。看了书名和前言,我的答案是这是一本提升阅读技能的书,也就是实用类的书。这就回答了这是一本什么书的问题。
第二步马不停蹄看整体。通过目录和索引,我知道了这本书讲读书有四个境界,层层递进教我们每个层次要达到的目的和方法。这就回答第二个问题:这本书讲啥。
第三步不求完美找主干。通过读书中标黑的字和书的最后一章,了解到读书四个境界,基础,检视,分析和主题,我目前需要学习的是后三个境界。这回答第三个问题,书的结构是啥。
也就是说,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通过粗浅读的方法,明确了自己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来掌握检视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两部分知识和能力。
【预防异议】大家也许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书读书的方法,哪用那么复杂?我想说:现在信息爆炸,良莠不齐,我们用这个方法可以迅速从书籍的骨架中确定这本书是否需要精读,并且在最短的时间与读者建立的链接,在书里找到重点。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让我们大大提高读书效率。
【提问】我读书量挺大,而且觉得也挺好。这个拆页对我有啥帮助?
【回应】1、量不能代表质,刚才已经说了,对我们目的没有养分的书,对我们的提升肯定不如对应需求的书籍;2、我们如果没有学会检视阅读将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首先,那么多的书,哪些是你有用的,如何筛选?其次书里面包含许多内容,哪些是我们现在需要并且能为我所用的。检视阅读可以帮到我们快速解决这些问题。
拆页一:
A1:【显像提问】大家在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时买过书吗?是通过别人推荐买某一本?还是直接搜索关键词,买十几本该领域的书?还是先搜索该领域的知名人士,再按人名去搜索著作?还是其他方法?请仔细思考最近一次你用的是刚才我描述的哪种方式?那买回来之后呢?是一口气读完还是每本都读了几页就放下了呢?或者精读并做了笔记?接下来我们按分好的小组,由组长带头分别分享下在没有接触这个拆页前,我们准备在某个领域准备做深入阅读时,选书的规律或顺序是怎样的呢?这个环节时间3分钟,希望大家尽量表达,请组长控制时间。。。。。讨论结束会请各小组选派一个伙伴把大家选书的规律总结起来,做不超过1分钟的简单分享。谢谢!
【分享一】我一般先看豆瓣,然后根据评分高低把书以此标准买来看。但有时看几页,看不下去了,就放下了。【分享二】我一般都是在书店,看到封面比较入眼,然后就买了。有时候看内容时发现好像离自己预期有点远。
拆页二:
A3:
那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动手做一次。但现场时间有限,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就一本书完成粗浅读。【小组讨论】请组长进行一下分工,回答三个问题:1、通过看标题、副标题、序言定范围——这是一本什么书?2、通过看目录、重点内容或者后记等内容看整体,回答这本书讲了啥?3、通过刚才看的目录和对接我们现在需要提升的想法确定书的结构是啥,哪些是我们看的重点?我们各组花15分钟来做练习。咱们每组讨论结束有一个2分钟的分享名额,希望大家积极发言。
一组:《从管理新人到卓越管理者》是致用类书籍,是从管理关系,团队管理,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四个维度为管理新人提供各项解决方案,让你逐步成为卓越管理者。我们着重学习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两部分。
二组:《不让将来的我讨厌现在的自己》有点类似心灵鸡汤,不知道是啥类型,故事很不错,但是似乎没有实际解决方法。我们会在受打击的时候,抽取里面的故事来看,提升动力。
A2:
粗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作为自己使用,同时也可以用作当面向他人介绍书籍的思路或是便签法给素昧平生的人介绍书籍。百说不如一做,【分步催化】1、那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个情况【场景设计】,我们成都地铁不是设计了流动书屋吗,现在你需要把一本你认为很棒的书籍流转起来,那我们只能用一张小小便签写下推荐理由。时间五分钟,结束后请小伙伴分享并把便签凡客给我。【学习者反馈】姗姗《运营之光》让逻辑运营流程逻辑化,更多运营技巧性手拈来;知行山人《六度人脉》讲了什么是“六度人脉”和如何做“六度人脉”对接下来的人民交往提供技巧【分步催化】2、现在就用刚刚拆解的粗浅读的方法包括1、跑马圈地式的定范围,说明这本书是一本什么书?第二步马不停蹄看整体,说明这本书讲啥?第三步不求完美找主干,我看这本书的计划是怎样的,重点是哪些?【反思加工】请大家将答案写在便签上。时间5分钟。。。。完成后请将便签反馈给我。谢谢!【学习者反馈】齐一仲《聪明使用方格笔记本》1、让笔记可视化;2、一个笔记一个主题;3、一篇有自己总结的重点;4、一篇有自己的感想;5、一篇有自己的疑问点。我的重点在4和5,这两块可以让我重新审视知识,不做海绵学习者。。。。。
总结:
大家通过检视阅读的“略读”和“粗浅读”的实践,对如何读提升自我能力书籍的方法有了最基础的认识和了解。【总结】我们需要通过定类型、看地图、览全貌、辨真伪四步曲选合适我们的书,同时再通过定范围;看整体;找主干的三个重点,来寻觅一本书的脉络和重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书籍选择的效率并且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为我所用的部分。希望今天的拆解能帮大家把书中知识为我所用。我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