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一级拆书家自然。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可以区分“请求”和“命令”,并初步掌握正确提出请求的方法。
今天我们拆解的书籍是《非暴力沟通》
【F】这本书是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由于卢森堡博士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A】豆瓣评分8.5分,全球每年新增近千万名非暴力沟通的学习者。它的实践篇出版近3年,始终在美国亚马逊沟通类图书中排名前3!被誉为沟通书籍的圣经!
【B】如果你也常常陷入沟通的窘境、不知道如何向爱人、家人、同事表达你的感受,得到他们的理解。如果你常常面对和周围人的沟通存在困惑的话,我相信你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书中有很多方法和案例。
请求与命令
请求与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们,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例如,我们可以:“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无法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了是什么妨碍了他们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阅读完原文之后是不是跟我有同感?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与伴侣、同事、孩子的沟通中出现这种一不小心就把“请求”变成了“命令”。而且通常的状况下我们自己也并未察觉。
作者在文中区分了什么是请求,什么是命令。使正常的请求变成命令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指责和批评对方;另一种是比较抽象一些,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第一种比较好理解,用指责和批评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请求就是一种命令。第二种稍微抽象一些,你可以理解为“软刀子杀人”。对方看似楚楚可怜对你提出请求,实际上想利用你的内疚心理来达成他的目的,说白了也是一种强迫对方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也是命令。
当我们想与对方进行良好的沟通的时候,就要区分出我们表达的到底是一种请求还是命令,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那么我们才能提出一个不陷入“命令”怪圈的请求。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提出请求一旦被拒绝,那就放弃好了,干脆不要去提请求。这也不太可能,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肯定要提请求,只不过我们要学习一种思考的模式:当他拒绝我的请求的时候,我们要去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接受我们的请求。而不是一味地生气、或者想要极力说服对方接受我们的请求。
【细化原文步骤】
是不是越说越觉得有点绕,是吧?我既然作为拆书家就是要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原文,经过我的分解,我们来把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加工成一个简单易行的小步骤:
1:自察:我们提出的请求真的尊重了对方的感受吗?
2:提出请求时你的语气是在批评和指责对方吗?
3:提出请求时你是利用了对方内疚的心理吗?
4:你提出的请求是不是想要勉强别人?
这四个步骤提出来,大家可能觉得就稍微具体了一些,我再讲一个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大家就更会更明白了。
【举个例子】
上个周末,我因为要准备拆书的过级很晚都没有睡,整个人都腰酸背痛的。这个时候我觉察到我很想让我老公帮我按摩一下,我就跟他说:“老公,我现在好累,肩胛骨很疼,你能帮我按摩一下可以吗?十分钟就可以了”,结果他跟我说:“谁让你自己非去做这个事情,我现在也没时间,哪天我们到外面的养生馆让别人帮我们按摩一下吧。”然后这个时候我本来就很累了嘛,这个时候我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你都不答应我,当时我就说:“你怎么这么自私啊!你还记得之前你踢完球回来,我也很累了,你让我帮你按摩我不是也帮你按摩了吗!怎么轮到我了你就不能帮我了呢?”后来就开始吵架就升级了,我的请求也没达到,我们的沟通也变成一场争吵了,可以说一次失败的沟通。
那么根据我们刚刚提炼出来的步骤,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的案例:
1:我提出的请求尊重对方的感受了吗?其实没有,他的感受是他也很累了,他也想休息。
2:我提出请求时的语气是批评和指责吗?很明显是啊,因为我说:你那么自私,你看我怎么怎么样……其实就是一种批评和指责。
3:你的请求是利用了对方的内疚吗?可能我还没有用到这个“软刀子杀人”的方法,因为当时情绪比较激动么,属于“硬着来”。
4:你提出的请求是不是想要勉强别人。我觉得我都帮过你,你都不帮我,我也想去勉强他。
所以通过这四步的觉察,我就能判断我当时向我老公提出的帮我按摩的请求事实上就是命令。
不知道大家能够get到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家可以理解吗?看来这个例子,大家都是已婚人士,都遇到这种老公老婆相处的方式。
接下来呢,我们来一个头脑风暴,比较有意思,有点像一个小小的游戏和角色的扮演。
现在给大家一个场景:假设你的小孩昨天突然发高烧,但是已经很晚了没办法去医院,而且医院人也比较多,你昨天就打了电话预约今天早上看诊。你预约的时间是8:30看诊,但是预约条款规定:预约8:30看诊必须于8:00到挂号窗口登记才算预约成功。如果超过了8:00,你的预约就被自动取消。假设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已经7:45了,你才刚刚赶到挂号窗口面前,然后突然发现前面排了十几二十人,很有可能到你的时候就超过8:00,这个时候你想要预约成功,你会怎么办能呢?你如何跟挂号窗口人员表达你的请求?
大家能听清楚我的场景介绍了吗?等下请两位小伙伴来现场表演,一位扮演带小孩的家长,一位扮演挂号窗口的服务人员。其他小伙伴负责觉察他们的沟通是请求还是命令,利用我们刚才说的4个步骤,去区分请求和命令。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敏(扮演孩子家长)
@兔宝(扮演挂号窗口工作人员)
@敏:医生,我想提前挂一个号,我小孩生病了,我之前在网上约了8点半,要求是8点前要到挂号窗口办理,现在已经7:45了,你能给我提前挂一个号吗?我时间赶不及了。
@兔宝:你没看到那么多人排队吗?去后面排队吧。
@敏:排队来不及了,我在网上要求是8点前要挂上号,你看你通融一下嘛,那么多人排队,我怎么来得及8点钟?
@兔宝:都说这么多人排队了,我也得按规章制度是吧,你这么一插队后面的人都要插队,我怎么办啊?
@敏:你这人怎么这样子呢?不就是挂一个号嘛,几分钟的事情,然后其他人再挂就可以啦。
@兔宝:那你也要问其他人同不同意啊,我同意有什么用,我得按我的工作指责、规章制度办事啊,说让你挂就让你挂啊!
@敏:医生你不要这样子,你看下我小孩现在在这里吵闹,排这么长的队,肯定是不行的了,没有人跟我来,就我一个人带他过来。你就让我挂一下嘛,你看小孩在哭,求你了!
@兔宝:又不是你一个人带着小孩,后面十几个人都带着小孩呢!
@敏:怎么这样子啊?
@兔宝:那你去跟别人商量,人家同意我是没什么意见了。你说你呀预约好了又不准时,你不是让我难做嘛。
@敏:你知道南宁的交通啦,我早上7点就出门了。挂个号就两秒钟的事情,你这样都不通融一下,太不近人情了,你这个人。
@兔宝:是你不遵守制度,你还赖我了。我都说了你能说通后面的人,我就给你办。
@敏:那么多人,我怎么可能一个个去说。
好好好,鼓励一下!(鼓掌)大家是不是特别有代入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位着急的、抓狂的妈妈一定要挂号的人员满足她的请求的感觉,是吧?两位小伙伴虽然是第一次演戏,但是特别逼真,特别有代入感。那么接下来呢,我想请刚才看表演的小伙伴来利用我们刚才提到的4步法去区分一下她们刚才的表演哪一句是请求,哪一句是命令?
1、我提出的请求尊重对方的感受了吗?2、我提出请求时的语气是批评和指责吗?3、你的请求是利用了对方的内疚吗?4、你提出的请求是不是想要勉强别人。通过这4步去觉察,哪位伙伴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的观察结果?
@为盼 刚才的表演好精彩哦!很逼真。我觉得家长一上来就说要插队,就不尊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人员本来就是要维持秩序吗,她确实没有尊重工作人员。第二的话,她的言语是否有指责和批评对方,她刚才有提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子?一点都不通人情”这就是一个批评了,我觉得她就是在命令了。第三,她是否利用了对方的内疚心理,刚才她说她抱着小孩,小孩在哭,小孩子很难受,她也是利用了想让工作人员同情她,让她觉得很内疚。想利用这种方式让工作人员同意她,其实也是利用对方的内疚心理。第四,她是否在勉强别人,她从头到尾都在勉强别人。从头到尾都是命令。
@小齐:我有一点跟为盼不一样的地方是,其他的地方我都同意,但是第一步,是否尊重到了工作人员,我觉得她基本上是做到了尊重工作人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她其实一开始就意识到了插队不好,如果她一上来就说:“小姐,让我插个队。”那才是赤裸裸地不尊重别人。但是她已经把自己的原因很温和地表达出来了,事实上,她是一种尊重的态度,从第一点来讲,是不能判断她是否是命令的。但是从后面看就是很明显了,她在指责别人、利用别人的内疚就是命令。
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谢谢!我们又有演绎、又有总结,其实大家也会察觉到,当我们在进行请求沟通的时候,很多时候在最初提出这个要求和请求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她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其在后续的沟通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根据对方的一个反应,是否考虑对方的感受才能知道她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根据我们的4步法呢,我们就是区分请求和命令细化成步骤,把这种方法好好用起来,在今后去觉察自己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的时候,回顾一下这4步,如果是命令的话那就要提醒自己好好地跟对方沟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多考虑对方的感受,然后提出一个可以让对方接受的请求。如果对方拒绝我们,我们也不要有什么排斥的心理,最终目的是一个良好的沟通嘛,好的,今天的拆书的分享就告一段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