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苏姗的故事
下面这个关于苏姗的故事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这可以有多么实际和具体。苏姗参加了一个由我主持的企业探询工作坊,她提出了一个工作中的难题,请大家帮忙。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与老板的冲突令她犹豫是否该辞职。当我问她,关于她的老板,她问自己怎样的问题时,她很不爽地回答道:“他现在又要犯什么错儿?”“他又要怎么样让我难堪?”很清楚,不管冲突源自哪里,苏姗这样的想法会让任何满意的解决方案都化为泡影。
我意识到,如果苏姗想要改善结果,她需要改变她所提的问题。当我建议她问自己一个新问题时,她完全懵了。我建议她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才能让我的老板更有面子?”这个问题明显远远超过了苏姗看待老板的心态边界。即使如此,她同意试一试。
几个月之后,我遇到了苏姗和她的丈夫。她向我绽放笑容,问我是否想听听我们上次谈话后,在她的工作中发生的“奇迹”。“我不仅保住了工作,还升职和加薪了!”她骄傲地汇报着,“但是最不可思议的是,我和老板一起做了一次社区志愿者,虽然我们之前甚至都不愿在同一个房间里待着。这真是太棒了!”然后,苏姗的丈夫补充说明了积极的改变不只发生在工作场所。他笑眯眯地看着妻子说:“自从苏姗不再每晚都抱怨她的老板之后,我的生活也轻松多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大家看了这个文章,想到了哪些词?思维;
环境没有变化,行为变了,结果变了;看起来是问题变了,但背后更重要的是思维变了,行为才变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对人的思维模式转变有很大影响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努力等。外部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下面请大家想想看,在你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遇到类似的例子,你自己或他人曾明显处于某种归因模式?你或他人当时的想法和语言行为是什么?2人,小组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