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北京宇宙中心分舵第160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知觉检核 学习目标: 准确了解沟通中对方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Helen,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种沟通技巧——知觉检核,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在沟通中准确了解到别人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
F: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于《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是美国致力于沟通研究的作家罗纳德和拉塞尔教授共同编写的。这本书主要包含了三块内容,“看入人里”是要先和自己好好相处,然后“看出人外”要学会看懂对方传递的信息,最后是“看人之间”看懂所处的状态,并实现沟通的目的。
A:很多沟通的艺术的书籍,可以归类为“表达的艺术”。这本书则在认真地讲如何沟通,我们能从中了解到一个人在人际中所发生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如何运转的,且有一定的专业解读帮你从根本上来理解人的行为;
B: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发现无论是家人间、友人间、爱人间、领导与下属间、主管与员工间等等方方面面各种角色的沟通关系在书中都有所体现。我们能够通过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小案例,来反观我们的生活,从中找到人际沟通的原型,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沟通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今天分享的片段是“看入人里”这部分内容的一个片段工作中小组讨论时,看到对方在看手机,我们的大脑会迅速的认定他没认真参与讨论,或者他对你的提议不感兴趣,那真的是这样吗?给大家一分半的时间看一下片段。


片段: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的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言辞、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评论。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的完整程序包括三个部分: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出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这样:

       “当你大步走出房间并且大力的关上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很喜欢我所做的”(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他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相互协助。除了得到更精确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者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向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有一个词,叫眼见为实,意思是说我们见到的才是真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见的未必是真实客观的,而很有可能是经过我们大脑加工解释后的所谓事实。

 

    你为什么总是不回我短信,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你肯定是骗我的,快告诉我实话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片段给我们提供的方法叫做知觉检核。简单来说就是,描述行为,两种诠释,

做出澄清片段出给出的例子很全面, 大家可以看出,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澄清误会,避免不必要的烦恼。那可能小伙伴们会问:“我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方法来做?听起来像是说话不经大脑的人才会需要的事”,首先,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会由于自己和对方在认知及经验上的差异出现理解偏差,我们需要对方对这种偏差作出澄清,其次,即便你给出的是正确的解读,直接生硬的表达也会引起对方的防卫,比如我自己的一个例子:

 

    我准备去参加朋友聚会,室友问:你晚上几点回来,尽量早点回来;内心(活动安排不是给你看了吗,肯定回来不早啊)然后说:哦,我知道你明天上班,回来尽量小声,不会吵到你的;室友很生气的说:我只是想告诉你太晚了会不安全,然后就不再理我了。

 

所以,关键时刻不用知觉检核,第一,你误解你的朋友,曲解了他为你好的初心,朋友会难过。第二,你直接了当的表达让朋友有些难堪,让他在外人面前失了颜面,他不再和你交心,感情产生距离。第三,你向对方发出了“嘿!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信号,让别人对你产生防卫,不愿意深聊。

 

那在我和我室友的案例中,如果我不假设我的第一想法是正确的,运用知觉检核的方法该怎么做那?首先我会描述行为:我室友让我早点回去;然后我需要做出两种诠释,站在我的角度我觉得他可能怕我打扰到她休息但不好意思说,站在她的角度,她会不会只是担心我?我抛出我的诠释:你要我早点回来,是晚上有什么事情吗?还是担心我回来太晚打不到车?最后请对方澄清: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能告诉我吗?简单的三个步奏便可以免去生活中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大家想一下自己在过去的两周,有没有很主观的下过一些判断,或者是有没有人一厢情愿的对你的行为草草下结论,比如,一向要好的邻居一连三天没有对你的“早上好”作出回应,你觉得自己可能哪件事情得罪他了,异地恋的男朋友在一个小的争执后好久没接到你的电话,认为你不在乎你们的感情等等,有没有类似的情况那。


小伙伴回应,有

小伙伴分享:自己和媳妇儿在小区散步,走到停车场附近,媳妇儿感慨一句“你看,隔壁小李家换了一辆奥迪的新车,好漂亮啊”,自己随口接上:“干嘛,你也想换车啊?”,媳妇儿生气,“我只是随口说说,你想太多了吧?”


    再遇到这种情况,想想看,该怎样运用知觉检核的方法去回应?请大家小组讨论5分钟,3个人一组,我们请2-3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将如何运用知觉检验的方法进行沟通。


学习者-老孙:描述行为:媳妇儿夸赞领居家换了好看的新车

                        两种诠释:媳妇儿,你是只是觉得他们家新买的车很漂亮?

                                          还是你觉得咱们也可以考虑换一个?

                        请求澄清:是怎样的那?

学习者-向东:老板早上出门和老婆吵架,路上堵车,到了公司心情很差,秘书微笑走过来,亲切的打招呼,老板视而不见的走过去,秘书内心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老板生气了吗?这种情况下,秘书可以找机会确认。

                        描述行为:老板,我忽然想起早上跟你打招呼时发现你好像没怎么理我

                        两种诠释: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还是你心里在想事情

                        请求澄清:或者其他的什么那?

学习者-庆慧:早上跟老公聊天,老公说,我今天早起了,感觉非常好,自己马上就说,我早就告诉你了,你非得等到现在才开始实行,对话就难以进行,其实也可以用到知觉检核。

                     描述行为:你告诉我早起这件事

                     两种诠释:是想让我表扬你那

                                       还是想和我分享你的愉悦?或者让我也养成这个习惯

                     请求澄清:到底是怎么个意思那?

                     这样也可以避免小的摩擦

                   好,感谢大家的分享,大家分享的案例很丰富,有生活中很有画面感的对话,也有工作中和老板的沟通,通过知觉检核的练习,可以让你形成有技巧的思维和沟通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增强你的沟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