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叫刘粤,大家也可以叫我光头刘。因为是光头,比较好认。我曾经就职于摩托罗拉、LG、富士等世界500强公司,后来在欧派培训部呆了三年。现在职业是培训和教练。现在加入拆书帮升级打怪,梦想在三个月后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感谢大家的支持。
拆书是什么?拆书指的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它主要适用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不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就是更关注人。更关注你把知识关联过往的经验,规划一些具体的行动,令到你的人生不一样,有所改变。这是拆书的方法论。
拆书帮是基于这种方法论的学习型组织。拆书帮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等地方都有。拆书帮分舵是一个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也欢迎各位加入拆书帮,一起升级打怪。
拆书法指的是RIA拆书法,是创始人赵周老师自创的一种学习法。什么是RIA呢?R指的是阅读,就是我发给你们的片段。把它阅读一遍,基于你们自己的了解去对里面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在进行完R的部分后,就进入I的环节。
I指的是在大家阅读完之后,我对这个片段的讲解,和对大家的学习引导;
A指的意思是指把知识拆为己用
R:原文片断 (P21)
反复问5个“为什么”
你对于一种现象连续问五个“为什么”了吗?这样做,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比如,一台机器不转动了,你就要问:
(1)“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负荷,保险丝断了。”
(2)“为什么超负荷了呢?”
“因为轴承部分的润滑不够。”
(3)“为什么润滑不够?”
“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4)“为什么吸不上油来呢?”
“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5)“为什么磨损了呢?”
“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
反复追问上述5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需要安装过滤器。
如果“为什么”没有问到底,换上保险丝或者换上油泵轴就了事,那么,几个月以后就会再次发生同样的故障。
说实在的,丰田生产方式也不妨说是丰田人反复问5个“为什么”,积累并发扬科学的认识态度,才创造出来的。
自问自答这五个“为什么(WHY)”,就可以查明事情的因果关系或者隐藏在背后的“真正的原因”(HOW)。
“为什么丰田汽车工业公司里,一个人只能管一台机器(而丰田纺织公司里一个青年女工却能管40、50台自动织布机)?”
提出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这样的解答:“因为机器没有配备加工完毕就停止的装置。”由此得到启发,便产生了“自动化”的想法。
“为什么不能做到‘准时化’生产呢?”针对这个问题,便会得出“前一道工序出活过早过多,不知道加工一件要用几分钟”的答案。于是,因启发而导出“均衡化”的设想。
“为什么会出现生产过量的浪费呢?”针对这个问题,会得出因为“没有控制过量生产的机能”的答案,据此展开便产生“目视化管理”的设想,进而导出“看板”的构思来。
丰田生产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彻底杜绝浪费。这一点已在前一章讲过。
“为什么会产生浪费呢?”由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探讨了企业继续存在的条件即利润的意义,甚至于人的劳动价值的本质也就可以获得答案。
就生产现场而言,我当然是重视“数据”的,但我最重视的却是“事实”。一旦发生问题,如果原因追查不彻底,解决办法也就不会奏效。因此,我就反复提出5个“为什么”。这构成了丰田式科学态度的基本精神。
《丰田生产方式》作者是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先生最经典的作品。大野耐一被称为“日本复活之父”和“生产管理教父”。他所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可以看到书里有关生产流程里面的5个为什么,就可以清晰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问自答这五个“为什么(WHY)”,就可以查明事情的因果关系或者隐藏在背后的“真正的原因”(HOW)。
不管做事还是做人,阅读还是看电影,我们都会只看表象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很少有人会深入思考背后深层次的隐性的原因。
做事只是按流程走,却没有去看到事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阅读只是翻看知识点,兴趣点,却没有去看到作者如何搭建骨架,如何写作。
看电影只是享受画面的刺激,沉浸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不知道导演设计每一个帧画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用不断问为什么的方式,不止可以了解到事件背后的原因,甚至可以了解到一个人背后的动机。
举个栗子:刚看了一部电影,泰国片《永恒》,这是在身心灵界的朋友们强烈推荐的,说在里面可以发现人性,亲情,爱情,社会伦理,自由等等需要深刻思考的话题。
比如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小瀑布的画面,其中客人问管家,昨晚听到的夜间传来的惨叫声,到底怎么回事?管家说:你听错了。山里有神灵,有动物,自然有很多奇怪的声音。然而管家的整个表情都是不自然的。
当我看完整部影片的时候,我再来到这个画面,问几个why,你就能隐约发现导演的目的了。
why1:为什么在这个瀑布取景?
答:因为这个瀑布在整个悲剧中起到很重要的场景角色。
why2:为什么这个瀑布这么重要?
答:因为女主角说她的人生就像这瀑布一样,跌入深渊。
why3:为什么女主角说自己跌入深渊?
答:因为她追求的人生,总是悲剧收场;
why4:为什么她的人生总遇到悲剧?
答:因为她追求的自由,收到社会无数的制约;
why5:为什么她一直追求自由?
答:因为她内心恐惧,恐惧自己是被操纵的木偶。
5个why,就可以把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
自问自答!这个模型只适合用在自己的检视和反思身上。如果用来问其他人,那么极易引起反感,甚至得不到事情的深层原因。因为为什么这个词会让人感觉有责备的成分。
经常看书,总抱有一种想法,想要把书里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课程。然而看了很多书之后,却发现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分享。因为我只是去寻找知识点来分享,从来没有探究过,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因为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没有进行5个why的自问自答,所以分享就会显得很浅显。我很容易遗忘,讲解也不深刻。
就像上个星期,我做的一次分享,是关于教练技术知识的分享。我只是把知识点分享了出来,当时小伙伴听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兴趣,对整个分享的评分也很低。因为我只是单纯的分享,并没有深入考虑各位小伙伴参加分享的原因。如果我知道有些人是想应用于企业中,有些是希望应用于生活中,那么我可以先从一些实际的案例出发,提升大家的兴趣,再分享教练技术的知识点,这样大家就会更加投入。
这是我的A1结合过完经验进行的反思。
接下来3月2日,我要做一次《重塑心灵》的分享。我会用5个why作为自问自答的方式,去找到自己做这次分享的根本原因。
1、为什么我要做这个分享?
因为我觉得这个分享有价值。
2、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分享有价值?
因为书里很多知识对解决自我的困惑有帮助。
3、为什么对解决困惑很有帮助?
因为书里的工具是简单易操作,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4、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简单的工具呢?
因为很多人都各种困惑,需要工具。
5、为什么很多人有困惑?
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目标,一旦实现不了就会掉入到困惑和情绪中。使用工具能够帮助更多人跳出困惑和情绪。
这样就找到我自己做这次分享的意义和动机了——帮助更多的人。
我也可以分享5个为什么这个模型给大家,让大家可以用这个工具去探寻自己,运用到生活中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