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冰雪,一位爱学习爱成长的一级拆书家,这是我的TF2-4第三次过级。
图书介绍:今天继续带大家拆解《精进》里面的片段,作者采铜是知乎上的大V,这本书通过时间、选择、行动等七个方面,为读者设计了解决人生关键问题的方法。《精进》一经推出便获得获豆瓣9.4分高分推荐,和其他讲理论的书比起来,它的优势更看重实践,每个章节都会有精彩提炼和实践练习环节,帮助你改变你的行为思维习惯,整本书都在提醒你,要实践,要实践,要实践,要在行动中日日精进。你有没有被拖延症拖住后腿,迟迟不肯开始做出一个决定开始行动,选择无能,执行无能,不得不说这些问题是成功路上特别大的阻碍,这些问题我也有,但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真的开始行动,比以前勤快,比以前更加积极,状态变得很好,如果你也想让自己更加坚定,充满行动力,应该会从书中得到启发。今天的两个片段选自这本书中的第三章中的——精益创业,希望学完之后能够让你在面对自己想做或者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不徘徊不等待不放弃。具体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手中的片段。
学习目标1:在跟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通过产品的定义找到一个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学习目标2
《精进》片段一 P84
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
某种程度上,人生就如同创业一样。在人生的航线上,我们也面临着不可预知、无法确定的未来,虽然我们可以对未来订立高远的目标,制定完美的计划,施加种种美好的遐想,但这些事前的勾画却总被猝不及防的现实打乱。更糟糕的情形是,在漫长的筹划、准备、酝酿之后,遇到无法预料的困难而中途放弃。如果借鉴精益创业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这种遗憾。
那么,对一个个体来讲,他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产品”这个概念的内涵:
1. “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2. “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3. “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4. “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
5. “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开场内容里面放不下学习目标了,在这里补充:
学习目标1:在跟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通过产品的定义找到一个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学习目标2:学习者确定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能够现场使用精益创业的方法设计出优化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方案。
有的伙伴会问?这个片段里面说的精益创业是什么意思?
这个不要着急,我们在下一个片段中会做详细介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产品。
(what)看过拆页的介绍,已经很清晰了,其实我们随手一拿就是一个产品,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用一本书来举例:
1.它是结果看得见摸得着,实物;2.它要通过复杂的整合和组织;3.它可以被人观看,即被人使用和检验;4.它有价值,让人受益的,我们从书中获得知识;5.它是一种媒介,它能够把出版社和作者传播出去。按照这个框架来理解个体的产品就不难了,一个大学生在公司的实习经历不是产品,但是基于实习经历写成的系统性的总结报告可以算作产品,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对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以算作产品;拥有绘画技能不是产品,创造的绘画作品才算做是产品。
【预防异议】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东西都太“小”,太简单了,不能算作产品。不过这些确实不能算作什么复杂的产品,但当我们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没有疑问的。”
还拿这本书来举例子,这本书的作者在完成这本书的时候肯定没有这样做说:我今天构思,明天就要把整本书写出来,肯定是一个一个故事一个一个章节的来完成。此处所说的故事、章节是作者在写书这件事情中的最小化可行产品;那么同样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想要读这本书的我们,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呢?比如我在读这本书确定的产品是拆完整本书,加工一场现场学习,我最开始给自己定的最小化可行产品就是一个拆书预备表,但在完成过程中发现这个工程有点庞大不好操作,于是就又把小产品细化成一个RIA便签,如果发现这个还是有点很难一次完成,我就还可以再把小产品细化到拆页,选出一个片段,所以这个最小化可行性产品不是固定的,是根据当下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所能够快速完成的一个满足基本要求的小产品。
【那么做的好处,不那么做的坏处】
这些小产品是你能力的载体,你的能力通过这些小产品积累,被人欣赏从而也获得反馈,然后你就可以继续做出更复杂的产品,从而提升能力;当然有的人说如果我不从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开始行不行,我要一票干个大的,我们回看原文,这样很容易让我们在长时间的筹划准备阶段就乱了阵脚,进而看不到方向而放弃,于个人而言无法很好的实现个人成长,如果你在一个团队中则会耽误团体的整体发展。
(联系原文的回应)
【步骤流程】那我们要怎么确定自己的这个小产品呢?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产品是什么:
原文中已经明确给出了规范,根据规范找到一个产品:
(1.它是一个结果;2.必须要通过整合和加工;3.可以被人检查,即能与用户交互;4.产品是否实现自己的价值,使他人受益;5.最后这个产品应该是宣传你的媒介。)
然后针对于这个产品,根据实际能力选择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
A1:我们回顾一下经验:
想想你最近一段时间里,是不是在为提升自己方面做过一些事情呢?忙着看书,忙着听线上课程,忙着看各种大神的干货。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一个产品思维么?或者说另一种情况:想着提升自己,比如想要健身减肥啊,学唱歌学画画啊,却一直没有开始行动。给大家2分钟回想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翻翻:听了线上课之后想练习形成新的思维习惯的技能。
雨哥:希望减小腹围,不过没什么行动。
A1+:通过复述可以感觉到两位学习者没有很明确的给自己想做的事情加入产品思维,那么如果现在再给你一次机会,给你想做的事情确定一下自己的最小化可行性产品都应该是什么?
翻翻:产品:7篇小文章(使用分析方法);小产品:至少使用4点技能的小文章。
雨哥:小产品:减肚子的最小计划(小卡片形式);
片段2 P90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
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当前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它是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成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如果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实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传统的产品生产流程,是在周密、系统的规划后,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构建出一个精致的成品。可是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太多的或隐或显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创业者,你如何成功地识别和观测这些因素,统合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制订出一个计划呢?即便你的计划在此刻完美无缺,又怎能保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仍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呢?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是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所以精益创业的方式走向人生的成功,便要做到这三点: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建议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学习目标:学习者确定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能够现场完成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制作,听评价,重构产品的流程。
我党有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产品好或是不好是由市场说了算了。
【那么做的好处,不那么做的坏处】
(what)对于企业,精益创业是用最快速度和可利用资源生产出满足需求的产品,然后根据反馈来进行优化产品的过程;那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精益创业是说用最快的速度把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生产出来,接受检验,然后根据反馈改进,才能一步一步逼近成功。如果没有这样精益创业的过程,那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还是停留在想象层面,不会有什么进步,让你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
【步骤流程】(how)
【适用边界】(where)所以当你有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不妨确定最小化可行产品,把其放到精益创业的流水线中,推动发展,需要做到以下3点:
1. 确定了最小化可行产品,就立刻马上现在开始做产品;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总是在等一个最佳时机,别担心这就是一个开头,甭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做出来个0.8版本给大家看看;
2. 别害羞把产品拿给用户和专家看,把所有评价都当成信息;
要有用户反馈,否则就相当于是闭门造车,把评价都当成信息,无论别人说什么这都是你做的东西,你有权利让它变得更好;
3. 根据意见改良产品。
想要做的更好必须根据好的意见改进。
【相关案例】举个例子:
就拿冰雪给自己定的最小化可行产品预备表来说,看看我是怎么使用精益创业的方法的。怎样从一个反面教材变成正面示例的。
反面教材:
现在给大家回顾分享一下我这个2-4的经历,春节放假拿了《精进》这本书回家,想着是要把2-4写完,快开学了也没有动一个字,十多天的时间除了看了几页书,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还越来越焦虑,挫败感很强不想再面对这件事情。
我们有的时候就是很想做一件事,但是就是迈不开腿,到最后成为了一个胖子,开玩笑。
还好峰回路转,我看到了精益创业这个片段,豁然开朗:
第一步:别管别的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拿出来,不然没法进行下一步啊!纵使有太多的顾虑,怕自己片段选的不好,内容写的不好的念头,我也没管,把能想到的都写了出来,立马做起来开始写!管他呢,我就这水平,写完了再说。于是我就一鼓作气写完了。
这个时候其实是到了精益创业的第二步:通常这个时候会有点不好意思给大家看怕被指出错误,怕别人的评价,但是别担心啊,无论怎样这都是你的东西,你需要认真筛选对于你这个小产品的评价,一定会有称赞有批评,你需要做的就是客观的接受,有过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进步。于是我就给大家看,果不其然,被检查出了很多的问题,这要是以前我就又开始乱想了,诶呀自己的能力不行呀,他们肯定觉得我不用心。
于是第三步:其实你所有的担心都是徒劳的,即使别人那么想了又怎样呢?因为你呈现出的就是这种状态照着大家的意见作出修改,再看再修改,才得到今天的成品在这里讲给大家。
其实这里面我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定位预备表,当然根据你自己的时间和资源,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也同样可以是一个RIA,或是选择一个片段。回想我们在便签训练营的时候选出片段给教练看,得到反馈,行则继续往下,不行问题出在哪里再选再来看也是一个精益创业的过程。
【步骤流程】
总结一下方法步骤其实很简单:
1.立刻马上现在开始做产品;
2.别害羞把产品拿给用户和专家看;
3.根据意见改良产品。
A3: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那么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A3场景演练的环节,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要点。请大家认真听需要演练的场景:小明在暗恋一个小花,想让小花成为自己女朋友,于是想写一封情书给小花,但是又怕被人嘲笑,又怕自己写不好小花不喜欢,一直在徘徊。假设你是小明,学了今天的精益创业之后你会怎么做呢?最小化可行产品就是——情书,你会怎么办呢?小组里面其他的朋友可以扮演小明的朋友在第二步给他打击或者建议。
好的我们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来准备一下,然后来表演一下整个最小化可行产品-情书的精益创业的过程。
学习者案例记录:
1. 小明(翻翻):写出了情书初稿;
2. 小明朋友(雨哥):针对于初稿给出建议:1)需要用信纸;2)要细节化小花的优点;3)畅想一下在一起的美好场景;
3. 小明(翻翻):按照朋友建议,在情书中有所增加修改。
情书初稿:
小花:
见字开心!
认识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发现和你在一起状态都很好,渐渐觉得我喜欢你。
喜欢和你一起上自习,看书,讨论问题,准备班级活动,特别是那次辩论赛的时候,你专心的找方法,准备稿子,练习,认真的样子深深感染了我,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一起。
情书再版:
小花:
见字开心!
认识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发现和你在一起状态都很好,渐渐觉得我喜欢你。
还记得第一次见你时就被你那爱笑的眼睛打动,你的那双迷人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笑起来却很迷人,给人亲近的感觉,喜欢和你一起上自习,看书,讨论问题,准备班级活动,特别是那次辩论赛的时候,规模不大的辩论赛,你却很认真的准备,你专心的找方法,准备稿子,练习,认真的样子深深感染了我,本来没计划好好的参加辩论赛,但在你的感染下变得很努力,我们一起取得了辩论赛的成功,非常开心。
以后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起你,你的精神在深深感染我,我想和你在一起,想被你继续影响下去。
我们可以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毕业了之后一起去北京打拼,创建我们温暖的小家。
你的小明。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给大家设置这样一个场景可能不曾经历过,但是期间的所有情绪都是我们在想要完成一件事情会经历的,徘徊拖延顾虑,不敢呈现给别人看,遇到问题就直接回头。希望大家可以用精益创业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存在的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要帮助大家激活自己的经验啦。
A2:
分布催化1:
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认真思考一下,目前你手头上有什么想要实现的目标或者想要生产的产品么?这件产品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呢?
翻翻:小文章
雨哥:小卡片
分布催化2: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想打造的小产品,那么根据今天精益创业3步法的指导,规划一下自己接生产小产品的行动,设想一下会面临的评价和反馈,自己如何回应,如何改进。
学习者案例记录:
翻翻:
1. 写出所看文章的相似观点和相反观点;
2. 反馈:把观点发到朋友圈听大家意见;
3. 总结别人观点收录到自己的观点。
雨哥:
1. 首先制作一张卡片(饮食运动);
2. 自己监督别人建议:一段时间的执行情况做出调整;
3. 如果发现总忘记就要在特定地点增加小卡片。
结语: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作为朋友,孩子,爱人,每种角色都有很多的产品,给孩子的早餐,给领导的汇报,这些自然而然的内化成我们的一部分,但是另外一些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产品还处于萌芽期,希望大家可以根据精益创业的原理去制造出符合你气质的产品,接受市场检验,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