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张臻凯,在大家手上拿的拆页最上面有我的名字,简单拆解记忆就是:日臻完美,达到成功。
我从事内训管理工作,自己贴的3个标签,首先是小资(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我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二是大家可以通过标签猜到我的祖籍);
第二个标签是好学(希望不断提升自己);
最后一个标签是追求圆满(希望做人做事都能不断精进,圆满大成)
咱们还是按刚才封超老师的分组,完成今天的拆书之旅。
片段一授权 |
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已故企业家潘尼曾表示,他这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手”在发现难撑大局之后,他毅然决然授权让别人去做,结果造就了无数商店、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由此可见,授权也与公众的成功有关,这一点留待第六章加以讨论,此处专论授权与个人管理技巧的关系。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不放心子女、宁可自己洗碗的父母,自绘蓝图的建筑师或自己打字的执行秘书,都属于这一类。
片段二责任型授权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结果。它给人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作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通过责任型授权,可以将杠杆支点右移,提高杠杆作用。 仍以我家为例来说明。有一年,我们开家庭会议,讨论共同的生活目标和工作分配。会议结果不问可知,因为孩子还小,我和妻子分担了大部分工作。当时年仅7岁的史蒂芬相当懂事,自愿负责照顾庭院。于是我认真指导他如何做一个好园丁。 我指着邻居的院子对他说:“这就是我希望的院子——绿油油而又整洁。除了上油漆以外,你可以自己想办法使园中充满绿意”。 为了把我的期望具体化,我两当场清理了半边的院子,好给他留下深刻的影响。 经过两个星期的训练,史蒂芬完全接下了任务。 我们协议一切由他做主,我只在有空的时候从旁协助;并约定每周两次,他必须带我巡视这个院子,说明工作成果,并自行判断成绩。我根据成绩发放不同标准的零花钱。 那一天是周六,一连过了3天,史蒂芬毫无动静。我有点按捺不住了,忍不住想唤他过来整理院子,这么做可以立竿见影,但却给孩子推卸责任的结果,于是我是这么说的:“照周六的约定,你现在带我看看成绩,好不?”走出房间,他低头抽噎的哭起来,“爸,好难”。很难,我心里想:你根本什么都没做,不过我说出来的是:“需要我帮忙吗?”“你肯帮我?爸”“我说过在我有空的时候会帮你,现在我有空”他跑进屋,拿出两个大袋子,一人一个,然后指着一堆垃圾“请把哪些捡起来好吗?”我乐于从命。 |
那年暑假,我总共帮了两三次忙,之后他就完全独立工作了,甚至哥哥姐姐乱丢纸屑,立刻就会受到指责。他做的比我还好。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希望伙伴通过第一个拆页了解授权的两个类型,并通过第二个拆页学会运用责任授权的方法,实现授权双方的共赢。
图书介绍:【事件】在快节奏的今天,有的人奉行997工作时间,但当别人问他或者午夜梦回想,思考最近有啥收获的时候,都是一脸茫然,说不出来所以然。但另外一些人比如王石有时间去攀珠穆朗玛、有时间去游学,但万科业绩确实始终傲视群雄,【提问】为什么人和人的差别这么大呢?因为不会授权,一说到授权,就有伙伴说我就是一个小白丁,只有别人授权给我,哪有我授权的机会啊?其实真还不是这样,只要我们处于社会中我们就能合理授权,实现共赢。【影响】反之,如果你事必躬亲,不论你是白丁还是中干,可以预见你会始终沉浸在忙碌的重复中,永无出头之日。【FB】今天的拆页选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出版于1900年,经久不衰。本书直接把个体的自我修炼和合作双赢整合为6个习惯,再加上不断更新的习惯让学习者从平凡走向卓越。【解决】能帮助大家在有限是生命中不断优化自我成就精彩的人生。
请大家阅读手中的第一个拆页——授权,阅读范围是横线以上部分。时间1分钟。读完的请举手示意,谢谢!
拆页一:
古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吝于教人,还有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所以事事亲力亲为。真的是这样吗?个人觉得非也,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如果事事亲力亲为估计什么都做不好,而且代价极高。那我们应该怎样授权呢?【互动】拆页里包含了两个关键点,有没有小伙伴能分享下你看到的关键点?【概念对比强化讲解】有伙伴说:授权嘛,就是把活派出去。其实不然,如果对被授权人能力预估错误能实现成功授权吗?如果授权方法不对,被授权能达成目标吗?是不是还会发生南辕北辙的情况,能力越强错的越凶?
授权有两种类型,一是指令型授权,二是责任型授权,前面提到的授权就是把活派出去是典型的指令型授权,举个指令型授权的例子:
【举例】我们属于经营型单位,每年都有任务指标,上级对下级下预算目标,然后过程就由下级完全自理,这时候能力强下属的完成任务当然没问题,但能力弱的下属就成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当出现达成不理想的时候,上级领导着急了,于是对下级的所有工作都一步步监督,一步步指导,但你离市场那么远又如何做到及时应对呢?
如果事无巨细都一个人做,人如何成长,企业如何壮大。其实这类授权不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不是最佳的。而我们的收获也不外乎找到推诿的理由或者多了N个的熟练工。
那正确的授权应该是怎样的呢?【What】就是我们要今天要了解的责任型授权,它有两个关键点:1、你我都知道终点在哪儿?2、自己想路在何方。具体而言就是,作为授权者要清楚的告诉被授权者目标在哪里,而被授权者要结合起点和终点规划出适合自己的路径。而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授权者要关注执行情况随时纠偏,被授权者要学会借力和独立思考。
拆页二:
学习目标:自主抓出责任型授权要点和界限,让授权实现双方的共赢
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在第一个拆页的左下角),请仔细阅读每个题目并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1代表很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6代表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打完分数后请讲分数相加。时间1分钟。做完的请举手示意。
自测题:
1、 我宁愿事事都亲力亲为;1 2 3 4 5 6
2、 我总是不放心别人做的事情1 2 3 4 5 6
3、 我总是希望掌握每件事情的所有细节1 2 3 4 5 6
4、 我认为教别人做太麻烦,不如自己动手1 2 3 4 5 6
5、 我总是觉得自己做事是最快、最靠谱的1 2 3 4 5 6
6、 我希望对整件事情做最深入的了解再做行动1 2 3 4 5 6
7、我会承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量1 2 3 4 5 6
刚才的小测试是简单判断我们是喜欢亲力亲为还是希望当导师,合理分配任务的人。分数越高,说明你越喜欢做事不假人手。
40分以上:说明你像诸葛亮,连打个军棍都要亲自监督;
20-40分:说明你还是会做适当授权,但还是时常有不放心别人的情况存在;
20分以下:说明你授权游刃有余,而且因为识人善人,能做到”看人“授权还能扶他上马。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第二个拆页——责任型授权,时间1分钟。读完的请举手示意,谢谢!
在第一个拆页的时候我提到了授权的两种形式,还有没有伙伴记得?众人答:指令型【互动】非常棒,一是指令型授权,二是责任型授权。同是做家务的授权,那我们大扫除是不是就是要做干净?做干净的标准,是不是大家答案都是一致的呢?对,不同的人理解都是不一样,那要做责任型授权,就不是简单的安排任务了,现在我们看第二个拆页。在这个拆页会给大家揭秘,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我想说,要想学得扎实,记忆深刻,需要动手、动脑。那这个拆页的玩法就是让我们大家自己动手,找出责任型授权的方法,实现重心从过程变为结果,同时发挥长板效应,达到三个臭皮匠超过一个诸葛亮的合力。这个拆页是通过作者亲身经历讲了如何实现责任授权。那有没有小伙伴能归纳出责任型授权的关键点?【概念对比强化讲解】大家在拆页里可以看到爸爸在完成责任授权的时候的心理独白和儿子的对话其实就是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的碰撞。比如准备找孩子谈话时,父亲心里的话是“你根本什么都没做”这是典型的评判,而他说出来的是“需要我帮忙吗?”变成了提供协助,如果父亲用指令,那儿子肯定会找理由,甚至父亲还没说话,被授权的孩子已经找了理由,有没小伙伴找到了他的借口和理由?【互动】对,“爸,好难”。。。。所以说责任授权虽然好,但要做好,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位小伙伴刚刚已经阅读了拆页,现在咱们再花3分钟在拆页里找到作者实现责任授权的关键点,用笔勾画下来。
拆页一:
A2: 我们现在做个小实验,看看我们在目前属于指令型还是责任型授权。假设你一家三口(孩子小学三年级)。你准备周末花一天时间做家里的大扫除(包括清洁厨卫、抹屋子、清杂物、扫地、拖地等等活儿,要做的事情各个组可以自由发挥哈)你是自己做呢,还是家庭成员集体动手,如果是集体动手,你准备怎么安排这场大扫除呢?咱们分小组讨论,5分钟后请伙伴分享。鸿:先明白作大扫除的目标。要在上午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爸爸做重的活儿,妈妈做细致的活,孩子作一些辅助型活儿。感谢鸿的分享,但想问下干净的标准是什么?被授权的人在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拆页二:
A3: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找到了责任授权的关键点,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关键点会不会大大小小的差异?【微行动步骤1:明确问题】咱们接下来花3分钟在小组里先形成关于关键点的统一意见,然后我在请小伙伴来分享。A组:首先要有目标,目标具体化,其次要训练,然后过程中要有监督;B组:目标是需要讨论出来;C组:目标、培训、定协议、过程中监督、明确奖励。【微行动步骤2:适用边界】非常棒,那责任型授权是不是的适用所有的情况,或者说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责任型授权呢?我们还是按分组花3分钟讨论适用边界A组:主要考虑两个维度:人和时间,人要有能力,其次时间是否允许。B组:补充了意愿,不愿意就没法授权了。C组.:补充了资源匹配的问题。【微行动步骤3:责任型授权的目的】A:授权人节约时间,被授权人得到培养,公司是提升效能。B:个人和团队的成长。C: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提升效率,实现价值最大化。
A2:
感谢分享的小伙伴,学习是为了提高,那我们不仅工作上可以授权,在生活也可以进行授权。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输出,那我们现在设计一个授权的事项,在小组内形成授权方案。5分钟后请小伙伴来分享。
马坤:
我们考虑的是一个工作上(培训实施)的责任授权,具体如下:
1.明确目标,授权方与被授权方用以往的模板就要达成目标共识,确定责任授权最终需要达到的结果。
2.制定具象标准,用一个同样或者类似的结果作为参考,被授权者可以通过这个具象标准清楚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
3.培训被授权者的胜任能力,掌握完成目标所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
4.承诺事情由被授权者做主,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协助。
5.制定阶段性考核标准,每个阶段达到标准要求,给予奖励。
6.授权者整体上把握被授权者的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主动帮助解决些棘手问题。
以上是我们小组讨论的六步责任授权方案,谢谢大家!
彭子稀:场景:组织人员进行野炊,活动。如果我做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会预先统计参加活动的人数,然后根据人员是否会做饭、性别、婚否进行分组。组织有做饭经验的伙伴参加厨艺大赛,每组确定主厨,由大家公推裁判负责点评。活动当天,安排女孩子负责帮忙择菜,洗菜,包饺子,男孩子负责烧火、打水、搬物资。在每组做完菜以后安排裁判负责品尝菜品,评分,最后由裁判在活动介绍后就菜品提出建议,由参与伙伴提出意见帮助主办方成长。
总结:
通过今天的拆解,大家了解到授权可以分指令型和责任型两种,要实现双赢的责任型授权,我们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首先,双方要以“”结果为中心“”作为起点;然后,双方明确评估标准;第三授权者事先告知障碍和可用资源;最后。授权者定奖惩,被授权者定路径跑到终点。希望通过伙伴使用责任型授权实行授权双方的共赢,今天的拆解到这儿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