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这本《Let‘s Stop Meeting Like This》的作者是Dick and Emily。在书中他们提出的关于如何开会的整套理论。
这套开会的流程得到了包括HP,波音,可口可乐等等众多500强公司的认可也使用。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如何把令人恐惧的会议变成有效的工作手段; 读这本书你会对会议和如何开会有全新的认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会议在我们的工作中开始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对如何开会,如何开好会有疑问的话,都可以来读读这本:Let's Stop Meeting Like This
精会议独木舟(会议模型)包括6个步骤。 1. 欢迎与会者。在这个环节里,会议组织者欢迎大家,并且创造一种对于会议开展有利的气氛。 2. 构建与会者之间以及与会者与任务之间的连接。我们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创建两个层面上的连接。第一个层面是创建与会者之间的连接。第二个层面是创建与会者与他们手头任务之间的连接。 3. 发现问题。在这部分,与会者通过各种方式(如,头脑风暴)来发现目前的问题。 4. 引出大家的希望。这个部分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在不受现状影响的情况下想象一个他们希望的未来。 5. 决定。在这部分,依据会前确认的决策流程,基于现状与希望, 大家做出要怎么做的决定。 6. 会议结束。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基于对会议做出的决定,下一步行动,对会议流程的反应的回顾来结束会议。 |
![]() 今天我们这个拆页所讲的内容就是:会议独木舟模型。希望通过今天的拆解让大家对会议结构,如何组织会议有所了解。 让我们来逐一看一下这6个步骤。 步骤一,欢迎与会者。步骤二,构建联系。这两个步骤是我个人认为在学习整个模型中最受益的两个步骤。在组织会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认为直接进入具体内容的讨论是最高效的。但其实我们忽略了通过步骤一,二来建立和奠定会议安全基础的过程。没有了安全的基础的讨论,是无法期望获得成功的。 步骤三,四,五,是典型的会议三步骤。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作出决定。 最后,通过步骤六,来总结回顾会议以结束会议。 现在想问问大家,大家觉得自己实际组织会议时候所用的议程和我们今天拆页片段的模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来比较具体的说一下,这6个步骤如何实际的应用到现实的会议中。 |
预防异议: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模型来开会?我们一上来直接讨论议题,然后得出结论就好 (第3,4,5步)。其他步骤都不要了。 我们设计欢迎与会者和建立联系的两个环节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前两个步骤 (为会议的接下来奠定基础),我们为会议创建安全感而这也将使得接下来的会议更加的高效。 第六部分的会议结束包括3个步骤:总结我们所讨论的内容,下一步行动,以及会议所获得的有经验教训。通过这个步骤,我们可以避免误解,学到经验教训用于以后改进,并且整体会议总体内容避免疏忽。 也许大家会有疑问,如果是经常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一起开会,还需要第一步和第二步吗?我的建议是需要。你可以在第一步欢迎时候简单只介绍会议的议程和时间。第二步建立连接时候来谈工作感受。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融入会议。 |
讲了这么多,现在到了大家具体应用的时候啦。 大家请想一想,你在工作中有没有需要组织的会议呢?你是怎么组织的呢?比如,你和同事开的工作讨论会?或者老板授权你组织的周会?再或者只是1-1的讨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在你的工作中,你所参与的/组织的会议的流程是什么样子的。 |
结合今天的拆书,大家想一想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情景下我们可以应用今天的知识呢?我们要怎么应用呢?具体场景+今后你可以在该情景下怎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