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南宁筹备分舵第4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在遇到关键对话时该如何处理?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遇到关键对话时,学会采用对比法消除误会,继续保持对话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梁为盼。今天我们只分为一个组讨论,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在遇到某些关键对话时,采用对比法消除误会,从而恢复对方的安全感,缓和对话氛围。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要拆解的图书。【F】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关键对话》,这本书是由四位作者共同编著的,这个作者团队就职于国外知名的培训服务公司VitalSmarts。在这本书里,作者带我们认识了人生中许多个可能起到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对话”,并给出了详细的应对方案。【A】这本书的第1版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以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现在我们即将要学习的是第2版,就连《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都在本书的序言中说到:“这是一本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作品。”、“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品”,并且他自己本人也在这本书学到了很多东西。【B】那不知各位小伙伴有没有过这样的一些经历:向经常言行不一的老板提出建议,换来的却是一双小鞋;和自己家人谈教育小孩问题,他们却只当耳边风;要求你的邻居遵守公德,而对方却说你多管闲事·····等等很多类似的经历,你该如何去去应对?通过对这本《关键对话》的学习,你将能获得一些解决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对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下什么是关键对话。在这本书中关键对话指的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一种讨论,这种讨论具有三个特点:1.高风险;2.不同观点;3.情绪激烈。这本书里列举了一个案例,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某个星期四的早上,一所医院的护士长看到一位手术病人恢复得很好,就通知了患者家属下午来办理出院手续。可是当护士长通知完了才想起要看主治医生的术后记录,记录上写的是状况良好,建议周五上午(也就是第二天)出院。护士长就设法找主治医生,但直到下午才找到他,主治医生说,病人出院前他必须查看病情,但明天才能回医院,所以病人今天没办法出院。因为护士长已经通知了病人家属过来办理出院手续,所以,护士长就找了另外一位医生帮忙跟主治医生沟通。就这样,两位医生开始了一场关键对话。帮忙的医生说了目前的状况,主治医生却坚持说自己要亲眼看到病人才同意出院,又说了几句后,主治医生情绪就开始激动起来,态度很不友好地说:“是不是保险公司让你这么做的?否则你干嘛这么催我给病人提前出院?”这个抵触情绪就是误解别人的意图时产生的,【一般做法+坏处】一般人面对这种抵触情绪的做法可能会直接跟对方吵起来,觉得说,自己明明是为对方着想,而对方却蛮不讲理,最终吵起来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还有一种做法是,发现对方的抵触情绪后,觉得他冥顽不灵、不可理喻,已然无法沟通,所以最终是停止对话、不欢而散。【拆页建议】而根据我们片段里面的内容,其实这个时候,应该用对比法来消除误会。也就是说,帮忙的医生应该先用否定句式来打消误解,然后用肯定句式来明确自己的真实目的。他是这样回应的:“当然不是,我根本不知道是谁付的医疗费,出院这件事跟保险公司没有关系。我的目的只是想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要,他们非常感谢你这么快就能让病人出院,认为你的医术很高超。”最后经过耐心的沟通,主治医生同意了当天赶回医院,然后在晚上给病人办完了出院手续。【再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由此可见,当遇到被对方误解时,如果不使用对比说明法来消除误解,将极有可能导致沟通失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显像提问设计】请大家设想一下,比如说,你的室友经常把脏衣服臭袜子到处乱丢,你提醒他最好放在固定的地方,但他却说你喜欢指手画脚;再比如说,你一个亲戚的孩子放暑假到你家暂住几天,这孩子一天到晚就玩手机,你就建议他别老是玩手机,但小孩子却以为你是不欢迎他到你家,用玩手机这个理由赶他回去;又比如说,公司领导给大家分配了一些任务,你对这个任务觉得有些困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领导却以为你是想找借口不做······等等。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下自己在关键对话中因为被误解而导致沟通失败的经历,然后把这件事的经过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或者写在便签纸上。(补充: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大家,在原文片段里面有提到,对方是感到不受尊重才产生了误解,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停止争执,利用对比法来消除误解,重新建立安全感,让对方觉得受尊重的话,那肯定会导致沟通失败,所以我们再特别强调这一点,我们在选案例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这个知识点,最好能选用反面案例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我老公的同学大概有七八个人,有一次他们来我家作客,带着三个小孩,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大一点的男孩大概有七八岁,基本上就算是熊孩子了,他刚进我家门,立马就趴在地上,我就很震惊,地上这么凉,又是冬天,然后他妈妈也不管他,过一会我就问他,我说“你吃糖吗?”他说“好啊,我吃糖”,然后我就拿出一包糖给,结果他一打开,就把糖全部倒在茶几上了,茶几上都是糖。当时我就说“你倒这么多你能吃得完吗?”小男孩就开始有点生气了,就觉得他想吃糖但我又不给他吃,然后,我能感觉到他妈妈也不太高兴,可能是由于我当时的这种表达方式,他妈妈就觉得小孩子才那么小,在你这吃点东西,你搞的怎么这么乱。这就变成了对我的一个误解。

【A1+拆书家提问设计】好的,大家都有分享了各自的案例。我们今天学习的片段,正是在关键对话中遇到被对方误解时,采用对比法来消除误会,从而使得这场对话能在和谐的氛围下继续进行下去。所以,请大家根据片段的内容,刚才有提到的两个步骤,针对刚才各自的案例,请大家设想,如果再给你来一次面对这个关键对话的机会,你将会怎么做?请利用2分钟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写在便签纸上,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像刚才我说的熊孩子的案例,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可能会跟他的父母包括跟他讲“阿姨这样讲,其实不是批评你,也不是不喜欢你来我们家玩,只是我觉得,糖吃太多了,对身体和牙齿都不好,如果你只吃一两块,那就只拿一两块就好了,口子不要开得太大;茶几上的位置,其他人也想继续用。让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明白,我不是不喜欢他来我们家做客,只是针对这件事情,我觉得应该这样做比较合适。另外,我的目的是,只是想让家里保持整洁,大家心情也会更好,相处起来也会更愉快。就这样用对比法来消除对方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