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抗抗,抗日战争的那个抗抗。
我有3个标签:一级注册建筑师,翰林分所二级拆书家,二把刀的画家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未来绑定法”,有效说服别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未来绑定法”,有效说服别人。
用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1-2分钟)
今天我想推荐给大家的书叫做:《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
事件场景: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中这样一些细节:春节时候收到的拜年短信如果前面加了你的名字,你会非常开心并且会回复,但是那些明显群发的消息,你就没那么上心了。同样当你给客户发邮件短信时,如果在开头加上了对方的名字,尊敬的某某某,往往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反馈。
提问:这些细节你之前注意到了么?你是怎样看待它们的呢?
影响:其实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会影响到事情的发展,会影响到你的个人形象,甚至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解决:这本书就从52个细节入手。手把手教会我们可以影响他人、逆转自我的极具创造力的影响力法则。每个细节均已案例为切入点,实操性极强。很多读者在读完之后感慨:这52个细节,就是52个套路啊。在这个套路满天飞的社会,我们不学点套路防身么?即使我们不套路别人,也能预防被套路。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点实用的套路!
《细节》
第14章
未来绑定法
社会心理学家所做的研究显示,“不远的将来”和“遥远的未来”在人们心目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想到离眼前不远的事,人们会想得十分具体,可是,想到那些在很久以后才会发生的事,人们更容易把它想得更为抽象。例如,如果你想请同事们在某个周末去当地收容所里做一次义工服务,那么,是这个周末就去,还是8个月后的某个周末再去,他们的反应很可能大不一样。如果你希望他们这个周末就去,他们的关注点很可能会放在某些具体的代价上,比如,去做义工就没法去购物了,再不然,就是没法睡懒觉了。
但是,如果你希望大家8个月之后的某个周末再去,他们就更有可能从更为宽泛的层面上评估你的请求,例如这个请求与他们的总体价值观、道德观和意识形态有何关联。当他们发现,伸出援手的义工行为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容易答应你的请求,并且遵守承诺。行为科学家托德·罗杰斯与马克斯·巴泽曼把这个承诺策略叫作“未来绑定法”。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有效的说服策略:未来绑定法。
未来绑定法应用的前提是说服内容与被说服者的价值观、道德观、意识形态是一致的,就像片段中给出的例子:义工行为是符合同事们的价值观的,所以当作者把同事们的关注点从当下转移到遥远的未来,就更容易说服对方。
(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这时,我就想问大家,如果我想说服我爸戒烟,可以应用这个方法么?可以,因为戒烟对健康有利,是符合对方价值观的。
这时有的小伙伴会问,价值观太抽象了?那么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说服对方答应的这个事件本身是不是在对方的认同或者期望范围之内,或者是是不是对他有利。
我想问大家,如果我想说服我的男友帮我“清空购物车”,可以应用这个方法么?当然不可以,显然“买买买”的剁手行为对于他来说是不能被认同的。
(具体步骤)所以,我们从原文的例子以及应用的前提,能够归纳出“未来绑定法”的步骤:
首先,判断说服事件本身是否符合对方的价值观或者在对方的认同或者期望范围之内。
其次,如果对方没有意识到你想说服他的事与他的价值观一致或者在他的认同范围内,那么引导对方,让对方意识到这是一个对他们有好处的事。
最后,从未来入手,让对方在之后的某个时间段内兑现在这个承诺。
(明确边界)此外“未来绑定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失败可能性极大的情况,能够缓解短时间内的尖锐矛盾。
例如作为管理者,我想说服员工改用一个更高效新软件,这个决定,一定是已经进行过判断,是对整个团队有利的。这就完成了第1步。然而,实际情况是:通常大家都会觉得要花时间来熟悉新软件,会影响正常工作,往往不会接受,于是管理者先告诉员工新软件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引导大家意识到这与大家的期望相一致,这就完成了第2步。最后从未来入手,告诉员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可以学习新软件,旧软件也同时应用,一个月后,将全部改为新软件,这样大家的反对意见就不会那么大了。
接下来,让我们学以致用,请小伙伴一小组为基础,来编一段说服别人的小故事,或设想一个你会遇到的说服别人的对话场景,要求有对话,还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最重要的是运用刚刚学会的“未来绑定法”,最终说服成功了。
这个场景可以是你说服家人改掉一些对健康不利的坏习惯;也许是你在工作中说服合作伙伴对工作方法的一些改进;
好,给大家5分钟时间,然后我会请小伙伴来讲讲你们的小故事。
分享者一:
编一个我跟儿子的对话,晚上10点了,要睡觉了,他已经看ipad半小时了,我想让他关掉。
我会跟他说:你已经看了半小时了,妈妈觉得你应该关掉,休息一下眼睛。
儿子可能会说:不嘛,我还想看。
我告诉他:你按我说的,关掉ipad,睡前可以多讲一个故事,而且妈妈不会马上关掉ipad,再过10分钟,咱们就关掉。
他可能觉得愿意有一个缓冲的过程,愿意接受这个方法。
拆书家回应:这个10分钟,对他来说其实时间以及比较久了。而且把兑现承诺的情况放到了未来,而且你也提到了再看ipad对眼睛不好,其实你是告诉他了,减少看ipad的时间是对孩子有利的,是符合他的认知的,就是在引导他。
分享者二:
编一个把我的朋友带入拆书帮,,首先他对学习非常认同,对他有好处。我会给他看咱们现场的照片,给他讲案例。我会跟他说:你看最近又这么多活动,你看看周末是不是有时间可以参加,或者周五晚上可以来感受。
拆书家回应:你给了他一个选择,周末或者周五,就很好。而且你把你参加活动的感受一起告诉他,是另一种引导,更有说服力了。
总结
刚才这位小伙伴分享非常的好,让我们来感谢他们!
接下来我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未来绑定法”,适用于符合对方价值观,对对方有利,但是又极有可能失败的情况,有3个应用步骤:判断,引导,放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