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是一级拆书家陈冬冬。我先把今天分享的片段发给大家。本次学习适用于初入职场的学习者,以及对未来迷茫的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迷茫时不是干着急,在对工作不满的时候不是抱怨,而是能够通过三个步骤来尝试发现潜在的机会,并构建自己的优势。【F】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这本书——《21世纪管理的挑战》。作者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书中深刻分析了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自我管理。
【A】 本书是德鲁克为新世纪的管理者开出的药方。本书于1999年一出版,就受到管理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哈佛商业评论》说:“本书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又是一部管理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B】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苦闷过?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就像网上说的,我们80后,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不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我们没赶上改革开放的红利期,没赶上互联网井喷浪潮……好像机会都被别人占去了。那我们怎么办呢?如何在看似没有机会的时代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从而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呢?今天的片段可以帮你。
【原书片段】
知识工作者尤其需要学会问:“我应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只有这时,他们才应该问:“这种贡献与我的优势相称吗?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吗?”和“我觉得做出这种贡献值得吗?有激励作用吗?”
据我所知,哈里·杜鲁门在成为美国总统后重新给自己定位的方式是说明上述观点的最好例子。当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突然与世长辞。在此之前,由于杜鲁门关注的完全是国内问题,因此他被题名为副总统。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战争的结束。随着和平即将到来,美国的注意力将几乎全部转向国内事务。杜鲁门对外交从来就不感兴趣,对外交也一无所知,而且完全忽视外交的存在。在他掌权后的几个星期内,当他出席在德国投降后召开的波茨坦会议时,他的全部精力仍旧放在国内事务上。在波茨坦会议上,他与丘吉尔和斯大林坐在一起,这种状态保持了一个星期。这时,他不仅认识到外交是整个会议的主题,而且还发现他在外交上完全是个外行,这令他感到非常可怕。他从波茨坦返回国内后,承认他不得不放弃他想做的事情,不得不将尽力集中在他不得不做的事情上,即外交。如上所述,他立即要求马歇尔将军和迪安·艾奇逊担任他的老师。在几个月内,他就成为一个外交专家,而且缔造战后新格局的不是丘吉尔,也不是斯大林,而是杜鲁门,他实施了遏制共产主义和将共产主义赶出伊朗和希腊的政策;制定了挽救了西欧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做出了重建日本的决策;最后,呼吁发展世界经济。
【I】
好多刚从事工作的年轻人,说他们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如何发展?有时候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你看:公司内的关键岗位都被上一代人占据了,他们退休还得几十年,如果这样等着他退休自己再上去,那自己也老了。心有不甘!更何况,人家退休,自己也不一定有机会顶上去,怎么办?
机会确实变少了,竞争却更激烈了。如何这种情况下,实现突破呢?杜鲁门的方法可以帮你:
1. 发现机会:比如社会上的痛点,你的公司内大家普遍的抱怨,以及未来的方向等。
2. 问:要想抓住这个机会,我是否具备相关的优势?
如果不具备
3. 想办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举例:意译原书案例】
雷军就是在大家都不看好国产手机的时代,发展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最好例子。
1. 首先,他发现了机会。当时,国产=山寨,国人买手机除非逼不得已,绝对不会考虑国产手机。国内手机市场,诺基亚、苹果、三星、HTC等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国产厂商只能靠营业厅充话费送手机的方式赚点微薄利润。
而此时,手机正处于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的风口。苹果的智能机几乎独霸天下,挑战者Google出了开源安卓系统,三星、HTC等公司马上采用,补充了苹果手机没有占领的市场,但是他们手机的人机界面,远远落后于苹果,价格却不比苹果低。这就是手机行业的痛点。
但当时国人的认知是,谁做手机,谁死。
2. 然后,他自问,我具备相关的优势吗?其实雷军和小米的其他创始人都不是做手机出生的,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也不具备任何优势。
所以,3. 他们决定在手机方面构筑自己的能力。于是在2010年4月6日创办小米公司,同时招募安卓人才,进行安卓系统的深度开发。在2010年8月16日,他们在论坛上发布MIUI首个内测版本,立即得到国内用户的追捧。同时,他们开始整合手机供应链,着手开发用户界面友好的手机。于是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机1问世,5分钟内30万台售罄。一举打破中国人做不出好手机的历史。
现在随着小米手机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新国货战略落地,小米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许多传统领域。小米已经跻身于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之列。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来构筑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演练的场景:
你的朋友吴友石很郁闷。他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胸怀壮志,希望到公司一展自己的生平抱负。可是工作后,就是做一些简单的文字工作,安排一些会议。感觉有点怀才不遇。
他也经常向你抱怨,说没有机会。也说公司不好,管理不到位,设备故障率高,客户经常投诉等等。
今天他又向你抱怨起来,说自己做的工作又不重要,觉得看不到未来的出路。请应用刚刚我们讲解的步骤来帮吴友石找到他奋斗的方向。
提问:
1.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你们两两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吴友石,另一个人来帮他分析。
2. 请你们把对话写在白纸上,3分钟后,我们会请两个人,到前面来演练你们的分析过程,大家一起来听听你们的分析过程。
3. 好,大家讨论完了,接下来我们请两个人到前面来演练。
【学习者案例记录】
吴友石:我在我的单位工作五年了,职位一直是一个文秘,所做的工作就是文字工作,开会通知啊。顶多一年有一两次组织活动。我是研究生学历,感觉自己的能力、才华,没有得到施展。我不是太喜欢抱怨,但是时间长了内心也会很焦虑。我很想和你聊聊。你对我工作,发展有没有一些好的想法,建议?
朋友: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单位目前有哪些大家觉得做得不好的地方,大家抱怨的地方?
吴友石:我们单位是教会。我们的工作人员,包括上级领导,各个领导,他们都非常忙。每一次,无论在任何场合碰到他们,永远都是一个主题,忙。你发现他们的时间管理真的很差。开会也没有主题,开了两三个小时,也没有结论。你好不容易腾出时间,过去参加会议,结果你发现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然后他们的事情还很多。这点大家都很有怨言。而且确实也对他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下面一些基层的教会,对我们这个教会的机构有一定的怨言。有一次我听他们说,你们这个机构,存在有什么意义?没价值。我当时听了,也挺震惊的。这是我想到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朋友:那么对于第一个问题,时间管理。你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吴友石:我钻研过时间管理,也在线上参加过一个网络课程。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小伙伴,并且还跟他们分享过我的知识。
朋友:你是不是可以给你们公司设计一个时间管理的课程?分享给你的领导、员工。而且你这个时间管理,是针对你们公司设计的,针对性会强。这样就会展示你的价值和优势。慢慢你就能够承担重要的责任。
吴友石:这个建议很好。
朋友:对于第二个问题,其他机构不明白你们存在的意义。你们是否对他们有一定的培训?
吴友石:我们也做过一些培训,但是深度不够。今年请这边的老师,明年请那边的老师。
朋友:那么你可以先做个调研,根据他们的需要,然后你来给他们相应的课程。你自己不会做,可以找一些资源。这样的课程,是针对你们的问题培训的,而不是市场上有什么,就做什么的那种。这样其他机构可能会觉得有用点。这是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