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这次我要拆的书是《谈话的力量》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多数人认为,一些人天生就有说话的天赋,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事实上,并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巧而已,而这些技巧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
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每次坐下来只读一章,不要多,然后立即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来读这本书。
给自己贴标签是不理性的,不仅因为这样做让你相信过去的行为能够决定将来的行为,过去的失败注定了将来的失败,还因为这样做会把你整个人包裹在某一个词里面,让局部偶然的事情成了全部的必然的结果,这样就把你在人生的一小段时间里做过的事,同你是什么样的人混为一谈了。
没有人是一直害羞的。即使格兰特也并非总是害羞,和达娜说话的时候他可能会感到紧张,但是和其他人在一起——父母、老师、室友等等就不会这样。也就是说在他遇到的人中间,95%的人是不会让他害羞。那么,他又怎么能仅凭5%的证据就断定自己100%的是个害羞的人呢?
同样的道理,没有人能够被称为失败者。人们在生活中某一方面失败了时候,就容易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可是与此同时他们可能还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事业仍旧很兴旺,或者学习上很顺利。他们可能还非常善于做饭,园艺或者打网球。
给自己的标签常常是有害的,而且总是不准确的。你可能犯过错误,导致自己在交谈时显得不够自信,也可能判断出错,主动和别人交谈却发现对方不是适合的对象。你可能犯过错误但是那些错误并不能对你起到决定性作用。
挑战你以偏概全的习惯
不要盲目相信自己贴上的标签,向自己要求确切的证据。例如,“说我害羞,有什么证据?就因为这一次我又退缩了吗?”“说我是失败者而且再也不会有成功的友谊,有什么证据?仅仅因为这一次我失败了吗?”你不可能为为这些标签找到充足的证据,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以偏概全的结果。
下一步,回想你比较积极主动,最终成功了的经历,以此来反驳你以偏概全的做法。你很可能会发现很多成功的经历。然后做一个理性的自我分析。
同样地,当你给别人乱贴标签的时候,问问你自己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然后寻找反面的证据,抛弃那些狭隘的想法,代之以能够让你自由的发展和生活的正确的态度。
——节选自《谈话的力量》P85
读完后,给大家讲解拆页内容包括我自己的经历。总给自己贴标签是不明智的行为,而且是有害的不准确的,若这些标签都是负能量的属性更不值得提倡。有了标签后全盘否定自己更是错误的想法,是很low的做法。
若给自己贴了标签,那么首先请给出确切的证据,你会发现不可能为这些标签找到充足的证据,因为这本身是以偏概全的结果;其次,试着回想有没有经历是自己比较积极主动成功了的?这样的话,大家就知道别标签是非常不理性的选择。
这几段话引起我的深思,发现我恰好属于这类人,经常给自己贴标签。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与别人交流时总会害羞腼腆,所以我也不会积极主动去参加各类活动,更不会主动寻找机会。事实上我并不是一直都害羞,在我与家人朋友聊天时从来都不会产生害羞的感觉,而且我愿意与他们分享更多生活的点点滴滴。
兼职家教是我执行了数年的活动,起初我以为自己不善言辞会被学生拒绝,所以一直不敢开始着手,但看到周围有同学接单,我也蠢蠢欲动。就这样有想法就有行动,我一直干到现在,并且坚信自己会越做越好。能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聊生活,聊学习,我看到了她们对我的依赖,家长对我的信任。我依旧言少但我可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也发现自己蛮适合当老师的,耐心细致认真,这是我对工作的态度。言少不是不交流,不是拒绝机会,不是一事无成,我一直在寻找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已经读过拆页并做了详细讲解,知道贴标签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譬如如果我害羞,那我更不会出现在这里与大家见面,也不会参加这样的读书活动。相信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保持足够热情的。上次过1-1级明显感觉自己紧张了些,说话语速快又急,若时间再久,或众目睽睽,我必会脸红心跳。我很清楚这样的表现真是太糟糕了!我想改变,并不意味着我做不到。如今我站在这里参与1-2的项目,这是我的选择也是我开始行动的一部分。那么请大家想想自己有没经历过类似情境,有没有给自己贴标签导致错过机会,在小组内一起分享一下吧! 现在请某组的XX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宏姐:偶尔的一次画画有幸得到女儿的赞赏,让她不再认为自己是没有艺术细胞的人。
慧芳:圈子不同表现也不一样。一直认为自己比较内向,不喜与人交流,但与师弟师妹们在一起反而非常放松,聊生活的各种琐事。还有自从参加了北京赋能班的学习,感觉自己变了很多,人际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颖姐:喜欢给自己贴各种标签,某次做饭成功,色香味俱全,便称自己是做饭小能手,而遇到一次失败的烹饪,她便不想再做饭了。
晨哥:工作时没有与同事做过多的交流,与领导也只有很少的交流。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大家在分享完自己的经历后,是否对贴标签有了新的认知与看法,以后该怎么做?请把具体的行动或者想法写在你的A2便签中。
学习者案例记录:
晨哥:不过会经常与亲密的人,朋友沟通,这并不代表我不善于言辞,只是在不同的场合说话交流的频率会不同,所以不善言辞的标签不适合贴在我身上。有时候少说话也是种沟通,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