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今天要带给大家的书是一本育儿方面的书。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新手拆书家小雅。今天的这本书名字叫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法伯与玛兹丽两个人合写的。
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带着一个目标来进行,就是通过学习六步法原则,能够帮助孩子摆脱他们面临的困境。
【F】书中主要讲述了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非常适合“家有儿女”的新手父母阅读。
【A】 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非常的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B】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不听话,大道理讲了一堆就是不合作?或者是孩子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屡教不改?又比如每天早上起来为了上学准备的事情,像打仗一样,最后还要以一顿训斥,让孩子带着委屈出门告终?
这个片段不长,并且很清晰地给出了6条行动建议。
【I】
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的极端情绪表现,比如大哭大闹、对大人讲的话不理不睬、出现攻击性行为、甚至是撒谎等等,这些行为背后可能是孩子正陷入到一些他们无法处理的困境之中,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
我们一般的处理方式常常停留在对孩子“行为”的处理上,比如是喝止、或是惩罚、或是给他一些安慰建议,但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处理方式短期可能有效,没过一会,或是下次再遇到类似情景时候,孩子又会故伎重演。到那个时候,我们自己的情绪也会不受控制,无法理智地对待。片段给出了帮助孩子摆脱困境的6个步骤,就是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孩子内心“本质”想法的有效路径,即:第一要倾听和回应感受,第二说出我们的需要,第三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之道,第四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但不做评论,第五挑出可行的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第六握手达成共识。
【举例】
举个例子大家就会很容易理解。比如孩子不喜欢刷牙。我们第一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肯刷。孩子可能会告诉你,牙膏味道难闻,刷牙很疼等等。第二步说出我们的需要,实际告诉他,妈妈为什么要叫你刷牙的。因为要讲卫生,要保护牙齿,担心牙齿会坏掉。第三和孩子一起找出来解决方法。邀请孩子,既然必须刷,有没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孩子可能会说,我要某某帮我刷。或者只能刷10下,或者不用牙膏。第四步,我们就是把这些都记录下来。第五步,我们告诉孩子,比如1、2、4条我可以接受,3不能接受是因为什么。那我们就按照1、2、4来做吧!第六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增加仪式感,就是要与孩子握手,达成共识。
【预防异议】
也许有人认为,这么做太麻烦了,孩子那么小根本想不出来解决方案,我正在气头上根本用不起来。。。。
但是这个方法强调的就是要从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出发,来找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是让我们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也是在鼓励孩子自己去勇敢的面对困境,面对自己的想法,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花上一些时间去养成使用这个方法的习惯,我认为是十分值得。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组讨论
【A2】想一想,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比如:在商店里想要某个玩具而得不到,在地上打滚?早上起床磨磨蹭蹭不凶她一顿就不知道抓紧时间洗漱?每次一洗澡洗头就像是要命一样?跟小伙伴发生冲突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给大家2分钟时间,想一想哪些场景是孩子面临到了困境。把它写在纸上。
【案例收集】
参与者1:我们家现在10个月,一吃饭就要开始反抗。他要换各种各样的勺子吃,还要换各种各样的碗。而且一定要很饿了才吃,就是所谓的“长型宝宝”,是为了参与。
参与者2:
我家宝宝早上穿衣服,那个拖沓劲,真的好无语。除了她喜欢的那件红裙子她会立马穿上,其他都要很久很久很久。还有一个就是睡觉。为什么那么难入睡呢,每次睡觉前都要训斥两句。
【A2】好的,今天学习了“帮助孩子摆脱困境的6步法”,那么,针对你刚刚列出的场景,想想下次遇到了,我们该怎样具体的帮助孩子去解决困境呢?试试来具体的解决你的问题。
【案例收集】
参与者1:
我特别想解决我家孩子睡觉困难这个问题。
之前高兴就讲讲道理,不高兴就凶她“快睡!,不睡我就……”接下来我回去第一步就问问她,为什么不喜欢睡觉。去理解他为什么不喜欢睡觉这个原因。是不困呢,还是害怕睡觉呢,还是有想玩,没有玩够的东西。第二步我会说出我的感受,时间到了,再不睡对身体不好。我很累,我也要睡。第三步是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我会问她怎么样她才愿意去睡觉。以前她其实也提出过一些,比如说看书、玩玩具、画画。但是有时候就是要求太多了,时间拖的太长了,很晚。第四步写下来。其实我可以把她之前说的那些想法写下来。然后到第五步。我觉得第五步对我很有用。就是写下来以后,我们俩可以去探讨,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做完这些事情你需要去睡觉。我也可以根据她想做的那些事情提早安排入睡流程。第六步,我还没有跟她握过手,回去跟她握下手。说不定加上这个动作就有用了。或者击掌“give me five”。对,我们还有个“拉钩上吊”。回去实践一下。
今天学习了帮助孩子解决困境的6步法,相信大家对于孩子的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需要,也有了要去探寻和解决的意识和方法。不会再武断地去喝止、批评、给建议,而愿意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帮助他解决困境。也许在实践中不会第一次就见效,孩子可能还会觉得,妈妈怎么变了这样的过程。但坚持下去,孩子看到妈妈的改变,妈妈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想法,愿意来帮助我的。一定会搭建起亲子沟通的快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