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你的拆书家叶佐旭。你们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牛人,什么问题到他的手里,总是很快就能就能理清脉络,并给出1、2、3分步的解决方案。你们是不是很羡慕呢?是不是也想拥有这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麦肯锡方法》,如果大家能理解并且践行,就能帮助大家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变成你心目中的牛人。为什么这本书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F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拉塞尔,这本书解开了麦肯锡以前不为人知的管理技巧和神秘面纱,完整的将麦肯锡在工作中所应用的思考方法和经验系统的整理出来。A 这本书和其他讲思维、讲问题解决的书相比,最大优势就是脉络特别清晰,案例丰富,容易理解。B 我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有两点:1、思维清晰了很多,碰到文中提到的问题,我就大致有了一个解决的方向,不像以前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入手。2 文中依然讲了很多我们貌似早已知道的思路,但是问什么我们没有去真正使用,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使用的场景是什么?不会去用。因为,如果大家能仔细阅读这本书并践行,相信会给你的思维与能力带来很大的提升。
P6 对MECE原则应用自如:
解决商业问题时,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必须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避免混淆和重叠。
MECE(其发音为“me-se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是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的一个必要原则。新员工加入麦肯锡之初都会被深入灌输MECE思想。麦肯锡人的每份文件(包括公司的内部备忘录)、演示文稿、电子邮件和语音留言都被认为应当是MECE的。不管问多少麦肯锡校友,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哪些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答案都是“MECE,MECE,MECE”。
用MECE原则形成的观点是最清晰、最完整的。MECE原则应用于很多方面,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它可以将大的复杂问题,拆分成小的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列出问题的构成清单。
当你自认为已经把问题解决掉的时候,请仔细研究一个这个清单。是不是每个问题都是独立、不同的?如果是那么你的问题清单就是相互独立的。是不是解决了所有的子问题就解决了你的大问题?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突破,逻辑很难理清。
举个例子,我们以前经常都机关单位服务窗口办理业务,每一次都发现排长队、感知非常差,排队满意度非常低。你面对的问题是服务窗口排长队、群众满意度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MECE的原则进行分解:
1、服务窗口太少了。比如服务办理窗口只有1个,办理人员却有很多。
2、办理业务的人员太多了。例如日常业务办理人流量很大;
3、每一单业务办理的时间太长了。比如每一单业务办理的时间是5分钟,还是10分钟,亦或更长时间?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简单了很多,我们再一个一个子问题进行验证,这三个问题之间时互相独立、完全穷尽的,不会有任何交叉。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可以缩短排队时间、提高排队满意度了。可能有伙伴对“相互独立”理解不是很透彻,我举个例子,人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就是相互独立的;但如果说人分为男人、女人和老人就不行了,因为老人有可能是男人也可能是女人。另外,MECE原则的“完全穷尽”原则,我们真的能穷尽吗?这是很多人刚学习MECE原则会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解决问题当中,很多时候不一定能穷尽,可能抓住95%的问题就可以了,抓住主要和关键。我们后续再去一个一个验证说分解的问题,如果是这个问题再去寻找解决方案。
【拆书家提问】有人说: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想想,你2016年遇到的一个能让你印象深刻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将问题分解的?请你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经过了这个片段拆书之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做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敏君分享案例一:
【学员过去案例分享】我们学校有三个清洁工,她们原来所负责的范围很少,有时间经常躲在一边聊天。后来学校换了一个新的校长,要求把原有学生负责的部分清洁工作交由他们做,不要耽搁学习时间。但是,让她们从轻松的工作转向工作量大的工作,而且她们的工资是不变的,这个是有难度的,她们有些抗拒。我是分管学校后勤工作,如何让这些清洁工接受新的任务呢?首先,我当时就把问题作了分解:
1、对于自身工作量认识不足:我带这些清洁工到其他学校交流相关工作,让她们认识到即使增加了新的工作量,所负责的清洁工作相比其他学校还是不多的;
2、没有认识到工作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的目的是教育与培养学生,所做得一切是为了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现在有些学生由于清洁工作导致赶不上早读时间,影响了他们,清洁工作调整势在必行。
我对工作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解,拆分为两个问题而且去解决了,但是可能用得没那么好。
【学员加工案例】如果学习了MECE原则,我觉得问题可能有那么几点:第一:清洁工对职责认识问题;第二:学校对于清洁工日常管理问题;第三:学校对于清洁工考核激励问题。不知道这是不是运用了MECE原则?
【拆书家回应】我认为你这个案例加工得挺好的,已经是做了问题分解,也利用了MECE原则,要关注的是问题的拆解是否“穷尽”了亦或找出了关键问题。
一馨分享案例二:我是做培训的,我这边有个老师毕业时间不是很长,我比较看重她,但她有些问题,工作非常不认真,但她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后,我又想留住她,又不能让她总是出现问题,怎么办呢?首先,我作了个分析:
1、这个老师态度方面问题:我后续通过自身案例、经历,之前犯了类似的错误,怎么看问题,让她认识到这个态度上的问题;
2、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让她换位思考、站在老板的角度,这样做的影响和后果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3、缺乏奖惩机制。我后续告诉他如何做才能获得奖励,如何做则会得到相应的处罚。
【承上启下】好,经过我们这个片段一的拆解以及大家的经验回顾,我们能够初步应用MECE原则去分解问题,那如何快速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用到初始假设,即我们接下来要拆解的内容。
P9 直奔问题的解决方案——初始假设。
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如同开始一段长途旅行,初始假设是你的问题解决路线图。初始假设(the initial hapothesis,IH)是麦肯锡问题解决流程的第三根支柱,也是最难解释的一个。
初始假设的精髓在于“在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就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这看起来有悖常理,但人们其实一直是这样做的。假设仅仅是有待证明其正确与否的理论,假设本身并不是答案。如果你的初始假设正确,那么,几个月后,它就将出现在汇报材料的首页上;如果它错误,那么,在证明假设错误的过程中,你已经掌握了足以迈向正确答案的充足信息。记录你的初始假设,计划你将如何证明它正误的过程,就是绘制通向解决方案路线图的过程。
初始假设分成三个部分:定义初始假设、生成初始假设以及检验初始假设。
麦肯锡的实践证明,以假设为基础的决策方式,使用起来极为便捷。他实施起来不需要很多资源,适用于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为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依赖初始假设呢?首先,初始假设能为你节省时间;第二初始假设能使你更有效地进行决策。大多数人面对复杂问题,都会从头开始,费力分析所有数据,才最终找到答案。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为推理法:如果A,则推导出B;如果B,则推导出C……如此一直从Y推导出Z。而有了初始假设,你就可以一下跳到Z,而从Z返回到A则要容易些。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连换画或者益智中看到的迷宫图。任何玩过这种游戏的人都知道:从迷宫的终点出发,比从始端出发更容易找到正确的路径。其原因之一就是,从已知的答案出发,就可绕过许多会走入死胡同的弯路。
建立初始假设,能使你更快走出所遇问题的迷宫,并为你节约时间。举个例子:假设说你身体不舒服,去看医生了,你说最近右脚经常麻痹,晚上睡觉感觉好一点。医生一般会初步搭个分解问题的框架,要不腰椎间盘突出,要不劳损,要不坐骨神经问题。然后通过望闻问切后做个初步假设:腰椎间盘突出。马上就会开个检测单要你照个CT诊断一下。要记住,假设仅仅是有待证明其正确与否的理论,假设本身并不是答案。如果你的初始假设正确,那么,几个月后,它将成为你解决问题的钥匙;如果它错误,那么,在证明假设错误的过程中,你已经掌握了足以迈向正确答案的充足信息。记录你的初始假设,计划你将如何证明它正误的过程,就是绘制通向解决方案路线图的过程。
如何进行初始假设呢?第一步是:定义初始假设。其精髓在于“在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就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这看起来有悖常理,但人们其实一直是这样做的。第二步:生成初始假设。这需要你将问题拆分(MECE原则),发现关键驱动要素,并针对每个关键驱动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第三步:检验初始假设。要检验该初始假设是不是你能设计出的最好的假设?你是否考虑到了所有的关键驱动要素?是不是所有的建议都是可行的并且是可证实的?
【学习者提问】这初始假设是不是基于前面片段一的问题分解?
【拆书家回应】是的,我们在遇到一个复杂问题时,要利用MECE原则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初始假设去快速制定解决方案。比如片段一讲到的机关单位排队长问题,初步拆解为三个子问题,在你花大量时间收集和分析事实之前,你们可能会作出如下的初始假设:1、增加业务办理服务窗口;2、进行业务办理人员的有效分流;3、降低每一单业务办理时长。
拆书家提问一:年底了,公司领导发现很多员工近期士气比较低落、很多抱怨,总体上讲就是员工满意度低。领导不知为何?领导跟你说,让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请你根据所学列出问题的分析框架,并给个解决方案的初始假设。
【一馨分享】:我认为企业的员工满意度低,首先要进行分析、进行问题分解。我作了一个初始假设,主要原因有四个点:1、价值感弱,报酬少;2.情感满意度低;3.年底冲指标、工作量突增;4.工作分配不合理。
然后,我通过收集事实与数据来验证我的初始假设,如果验证初始假设是以上四点,我的解决方案是:
1、优化薪酬激励方案;2、加强员工情感关怀;3、树立企业与员工共命运的思想;4、加强员工日常问题反馈与解决。
拆书家提问二:你想想近期或者现阶段,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哪些问题?并挑选其中一个问题,列出问题分析框架,并提出初始假设的解决方案。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写下来,等会请两个人上来分享一下。
【一馨分享】:
1.问题:我是做钢琴培训的,我发现参加钢琴兴趣班培训的小吴同学想放弃学钢琴。
2.分解问题:1.没兴趣;2.能力不足;3.不喜欢老师。
3.初始假设:根据我的判断,应该是第二点:能力问题。一直以来小孩的学习很没规划,一周只弹琴一次,上课时很生疏。他喜欢弹自己熟悉的曲子,但不喜欢谈新学的,说明他不是没有兴趣,只是能力不足,克服不了眼前的困难。
4.解决方案:一是鼓励;二是老师以及通过他的父母与小吴好好沟通一下,不懂没关系,只要认真学慢慢就会了;三是加强小吴同学的辅导,树立他的信心。
【丁丁分享】:
1.问题:我是做小朋友舞蹈音乐兴趣班培训的,我发现一个问题:大部分人试课后没有报名来参加兴趣班辅导。
2.分解问题:1.对老师不认可;2.上课时间不适合;3.跟进不够及时;4.学费高,家长不接受。
3.初始假设: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假设是因为学费高问题,或者说是主要原因。
4.解决方案:我们就做促销,降低学费。
【柱恒分享】:
1.问题:如何推广太极拳。
2.分解问题:(1)对太极拳认知不到位,被社会贴上“老人家”的标签;(2)不知道学太极拳的用处;(3)教的方法不恰当:教得枯燥,教得太快,还是别的原因;(4)坚持不下去。
3.解决方法:(1)用新的策略宣传太极拳;(2)让大家明白学习太极拳的好处;(3)利用网络,引导大家一起坚持练习。
今天的拆书,我们就记住两个关键词:MECE、初始假设。MECE原则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初始假设则对问题或者方案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经过今天大家的讨论与分享,相信我们一定能可以运用MECE以及初始假设来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及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