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艳华,外号阿佛。今天我想用数字“5”和“2”给自己贴标签,“5”代表“五爱”,谐音“吾爱”:爱写作、爱画画、爱思考、爱聊天、爱学习;“2”代表阿甘精神、也是二货精神和赢的精神;我想好好读书,所以来到了这里。
今天,我挑战的是TF1-2,期待观察员、长老们、同学们多多提供宝贵建议,以帮助我快速成长。
我拆的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思想巨匠“史蒂芬.科维”,每个人的潜能是用之不尽的资源,所以我们要高效的利用和挖掘它。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纸;而绘出设计图纸之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纸,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会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也不要亡羊补牢。
创办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整合资金、研发、生产、营销、人是、厂房、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以终为始”往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许多企业都败在第一次创造上——事先缺乏明确目标,以致资金不足,规划不周或对市场的解读有误。
教育子女也要先定目标,才可能培养出既自律又有责任感的子女,在日常相处中牢记这个目标,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们自律或自尊的举动。
以终为始的原则适用范围极广。比如旅行前,你会先想好目的地然后规划最佳路线。建造花园之前,你会在脑海或是纸上勾勒蓝图。演讲前先写下演讲词,整理院子前先计划,裁剪衣服前先设计等等。
当我们理解两次创造的原则,并肩负起践行它们的责任,影响圈就会日益扩大。如果我们不按照原则行事,对精神创造不闻不问,影响圈则会缩小。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是个客观原则,但“第一次的创造”未必都是经过有意识的设计。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环境的压力。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戏,那么这些人的人生剧本就源于早年的经历、所接受的教育或外界条件的制约。
这类剧本大多源自个人喜好,不符合客观原则,之所以会被接受,那是因为某些人内心脆弱,依赖心理过重,渴望被接纳和获得归属感,向往他人的关怀和爱护,而且一定要让别人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是否能够控制,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第一次的创造。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第二次的创造,或者是自己主动设计的,或者是外部环境、他人安排、旧有习惯限定的。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这些人类的独特天赋让我们能够审视各种第一次的创造,并掌握自己的那一部分,即自己撰写自己的剧本。换句话说,习惯一谈的是“你是创造者”,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
什么叫“以终为始”?宏观的说,以人生的最高目标为导向的行动,就叫以终为始;这个最高目标,是可以体现你生命价值的目标。微观的说,在我们的工作中,以一项任务的最终目标为导向的行动,也叫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智力上,先在头脑中构思的第一次的创造;体力上,付诸实践的第二次的创造。这个怎么理解?比如画家要画一幅画,首先,他会在头脑中构思他想画的每一个细节;然后他会把画画出来。
画家分好多种,我们可以把他们统称为“有名气的”和“无名气的”;为什么向梵高这样的画家可以成功成名呢?因为他有自己的坚持和自由的想象力,他会主动设计自己的画面。积极主动、主动设计,会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
我的职业生涯中,最无助和彷徨的时期是2009年7-9月,那个时候刚做一个团队的主管,然后自己从内心把自己放在那个主管的位置上,我没有主动的去设计这个角色,所以那个时候都是被动的接受各种领导的教诲,然后也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去主动设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A1
伙伴们已经看了原文拆解片段,也听了我关于I的分享,那接下来,我们进入A1激活经验的环节,请两人一组分享一个过往的“没有以终为始的被动接受”经验,然后思考“是哪个关键因素导致了你的失败?”这个环节6分钟,每人三分钟;开始计时开始
那我想邀请一个伙伴,用1分钟的时间分享下你的A1和导致失败的最关键因素。
A2
今天我们学了“以终为始”、两次创造、主动设计与被动接受,也分享了过往的失败经验,那今后你在某件具体的事上,会做哪些具体的改变?请用1分钟的时间写下你的A2
开放一个名额,那位伙伴用1分钟的时间分享下自己的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