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做出好决定》 所属活动: 认识沉没成本,轻松做决定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认识沉没成本,轻松做决定 学习目标: 学会规避常见心理陷阱,如何改善决策质量,做出好决定

开场: 我叫张馨月,是一位全职妈妈,在怀孕之前是做HRM,现在处于在家陪宝宝的过程状态,我想通过拆书帮活动获得一个快速成长的环境同时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今天要给大家带一本书是美国作家斯蒂芬.P.罗宾斯《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做出好决定》。决定塑造未来,重大决策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轨迹,小的决定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改善决策质量,做出好决定,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技能。本书用理性决策的6个标准步骤,12条有针对性的建议纷杂,帮助我们避开17个常见心理陷阱,让我们在信息的环境里快速决策。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刚才这个片段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是吗?好的。这个片段主要是围绕着一个经济学名词“沉没成本”来谈的,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陷阱,我们称之为沉没成本,也叫协和效应。举个例子,有个朋友买了张IMAX高价电影《变形金刚》,票价160元。在他准备出门的前一个小时,他觉得非常不舒服,而且有点恶心,他不想坐半个多小时的车并在那坐两个多小时、吹着很冷的空调看电影,他真正想要的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休息,但是他强迫自己去看了电影。他说:“我都花了160元买票了,我不想浪费钱”。这时他做出了一个不理智的决定,这个决定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他足够理性的话,他只要根据未来的后果来做决定就好,已支付的票款不应左右他做这个决策。然而,他把这种不能退还的支出看成当前的投资,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而不是过去的成本的话,我们将会作出更有效的决策。为什么? 今天作出的决定只能影响未来,当前的任何决定都无法纠正过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我们读完这个片段后,了解到沉没成本其中经常存在我们生活当中,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决定,尤其是跟钱有很多关系。那么,想想自己有没有经历过类似情景的例子,请每一个人想一个在生活中经历或是看到的“沉没成本误区”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尔康:首先想问一下,各位刚才那个场景,你真花了160块钱,而且真的不舒服,你会去吗?(回答:会去)

格格:照相、买衣服时,店员会说:你先交50或是100元定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不想去,为了这50块钱不划算,我还是去吧。

尔康:还有更过分的,我们也在做。就是双十一我们做预售,交定金,不仅仅如此,这个定金在那一天还可以增值。我们做了一个产品100多份,结果只要交定金的全部都付款买了。

鹏飞:去商场买裤子,刚好碰到鞋子、衣服都来了,下次还要跑过,就一块买了吧,已经投入路程时间成本(目前不需要)

城池:投资一个咖啡馆,装修花了那么多钱,但是一直赔钱一直赔钱,什么时候止损,不舍得卖掉,很难下决定。 

股票和基金的相关讨论。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这种心理往往让我们舍不得,没办法割肉,但是如果不及时止损的话,你的损失会更大,这种心理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刚好这个片段在后面有一些建议措施给到大家,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做出更好的决定,我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的去理性的面对它。我们可以请写在便签上。在大家写的同时,说明一下,我们写的要是具体可操作的做法,可以结合自己的例子来写,下次遇到了,该怎么?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尔康:针对自已以前盲目投资,造成自己生活上的困扰一事上,重新梳理自己的理财思路。目前计划拿出自己收入的10%做定投,这样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当遇到红利期,会理性思考加大投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目前的生活,同时会询问爱人的想法再做理性的决定。                                                    鹏飞:结合自己以前参加辩论队的经历(在固有的辩论模式下,无法满足自己解放思想、锻炼逻辑的想法,毅然放弃努力很久的事情),总结并结合今天学到的内容,以后如果在做事情的决定时,一定要和自己的主目标相一致,而不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事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