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事件: 有些人说话如高山流水,让人听了赏心悦目;但是有些人说话却一言九顶,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会让人有想顶死他的冲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说话的方式方法不同。
提问: 你想做一个通过说话就能让别人喜欢上你的人吗?
影响: 我相信大家都想成为这样的人,万人迷与万人顶相比起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得到更多的便利,活的也更快乐。
解决: 这本由孙路弘著作的《说话的力量》包括了说话的8个方法,4个技巧以及训练说话的3个工具,可以全方位的提升我们的说话能力,做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间车爆胎的万人迷。
【阅读原文-R】
迎合:表达共情
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叫换位思考、移情、共情。迎合不是吹牛、拍马屁,也不是奉承,而是表达共情,获得对方认同。迎合是快速将共情用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直接、快速、明了地感受到这个人跟他一样,跟他有一样的逻辑,有一样的经验和体会,什么都跟他一样,双方就容易相互接近了。
在交谈中表达共情,对方听完你的话会觉得一拍即合:哎呀,我怎么没早认识你呢?咱俩想法太一致了,你简直是我的知音。如果他真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你就可以让双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谈话投机、滔滔不绝,自然建立了一个共振的场。
迎合就是使用共情,通过承接对方的语势,快速对对方语言中的事实、观点进行逻辑分析,通过对对方说的话进行补充等手段,使对方认可自己。迎合的前提就是使用共情,创造谈话的共振场。在沟通时使用迎合,就可以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迎合是将心比心的具体落实,通过说话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它不是奉承、套话和吹捧。
比如一家银行,早晨刚一开门就进来一个小伙子,急急忙忙到柜台前,着急地说:“我昨天在你们这儿开了一个账户,存了3万元钱。你们给我开了网上银行功能,但是昨天晚上回家我在网上一查,账户只剩30元钱了。”这时候要怎么表达共情,把迎合用到无声之处呢?
首先要想对方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钱查不到了当然很担忧,很紧张。有的营业员自以为有经验,上去就说:“小伙子您先别急,冷静一点。”小伙子一听肯定会说:“我能不紧张吗?我能冷静吗?这事儿跟你没关系你当然冷静了。”这样的回答不叫迎合,对于解决问题只能火上浇油。应该表达的不是告诉他别紧张,这样会让他觉得你说他紧张是不对的,他紧张当然是对的,他着急也是对的,他怎么可能冷静?换成是你,你能冷静吗?
所以要这样迎合:“怎么会这样呢?这太不正常了。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不该出现的,要是真有这种情况,不仅我们银行不能容忍,我也不能容忍。”你一说出这番话,他会觉至少你跟他是有同样感受的。接着你再说:“我来帮你看一下,昨天您办理存款手续时的收据小条带来了吗?身份证带来了吗?我立刻帮您查,这件事是不应该发生的。”之后你们的沟通才会进入正常的理性沟通。
迎合就应该是符合别人的心情,符合别人的感受,甚至符合他的思考逻辑,迎合的目标就是得到对方的认可。
高超的迎合技巧就是,一、在对方陈述的是看法和观点时,你提出一些你看到非常符合对方表达的观点的现象;二、在对方陈述的是事实时,你将对方陈述的事实做一个总结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而这个观点又恰好可以印证对方所说的事实;三、当事实和观点都有的情况下,补充一个自己的体会,同样要包括类似的细节,创造出一种你们是同类的感觉。
大家先看拆页背面的问卷调查部分,按照问卷的要求,请大家为自己打分,5分为完全符合,1分为完全不符合。
1、当别人陈述观点时,我喜欢为其补充支撑他的观点的案例。 | 1 | 2 | 3 | 4 | 5 |
2、我喜欢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 1 | 2 | 3 | 4 | 5 |
3、我喜欢听对方发表完观点之后再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 | 1 | 2 | 3 | 4 | 5 |
4、当别人告诉他的观点之后,我会将自己的体会告诉他,让他知道我是支持他的。 | 1 | 2 | 3 | 4 | 5 |
这次调查只是一个简单的了解测试,是为了让大家审视一下自己在与别人交流时,会不会不由自主的使用迎合的能力,但是结果不是绝对的。
分析问卷
10分以内:说话比较直接
11-16分:说话时候会为对方留有余地
17分以上:非常注意为对方留够面子
为什么要学会迎合呢?有一篇文章里说过,让别人舒服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你的赚钱能力。而迎合,就是让别人舒服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的得分太低了,那接下来的内容你一定要认真听一听。
【拆书家讲解引导I】
迎合到底是什么?
学习者:体会对方的感受,给予一些具有同样感受的案例,或者表达一致的观点。
拆书家分析
迎合就是承接对方的语势,即顺着对方的话说,也就是顺势而为。从而使对方认可自己。迎合与共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共情,了解对方当前的实际状态,包括他的情绪,观点,你才能表达共情,迎合对方,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即获得对方的认可。这里不展开对共情的讲解,因为在拆页最后面作者给出的3个技巧已经让我们能够直接使用迎合的技巧了,这3个技巧简单说就是给观点找事实,给事实找观点,如果事实观点都有,补充自己的细节。
举例分析
给大家举一个昨天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帮一位洪姓客户做贷款,征信过了,然后他自己去平安银行面签,但是被平安银行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因为他原籍广西,这个拒绝的原因我之前闻所未闻。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贷不到钱,非常生气,打电话给我,语气非常愤怒。其实当时我也很恼火,因为我份内的工作已经做完了,贷不下款来的原因也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但是客户这样来找我发火,如果我也直接把他顶回去,那工作也就不用做了。当他打电话给我咆哮的时候,我是这么说的:洪先生,对不起,让您白跑了一趟银行。现在您贷不下款来,肯定非常生气。我也一样啊,辛辛苦苦给你跑这跑那的,你贷不了款,我就没有业绩,我图啥呢?我是帮你的,我肯定不会明摆你不能贷还让你跑去银行碰壁。现在既然平安银行贷不了,那我帮你想办法,争取帮你从其他渠道把钱贷出来,您看可以吗?后来客户自己也知道发火没用,就同意了让我帮他另找渠道贷款。
这个案例里面,我没有让客户别生气,我只是顺着他的话,把我的处境告诉他,让他意识到我是帮他的,跟他是站一起的,得到他的认可,自然而然的,他的怒火也就平息了。
预防异议:迎合是不是万精油,到处都能用呢?什么地方不能使用迎合?
学习者1:问问题的时候。
学习者2:观点明确是不对的时候。
学习者3:如果我不需要获得你的认可,我就没有必要去迎合你。
【促动参与-A3】
情景演练:假设你要跳槽去一家新的公司,你应聘的岗位是人事部经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你成功进入了最终的面试,他们的总经理将直接面试你。想象你可能和总经理展开怎样的对话,揣摩他的立场和需求,恰当使用迎合的技巧。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和你的搭档一起完成这个练习。
学习者情景演练
学习者1-面试者:总经理您好,我想问一下,你们上一个人事经理为什么离开?
学习者2-总经理:他要去其他城市发展,所以就走了。
学习者1-面试者:那你们对于这个职位有什么要求吗?
学习者2-总经理:首先呢他需要有一定的培训技能,他要负责给企业培训基层员工,储备干部,对于高层也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其次,我还需要他对于培养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心得,我们公司是20多年的私营企业,这个人事主管需要能把老板的一些风格以及想法贯彻到全公司。
学习者1-面试者:我总结一下你的说法,首先这个岗位需要有培训技能,其次还要有培养企业文化的能力。你对这个职位还有什么其他的期待吗?
学习者2-总经理:除了这两方面的要求,我希望这个岗位能在人的培养上多花精力以及有一定的特长,从企业内部进行培养,因为我们不想一直从外面招聘新员工。
学习者1-面试者:好的,我对于这个岗位有一定的认识了。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我现在在中科院人力资源的硕士班进行学习,而且我自己也一直做的是HR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对于人事的培训上是有一定经验的。其次,对于文化的培养,我在社会上也参加了一些社团,如拆书帮,平时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这些对于营造企业内部的学习文化是很有帮助的。最后,我现在在原单位培养了自己岗位的接班人,即使我离开了,原单位也是不会受影响的,在人的培养上我还是有很多心得的。
学习者2-总经理:挺好的,你的情况跟我们的要求非常符合,我在考虑一下。
【催化应用A2】
你有多久没有与父母亲好好聊天了?用上迎合的技巧, 与父母亲好好的聊一次,看看他们会不会说你更懂事了。
学习者:每次回家之前,我的心情都非常高兴,总想着该怎么好好陪爸妈,但是以前每次回家之后,跟父母聊不到两句,我就嫌他们啰嗦,不想跟他们讲话了.学会了今天的迎合技巧之后,等过年回家跟父母聊天的时候,我会在跟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恰当的迎合我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对这个话题进行提问,并且补充我的一些看法,添加一些我在外面碰到的类似的事情,让父母亲更加的了解我在外面的生活,我相信这样能让父母更加的高兴.